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涉及膜式血浆分离器技术领域,包括血浆分离器本体和泄压组件,所述血浆分离器本体圆周中部设有用于防止血浆流动以致腔内压力过大的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柱塞、透气孔、连杆、胶塞、扣手、限位板和弹簧,所述柱塞中部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内部纵向滑动安装有连杆。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一方面通过开发血盖与壳体螺纹之间点胶密封的安装方式,强化血盖本体与外壳两端连接处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泄压组件的使用,可以根据需求释放血浆分离器本体腔内的压力,避免分离的血浆在流动中,血液粘度逐渐变大以致压力变大,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膜式血浆分离器
,具体为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浆交换疗法的目的是从血液中将血浆分离,在此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膜式血浆分离器,已知现有的膜式血浆分离器的壳体与血盖之间密封,通过血盖与壳体之间安装O型圈密封,然后拧紧血盖与壳体之间的螺纹,到达密封作用,防止血液漏出。
[0003]但是,血浆分离器在使用时,分离的血浆在流动中,血液粘度逐渐变大,压力变大,对密封性要求大,容易出现漏血的不良事件,现有技术为了防止血浆分离器血盖与壳体之间漏血的不良事件,常规的方法是:其一,增加血盖与壳体的拧紧力,容易造成血盖破裂;其二,血盖增加止回螺纹,这样既增加了血盖模具费用,又增加了血盖重量,增加了材料成本。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血浆分离器本体和泄压组件,所述血浆分离器本体圆周中部设有用于防止血浆流动以致腔内压力过大的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柱塞、透气孔、连杆、胶塞、扣手、限位板和弹簧,所述柱塞中部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内部纵向滑动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顶部固定安装有胶塞,且胶塞上端固定安装有扣手,所述连杆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且连杆底部圆周套装有弹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柱塞嵌合固定于血浆分离器本体圆周中部的内壁,且透气孔纵向贯穿开设于柱塞中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胶塞与透气孔内孔端面紧密契合,且胶塞顶部扣手呈冖字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直径大于透气孔开孔尺寸,且透气孔开孔尺寸大于弹簧直径。
[0010]进一步的,所述血浆分离器本体中部一体式设有外壳,且外壳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牙端头。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左右两侧外部均设有血盖本体,且血盖本体圆周贯穿开设有排出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血盖本体内部底端嵌合固定有O形圈,且O形圈外壁与血盖本体内径紧密贴合,并且O形圈内壁与螺牙端头外径紧密贴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血盖本体内壁开设有环状内螺纹,且血盖本体通过内螺纹与螺牙端头螺纹固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
装置,一方面通过开发血盖与壳体螺纹之间点胶密封的安装方式,强化血盖本体与外壳两端连接处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泄压组件的使用,可以根据需求释放血浆分离器本体腔内的压力,避免分离的血浆在流动中,血液粘度逐渐变大以致压力变大,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
[0015]1.本技术通过排出孔的设置,通过在血盖本体与外壳两端螺牙端头连接处涂覆硅胶的方式,以低成本的方式强化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漏血的情况发生,排出孔的设置有效防止因硅胶溢出导致外壳粘黏;
[0016]2.本技术通过泄压组件的设置,可以根据需求释放血浆分离器本体腔内的压力,避免分离的血浆在流动中,血液粘度逐渐变大以致压力变大,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整体分离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泄压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血浆分离器本体;2、外壳;3、螺牙端头;4、血盖本体;5、排出孔;6、O形圈;7、内螺纹;8、泄压组件;801、柱塞;802、透气孔;803、连杆;804、胶塞;805、扣手;806、限位板;80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血浆分离器本体1中部一体式设有外壳2,且外壳2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螺牙端头3,外壳2左右两侧外部均设有血盖本体4,且血盖本体4圆周贯穿开设有排出孔5,血盖本体4内部底端嵌合固定有O形圈6,且O形圈6外壁与血盖本体4内径紧密贴合,并且O形圈6内壁与螺牙端头3外径紧密贴合,血盖本体4内壁开设有环状内螺纹7,且血盖本体4通过内螺纹7与螺牙端头3螺纹固定,在血盖本体4与外壳2两端螺牙端头3连接处涂覆硅胶,随着血盖本体4的转动,硅胶均匀涂抹在螺牙接头与内螺纹7上,排出孔5的设置有效防止因硅胶溢出导致外壳2与血盖本体4的粘黏,以低成本的方式强化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漏血的情况发生;
[0023]如图3所示,血浆分离器本体1圆周中部设有用于防止血浆流动以致腔内压力过大的泄压组件8,泄压组件8包括柱塞801、透气孔802、连杆803、胶塞804、扣手805、限位板806和弹簧807,柱塞801中部设有透气孔802,柱塞801嵌合固定于血浆分离器本体1圆周中部的内壁,且透气孔802纵向贯穿开设于柱塞801中部,且透气孔802内部纵向滑动安装有连杆803,连杆803顶部固定安装有胶塞804,且胶塞804上端固定安装有扣手805,胶塞804与透气孔802内孔端面紧密契合,且胶塞804顶部扣手805呈冖字形结构,连杆803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06,且连杆803底部圆周套装有弹簧807,限位板806直径大于透气孔802开孔尺寸,且透气孔802开孔尺寸大于弹簧807直径,根据需求通过扣手805拔出胶塞804,漏出与血浆分离器本体1内腔连通的透气孔802,释放血浆分离器本体1腔内的压力,避免分离的血浆
在流动中,血液粘度逐渐变大以致压力变大,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释放扣手805,在弹簧807的弹力下胶塞804再次卡合于透气孔802中,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血浆由透气孔802的渗出。
[002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时,安装时,在血盖本体4与外壳2两端螺牙端头3连接处涂覆硅胶,随着血盖本体4的转动,硅胶均匀涂抹在螺牙接头与内螺纹7上,排出孔5的设置有效防止因硅胶溢出导致外壳2与血盖本体4的粘黏,以低成本的方式强化两者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漏血的情况发生,使用时,根据需求通过扣手805拔出胶塞804,漏出与血浆分离器本体1内腔连通的透气孔802,释放血浆分离器本体1腔内的压力,避免分离的血浆在流动中,血液粘度逐渐变大以致压力变大,最终导致漏血的不良事件,释放扣手805,在弹簧807的弹力下胶塞804再次卡合于透气孔802中,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血浆由透气孔802的渗出。
[002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浆分离器本体(1)和泄压组件(8),所述血浆分离器本体(1)圆周中部设有用于防止血浆流动以致腔内压力过大的泄压组件(8),所述泄压组件(8)包括柱塞(801)、透气孔(802)、连杆(803)、胶塞(804)、扣手(805)、限位板(806)和弹簧(807),所述柱塞(801)中部设有透气孔(802),且透气孔(802)内部纵向滑动安装有连杆(803),所述连杆(803)顶部固定安装有胶塞(804),且胶塞(804)上端固定安装有扣手(805),所述连杆(803)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806),且连杆(803)底部圆周套装有弹簧(8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801)嵌合固定于血浆分离器本体(1)圆周中部的内壁,且透气孔(802)纵向贯穿开设于柱塞(801)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与血盖密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804)与透气孔(802)内孔端面紧密契合,且胶塞(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庆丰,周梦月,张雨萌,张艳新,邢瀚,李赞,帅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君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