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芯和电子烟,该雾化芯包括: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作为雾化芯的结构件,用于为雾化芯提供力学支撑;发热雾化元件,嵌埋于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之间;包覆片,用于包覆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以固定发热雾化元件;其中,发热雾化元件包括多孔金属纤维毡和两个电极,多孔金属纤维毡与两个电极连接。电极连接。电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芯及电子烟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烟
,具体涉及一种雾化芯及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自电子烟出现以来,基于电子烟的使用安全性和口感等方面的追求促使电子烟的相关技术不断创新。雾化芯作为电子烟的核心部件,对电子烟的气溶胶安全性及口感起决定性作用。
[0003]目前电子烟的雾化芯为陶瓷雾化芯。陶瓷雾化芯一般包括多孔纤维材料基体和加热电路。加热电路包括电阻丝,蚀刻网片和厚膜印刷电路等多种形态。这些形态的发热电路都是实心发热体,雾化时发热电路产生热量传递给多孔纤维材料,再以实现发热体为中心形成热力梯度,由多孔纤维材料加热汽化雾化液,形成雾化气溶胶。
[0004]但是,在雾化时将发热电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周边多孔纤维材料,多孔纤维材料再加热雾化液,通过两次传递,产生较多的无用功,损失了大部分的功率,造成雾化效率低,雾化时爆发力弱,影响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芯和电子烟,以解决现有雾化效率低,雾化室爆发力弱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芯,包括: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作为雾化芯的结构件,用于为雾化芯提供力学支撑;发热雾化元件,嵌埋于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之间;包覆片,用于包覆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以固定发热雾化元件;其中,发热雾化元件包括多孔金属纤维毡和两个电极,多孔金属纤维毡与两个电极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包覆片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或树脂材料,包覆片的厚度为0.03~1mm。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金属纤维毡的一侧嵌埋于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之间;嵌埋的深度为0.1~2mm。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孔隙率为35~95%,孔径范围为5~50μm;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克重为10~1000g/m2。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金属纤维毡与两个电极焊接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金属纤维毡的孔隙为通孔,孔隙大小为3~100μm;多孔金属纤维毡的直径为2~50μm;多孔金属纤维毡的厚度为0.1~1mm;多孔金属纤维毡的材料包括金属纤维。
[00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金属纤维毡是金属纤维经过短切、铺装、层压、烧结而形成的。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金属纤维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不锈钢金属纤维、铁铬铝金属纤维、钛镍金属纤维、镍金属纤维及哈氏合金纤维。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纤维材料为多孔介质材料,多孔介质材料是通过天然植物纤维、人造纤维素纤维、人工合成纤维或陶瓷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形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有上述的雾化芯。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雾化芯及电子烟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6](1)本技术提供的雾化芯中包括多孔纤维材料、发热雾化元件及包覆片。多孔纤维材料作为结构件,用于为雾化芯提供力学支撑,具有导液及储液功能。发热雾化元件具有发热、储液及导液的功能。使得雾化效率高,雾化爆发力强,用户体验度好。
[0017](2)本技术中雾化芯雾化界面是多孔金属纤维毡,多孔金属纤维毡内部的微孔为通孔,可以使雾化液充分雾化,热交换迅速,有效快速降低发热雾化元件的温度,避免发热雾化元件超过临界热流形成高烧而产生有害气体,从而提高雾化气溶胶的安全性。
[0018](3)本技术中发热雾化元件中发热元器件是多孔金属纤维毡。多孔金属纤维毡工作时可发热有可以迅速吸液,对不同粘度的雾化物质可以迅速加热雾化,对常温膏状物质不用预热也可以迅速雾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沿A
‑
A面的剖面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多孔纤维材料基体;2
‑
发热雾化元件;2
‑1‑
多孔金属纤维毡;2
‑2‑
电极;3
‑
包覆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4]传统的纤维材料雾化芯,雾化界面在发热丝外表面周边的纤维材料上,发热电路发热时,将热量传给周边纤维材料,纤维材料再加热雾化液,需要通过两次热力传递,产生较多无用功,损失大部分功率,造成雾化效率低,雾化时爆发力弱,影响用户体验。
[002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芯,以多孔金属纤维毡作为发热雾化元件的核心部件,雾化界面为多孔金属纤维毡,有效提高雾化效率,增强雾化时爆发力,提升用户体验。
[0026]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
‑
A面的剖面图。
[0027]结合图1及图2所示,该雾化芯可以包括: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1,发热雾化元件2,包括多孔金属纤维毡2
‑
1和电极2
‑
2,包覆片3。下面就该雾化芯的各部分构成详细说明。
[0028]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1,可以作为雾化芯的结构件,用于为雾化芯提供力学支撑。
[0029]发热雾化元件2,可以包括多孔金属纤维毡2
‑
1和两个电极2
‑
2,多孔金属纤维毡2
‑
1与两个电极2
‑
2分别连接。其中,两个电极可以分别作为正极和负极。发热雾化元件2可以嵌埋于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之间。
[0030]包覆片3,可以用于将含有发热雾化元件的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进行包覆,以固定发热雾化元件。
[003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纤维材料可以为多孔介质材料,多孔介质材料可以是通过天然植物纤维、人造纤维素纤维、人工合成纤维或陶瓷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形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
[003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天然植物纤维又称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可以由植物上种子、果实、茎、叶等处获得的纤维,可以包括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纤维等。
[003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孔隙率为35~95%,孔径范围为5~50μm,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克重为10~1000g/m2。
[003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孔隙率调整提供雾化液的速度及储液量,从而可以设计发热雾化元件的适当温度场,配合适当的输出功率控制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烟雾量。
[003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发热雾化元件2是通过将多孔金属纤维毡2
‑
1和两个电极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作为所述雾化芯的结构件,用于为所述雾化芯提供力学支撑;发热雾化元件,嵌埋于两个所述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之间;包覆片,用于包覆含有所述发热雾化元件的两个所述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以固定所述发热雾化元件;其中,所述发热雾化元件包括多孔金属纤维毡和两个电极,所述多孔金属纤维毡与两个所述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片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塑胶材料或树脂材料,所述包覆片的厚度为0.03~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金属纤维毡的一侧嵌埋于两个所述多孔纤维材料基体之间;所述嵌埋的深度为0.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孔隙率为35~95%,孔径范围为5~50μm;所述多孔纤维材料基体的克重为1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