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属于播种机领域,包括:方嘴、尖嘴、六穴种圈、五穴种圈、七穴种圈和八穴种圈,所述方嘴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安装板,所述一号安装板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栓,四个所述一号螺栓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母,所述尖嘴上固定连接有二号安装板,所述二号安装板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栓,四个所述二号螺栓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母,所述六穴种圈、五穴种圈、七穴种圈和八穴种圈两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座。由此,该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能够实现方便更换种嘴的功能,实现了针对不同种子的播种作业,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属于播种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带状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间作套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其也可称为立体农业。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增效措施。间作是指在同一块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可用地养地相结合,避免各种作物争地的情况,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实现一季多收、高产高效;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害。
[0003]将禾本科等作物与豆科进行间套种植是世界公认的最佳种植模式,我国以西南、西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种植,适宜间套种面积1.4亿亩。近几年,间作套种技术已经得到普遍的推广,尤其是玉米
‑
大豆等粮食兼经济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该技术大量增加了我国大豆的产量,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现有玉米种植面积5亿亩,净作大豆种植面积1.2亿亩,两者共计6.2亿亩。若能全部发展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实现玉米总产2.4亿吨、大豆总产6200万吨,能够完全满足我国未来的粮豆需求,有效解决粮油矛盾,保证国家粮油安全。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20325160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播种机,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玉米和大豆间作的播种机。所述播种机包括有机架、地轮、种箱、肥料箱、排肥器、若干排种器、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以及链传动机构;所述排肥器和施肥开沟器安装于机架前端的下部,所述排种器和播种开沟器安装于机架下方的中部,所述地轮安装于机架下部的后端;所述肥料箱和种箱位于机架的上部;所述排肥器的进口与肥料箱的出口连接,所述排肥器的出口与施肥开沟器连接;所述排种器的进口与种箱连接;所述排种器与播种开沟器连接;所述链传功机构包括有第一主动轮和若干从动轮。本技术播种机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同农作物的间作播种的效率。
[0005]申请人发现上述专利不具备方便更换种嘴的功能,导致机器通用性一般,不能实现不同的种子播种作业,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该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能够实现方便更换种嘴的功能,解决了现有
技术中播种机种嘴更换不便,机器通用性一般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设计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包括方嘴、尖嘴、六穴种圈、五穴种圈、七穴种圈和八穴种圈,所述方嘴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安装板,所述一号安装板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栓,四个所述一号螺栓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母,所述尖嘴上固定连接有二号安装板,所述二号安装板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栓,四个所述二号螺栓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母,所述六穴种圈、五穴种圈、七穴种圈和八穴种圈两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六穴种圈、五穴种圈和七穴种圈上均固定开设有螺栓卡槽,所述螺栓卡槽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凸边。
[0009]进一步的,所述六穴种圈和五穴种圈外壁上均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固定连接有U形件。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和一号安装板与二号安装板结构相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一号螺栓和二号螺栓螺帽均滑动卡合在凸边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方嘴和尖嘴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六穴种圈、五穴种圈、七穴种圈和八穴种圈两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座均采用硬质塑料材质制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中的穴播器可实现因地域、农艺要求,需求多种鸭子嘴可更换技术,通过更换不同的种嘴装置,实现了针对不同种子的播种作业;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中的种圈直径和株距可变,通过更换不同的播种装置结合增加不同的弧形间隔板,实现了播种间距的变化,同时能准确控制播种间距。
[0017]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方嘴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尖嘴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六穴种圈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五穴种圈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七穴种圈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八穴种圈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方嘴;101、一号安装板;102、一号螺栓;103、一号螺母;2、尖嘴;201、二号安装板;202、二号螺栓;203、二号螺母;3、六穴种圈;4、五穴种圈;5、七穴种圈;6、八穴种圈;7、卡座;8、螺栓卡槽;9、凸边;10、弧形板;11、U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7]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包括方嘴1、尖嘴2、六穴种圈3、五穴种圈4、七穴种圈5和八穴种圈6,方嘴1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安装板101,一号安装板101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栓102,四个一号螺栓102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母103,尖嘴2上固定连接有二号安装板201,二号安装板201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栓202,四个二号螺栓202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母203,六穴种圈3、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嘴(1)、尖嘴(2)、六穴种圈(3)、五穴种圈(4)、七穴种圈(5)和八穴种圈(6),所述方嘴(1)上固定连接有一号安装板(101),所述一号安装板(101)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栓(102),四个所述一号螺栓(102)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一号螺母(103),所述尖嘴(2)上固定连接有二号安装板(201),所述二号安装板(201)靠近四角处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栓(202),四个所述二号螺栓(202)外壁上均螺纹套接有二号螺母(203),所述六穴种圈(3)、五穴种圈(4)、七穴种圈(5)和八穴种圈(6)两侧外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卡座(7),所述六穴种圈(3)、五穴种圈(4)和七穴种圈(5)上均固定开设有螺栓卡槽(8),所述螺栓卡槽(8)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凸边(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豆玉米播种机的可更换式种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穴种圈(3)和五穴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社山,邢旺兵,韩登恺,蒋宗贵,张寿堂,叶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天诚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