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02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0
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法兰盘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扇环板,任意一个扇环板上沿周向均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任意一个扇环板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第三通孔和一个第四通孔,任意一个扇环板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U型孔和一个第五通孔,任意一个第三通孔中均各自穿设有一个第一地脚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操作简单,安装便捷,对场景要求低,通用性高,造价低,工期短,耐久性高,切合实际需求,易于推广。降低对单管塔基础的破坏程度,保留单管塔调直等维护方向的要求。完成一次加固后,仍为后续的若干次加固留有足够的可能性和操作空间。若干次加固留有足够的可能性和操作空间。若干次加固留有足够的可能性和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单管塔基站的加固装置,特别是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通信建设过程中,单管塔被大范围的使用。尤其在城市中,受土地资源限制,单管塔占地小、安装快、外形美观等优点被充分利用。单管塔基站的结构安全体系分为上部结构的单管塔、下部结构的基础结构以及连接上下部结构的地脚螺栓。根据以往经验,目前地脚螺栓的安全可靠度是影响结构安全主要因素,通过地脚螺栓的加固处理,消除薄弱环节,可以进一步释放单管塔和基础的余量,扩大单管塔的无线工艺需求。
[0003] 现有技术中,地脚螺栓的问题包括:
[0004]1.地脚螺栓承载能力不足
[0005]随着4G、5G网络覆盖要求不多加深,共享需求不断增多,导致前期安装单管塔的设计工艺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原有单管塔强度的储备余量不足,其中,地脚螺栓强度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0006] 2.地脚螺栓腐蚀严重,导致承载力不足
[0007]随着单管塔的大范围应用,经过十数年的运营后发现单管塔地脚螺栓因维护养护不到位或措施不够,导致地脚螺栓腐蚀严重,已经严重过影响单管塔的安全运行。
[0008] 针对地脚螺栓的问题,目前有2个技术途径:
[0009]1.降低上部结构的负载
[0010]主要方式:减少设备数量;降低设备挂高;减小设备尺寸;降低铁塔高度。
[0011] 缺点:对于铁塔的运维企业而言将变相降低了产品的经济价值,直接影响收益。对于降低铁塔高度,操作不方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0012] 2.铁塔加固改造,改变地脚螺栓的受力体系
[0013]主要方式:新增拉线、增加刚斜杆。
[0014] 缺点:受单管塔应用场景影响,通用性低,实施性低,整体造价高、协调难度大。
[0015] 3.地脚螺栓专项加固
[0016]主要方式:钢筋植筋与混凝土结合加固、地脚螺栓锚固与混凝土结合加固、地脚螺栓锚固加固。
[0017]缺点:采用混凝土加固方式会对原有基础有一定破坏,甚至需要找出基础受力主筋,如果对带荷载运行的单管塔进行加固,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去荷载加固,则需要拆除铁塔,协调难度和费用巨大。对于使用混凝土加固方式,尚需要大的操作面,部分场景无法满足。如果采用地脚螺栓锚固,目前缺少切实的技术依据,理论模型不完整。目前此类方案仅仅停留在“质”的定性,缺少“量”的论述。
[0018]目前,相近的技术方案,并未将新增螺栓与单管塔底法兰进行可靠而有效的连接,仅仅是从单一受力方向对地脚螺栓产生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001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所述的这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要解决现有技术的单管塔地脚螺栓加固装置不可靠、操作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20]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包括单管塔,单管塔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法兰盘,法兰盘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法兰盘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扇环板,任意一个扇环板上沿周向均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任意一个第二通孔均各自与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对应,任意一个扇环板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第三通孔和一个第四通孔,任意一个扇环板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U型孔和一个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U型孔同轴设置,任意一个第三通孔中均各自穿设有一个第一地脚螺栓,第一地脚螺栓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第一地脚螺栓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一通孔和U型孔,第四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同轴设置,任意一个第四通孔中均各自穿设有一个第二地脚螺栓,第二地脚螺栓上端设置有两个第三螺母,第二地脚螺栓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
[002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上侧设置有加强筋。
[002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地脚螺栓采用全螺纹地脚螺栓。
[002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
[0024] 1、实施操作简单,安装便捷,对场景要求低,通用性高,造价低,工期短,耐久性高,切合实际需求,易于推广。
[0025] 2、降低对单管塔基础的破坏程度,保留单管塔调直等维护方向的要求。
[0026] 3、完成一次加固后,仍为后续的若干次加固留有足够的可能性和操作空间。
[0027] 4、方案具备模块化属性,采取通用并“独特”的小构建,可批量制作。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的正视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中扇环板与第一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中单个第二地脚螺栓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正视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中扇环板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中第一连接件的正视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中第一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中第二连接件的俯视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技术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使用仅为了描述方便,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0036]如图1

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包括单管塔1,单管塔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法兰盘2,法兰盘2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法兰盘2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扇环板4,任意一个扇环板4上沿周向均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5,任意一个第二通孔5均各自与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3对应,任意一个扇环板4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上设置有一个第三通孔7和一个第四通孔8,任意一个扇环板4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9与第一连接件6一一对应,第二连接件9上设置有一个U型孔10和一个第五通孔11,第三通孔7、第一通孔3和U型孔10同轴设置,任意一个第三通孔7中均各自穿设有一个第一地脚螺栓12,第一地脚螺栓12的上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13,第一地脚螺栓12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一通孔3和U型孔10,第四通孔8、第二通孔5和第五通孔11同轴设置,任意一个第四通孔8中均各自穿设有一个第二地脚螺栓14,第二地脚螺栓14上端设置有两个第三螺母15,第二地脚螺栓14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二通孔5和第五通孔11。
[003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件6上侧设置有加强筋17。
[0038]进一步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管塔的地脚螺栓加固组件,包括单管塔(1),单管塔(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法兰盘(2),其特征在于:法兰盘(2)上沿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3),法兰盘(2)的外侧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扇环板(4),任意一个扇环板(4)上沿周向均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5),任意一个第二通孔(5)均各自与一个所述的第一通孔(3)对应,任意一个扇环板(4)的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6)上设置有一个第三通孔(7)和一个第四通孔(8),任意一个扇环板(4)的下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9),第二连接件(9)与第一连接件(6)一一对应,第二连接件(9)上设置有一个U型孔(10)和一个第五通孔(11),第三通孔(7)、第一通孔(3)和U型孔(10)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张晓东王劲松史银妹邱伟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