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是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医学领域中,对于颈椎椎间盘退变性或创伤性突出、颈椎外伤或退变性不稳及颈椎肿瘤、感染等疾病通常需施行颈椎椎体切除或椎间盘切除术。切除椎体或椎间盘后需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以重建颈椎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椎间融合效果有赖于上下椎体间形成牢固的骨性连接,即骨性融合,而非单纯依赖移植物或融合器提供支撑。较大体积的植入物在椎间隙中不容易出现下沉或嵌入椎体内,因为具有较大体积的植入物容易向周围传导轴向压应力。所以理论上来讲,融合器体积越大、与终板接触面积就越大,植入骨量越大,能提高椎体间的稳定性、防止下沉,增加融合率。
[0003]公开号为CN11366271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主体,具有内腔,所述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内腔的上开口和下开口;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体滑动配合而能相对所述主体撑开;以及撑开组件,包含:螺杆,沿第一水平方向可旋转地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盘和固定盘,固定盘上沿圆周间隔分别铰接有能沿固定盘轴向折叠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且第一支杆末端、第二支杆末端、第三支杆末端和第四支杆末端能形成矩形;固定盘上侧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固定柱上端外侧套装有滑动盘,对应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位置的滑动盘上分别铰接有能沿滑动盘轴向折叠的第五支杆、第六支杆、第七支杆和第八支杆,且第五支杆末端、第六支杆末端、第七支杆末端和第八支杆末端能形成矩形;第五支杆和第一支杆、第六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七支杆和第三支杆、第八支杆和第四支杆之间均铰接有连杆,所有支杆、连杆以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展开后能支撑起一个稳定的矩形空间;固定柱和滑动盘之间设有锁定机构,固定柱上端内侧可拆卸地连接有上端位于滑动盘上方的把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固定盘上侧沿圆周间隔设有四个开口向上的第一安装槽,每个第一安装槽内均通过第一铰接轴分别铰接有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对应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三支杆、第四支杆和相对应的第一安装槽之间位置的第一铰接轴外侧均设有第一扭簧;对应每个第一安装槽位置的滑动盘下侧均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安装槽,每个第二安装槽内均通过第二铰接轴分别铰接有第五支杆、第六支杆、第七支杆和第八支杆,对应第五支杆、第六支杆、第七支杆、第八支杆和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之间位置的第二铰接轴上均设有第二扭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庆,伊力扎提,
申请(专利权)人:邦世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