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947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包括料仓,料仓上的进料口,料仓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料仓内底部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桨叶在搅拌过程中与粉料形成拨料空角;料仓侧壁设有气锤、气碟,所述料仓内还配备有补气管,补气管与外界气源连通,补气管的出气一端用于伸入待下料吨包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料仓底部设置搅拌桨、在料仓侧壁设置气碟气锤的方式,使粉料保持蓬松,以正常出料。以正常出料。以正常出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


[0001]本技术涉及吨包投料
,尤其是一种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

技术介绍

[0002]吨包广泛应用于粉料类的存储运输,在投料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吨包内物料经过投料站进入运输管道,使粉料持续运输至预期工位。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运输粉料的投料站由于带有粉料容纳区域,大量粉料投入容纳区域时,会造成滞涩,粉料结块难以顺畅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在进料、下料过程中,对粉料施加搅拌、振动、反吹等干预手段,从而使粉料顺畅输出。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包括料仓,料仓上的进料口,料仓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料仓内底部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桨叶在搅拌过程中与粉料形成拨料空角;料仓侧壁设有气锤、气碟,
[0007]所述料仓内还配备有补气管,补气管与外界气源连通,补气管的出气一端用于伸入待下料吨包中。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料仓底壁设置为落在水平面内的圆盘形,搅拌桨搅拌过程中,桨叶平贴于料仓底壁扫掠。
[0010]所述搅拌桨的桨叶包括与料仓底壁之间夹角设置的第一叶片、位于第一叶片背离料仓底壁一侧的第二叶片,第二叶片垂直于料仓底壁设置。
[0011]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之间呈钝角夹角设置。
[0012]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之间所形成的的钝角夹角,朝向搅拌桨转动方向。
[0013]所述料仓底壁上设置出料口,出料口位于料仓底壁的偏心位置。
[0014]所述料仓内设有筛网,筛网位于搅拌桨上方。
[0015]所述料仓进料口包括位于料仓顶部的第一进料口、位于料仓侧壁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处设置接近开关。
[0016]所述料仓侧壁连接有集尘管,集尘管连接有集尘装置,集尘装置上引出有连接至料仓内的回料管。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料仓底部设置搅拌桨、在料仓侧壁设置气碟气锤的方式,使粉料保持蓬松,以正常出料。
[0019]本技术中的搅拌桨每个桨叶都具有钝角结构,在搅拌转动过程中,第一桨叶
与料仓底壁之间会形成锐角夹角,且由于这个夹角是在推动粉料的后方方向,因此会形成一个空腔,这个空腔就是拨料空角,能够提高粉料的蓬松度。同时,粉料在下落时,先被网格较大的筛网分割成若干小块,如果有较大的结块粉料,会在落下过程中被打碎,保证落到搅拌桨处的粉料最大结块不超过筛网的网格大小。
[0020]本技术中的进料口除了顶部进料口之外,侧面也有进料口,适用于大型吨包和小型吨包的灵活上料。
[0021]本技术出料管上设置有气包,用于及时吹扫出料管中残余的粉料。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5]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补气管的位置结构。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桨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料仓;2、进料口;3、出料管;4、搅拌桨;5、补气管;6、出料口;7、筛网;8、集尘管;9、集尘装置;10、回料管;11、反吹气包;
[0028]201、第一进料口;202、第二进料口;
[0029]401、第一叶片;402、第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包括料仓1,料仓1上的进料口2,料仓1底部连接有出料管3,料仓1内底部设有搅拌桨4,搅拌桨4的桨叶在搅拌过程中与粉料形成拨料空角;料仓1侧壁设有气锤、气碟,
[0032]料仓1内还配备有补气管5,补气管5与外界气源连通,补气管5的出气一端用于伸入待下料吨包中。
[0033]料仓1底壁设置为落在水平面内的圆盘形,搅拌桨4搅拌过程中,桨叶平贴于料仓1底壁扫掠。
[0034]搅拌桨4的桨叶包括与料仓1底壁之间夹角设置的第一叶片401、位于第一叶片401背离料仓1底壁一侧的第二叶片402,第二叶片402垂直于料仓1底壁设置。
[0035]第一叶片401、第二叶片402之间呈钝角夹角设置。
[0036]第一叶片401、第二叶片402之间所形成的的钝角夹角,朝向搅拌桨4转动方向。
[0037]料仓1底壁上设置出料口6,出料口6位于料仓1底壁的偏心位置。
[0038]料仓1内设有筛网7,筛网7位于搅拌桨4上方。
[0039]料仓1进料口2包括位于料仓1顶部的第一进料口201、位于料仓1侧壁的第二进料口202,第二进料口202处设置接近开关。
[0040]料仓1侧壁连接有集尘管8,集尘管8连接有集尘装置9,集尘装置9上引出有连接至料仓1内的回料管10。
[0041]出料管3上连接有反吹气包11。
[0042]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
[0043]如图1

图3所示,投料站的主体为料仓1,料仓1用于暂存粉料。在料仓1的顶部为第一进料口2012,用于大包吨包的下料;在料仓1侧壁还有第二进料口2022,第二进料口2022的尺寸稍小,用于小包吨包的进料。
[0044]第二进料口2022配备有进料的门板,为了保证在后续工作过程中,门板保持闭合、防止粉尘溢出,第二进料口2022两侧设置接近开关,以便确保密封程度。接近开关为常用零件,本技术的附图中不作单独示出。
[0045]当粉料投入料仓1后,先经过筛网7,筛网7的网格较大,如图2所示,能够将大块的结块粉料进行初步割裂,但不会因为筛网7网格过小而造成下落困难。
[0046]当使用第一进料口2012进料时,由于进料吨包较大,因此可能存在下料不及时的情况。当大包吨包中的粉料已经落出部分后,如图4所示,补气管5伸入吨包中补气,使吨包内粉料更顺畅落入料仓1中。
[0047]下落后的粉料落到料仓1底部,料仓1的底壁为如图5所示的圆盘形,搅拌桨4的第一桨叶与料仓1底壁之间形成夹角,即拨料空角,在搅拌桨4搅拌过程中,提高粉料的蓬松度。由于第一桨叶平贴料仓1底壁刮过,因此粉料被刮到出料口6处时正常下落,不在出料口6位置的粉料被继续搅拌。此过程中,气碟、气锤同时对粉料作用,实现破拱的目的。
[0048]粉料从出料口6输出后,落入出料管3内,出料管3背离出料方向一侧设置反吹气包11,用于及时将残留在出料管3中的粉料吹出,从而实现整个下料过程少残留、粉料输出顺畅的目的。
[0049]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不可避免产生扬尘,因此在料仓1侧壁设置吸取扬尘的集尘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包括料仓(1),料仓(1)上的进料口(2),料仓(1)底部连接有出料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内底部设有搅拌桨(4),所述搅拌桨(4)的桨叶在搅拌过程中与粉料形成拨料空角;料仓(1)侧壁设有气锤、气碟,所述料仓(1)内还配备有补气管(5),补气管(5)与外界气源连通,补气管(5)的出气一端用于伸入待下料吨包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底壁设置为落在水平面内的圆盘形,搅拌桨(4)搅拌过程中,桨叶平贴于料仓(1)底壁扫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4)的桨叶包括与料仓(1)底壁之间夹角设置的第一叶片(401)、位于第一叶片(401)背离料仓(1)底壁一侧的第二叶片(402),第二叶片(402)垂直于料仓(1)底壁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规格吨包一体投料站,其特征在于:第一叶片(401)、第二叶片(402)之间呈钝角夹角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秋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斯路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