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90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所述棉服包括前片、后片和衣袖,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和所述衣袖由双面面料制作而成,所述双面面料包括绗棉层和摇粒绒层,所述绗棉层与所述摇粒绒层缝制连接;所述绗棉层包括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棉花层设于面层布料和内层布料之间,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采用绗缝结构连接,内层布料背离面层布料的一侧与所述摇粒绒层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双面可穿的棉服采用绗棉层和摇粒绒层缝制得到,可实现正面和反面穿着,绗棉层更加正式,摇粒绒层更加休闲,不同面朝向外侧可适用于不同场景,棉服的适用范围广。的适用范围广。的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


[0001]本技术属于服装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健康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服装面料的材质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棉服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冬季单品,但现在市面上的棉服大多款式单一,适用于特定的场合,缺少多场合同时适用的服饰,特别是既可用于正式场合、又可用于休闲活动场合的服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适用于多种场合。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所述棉服包括前片、后片和衣袖,所述前片、所述后片和所述衣袖由双面面料制作而成,所述双面面料包括绗棉层和摇粒绒层,所述绗棉层与所述摇粒绒层缝制连接;
[0005]所述绗棉层包括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棉花层设于面层布料和内层布料之间,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采用绗缝结构连接,内层布料背离面层布料的一侧与所述摇粒绒层接触。
[0006]进一步地,所述摇粒绒层主要由石墨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摇粒绒层背离所述绗棉层的一侧的绒高为0.5~1.5cm。
[0008]进一步地,内层布料主要由涤纶纤维纺织而成,面层布料主要由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而成,面层布料背离内层布料的一侧设有防风涂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绗缝结构包括第一线和第二线,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交错设置、并组合为菱格纹;所述菱格纹的长为4~6cm,所述菱格纹的宽为3~5cm。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片包括左前片、右前片和双头拉链,所述双头拉链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左前片和所述右前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左前片和所述右前片、且所述摇粒绒层背离所述绗棉层的一侧设有口袋,所述口袋自下摆部至领口部朝向所述双头拉链倾斜。
[0012]进一步地,所述衣袖的袖口部设有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40%定伸长力为3.15~3.85N,定力伸长率为139.5~170.5N,定力拉伸弹性回复率≥95%。
[0013]进一步地,所述棉服领型为圆领。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双面可穿的棉服采用绗棉层和摇粒绒层缝制得到,绗棉层更加正式,摇粒绒层更加休闲,不同面朝向外侧可适用于不同场景,棉服的适用范围广。
[0016]2)本技术实施例中绗棉层在面层布料和内层布料之间设置棉花层,并通过绗缝结构连接,避免棉花团聚,面层布料上设置涂层,增加棉服的保暖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后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主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所述棉服包括前片1、后片2和衣袖3,所述前片1、所述后片2和所述衣袖3由双面面料制作而成,所述双面面料包括绗棉层4和摇粒绒层5,所述绗棉层4与所述摇粒绒层5缝制连接;
[0023]所述绗棉层4包括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棉花层设于面层布料和内层布料之间,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采用绗缝结构41连接,内层布料背离面层布料的一侧与所述摇粒绒层5接触。
[0024]将所述绗棉层4朝向外层穿着时,所述棉服更加正式,适用于正式商务的场合,将所述摇粒绒层5朝向外层穿着时,所述棉服更加休闲,适用于休闲活动的场合,所述棉服可以双面穿着,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实用性高。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绗棉层4朝向外侧、所述摇粒绒层5朝向内侧,保暖性强,舒适美观,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摇粒绒层5朝向外侧、所述绗棉层4朝向内侧,抗寒保暖。所述绗棉层4上分布有绗缝结构41,能够使得棉花层均匀分布,避免棉花因团聚而影响保暖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所述绗缝结构41的花型和大小不作限定,所述绗缝结构41的花型可以为菱形、波浪型、正方形、长方形等。
[0025]进一步地,所述摇粒绒层5主要由石墨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
[0026]所述涤纶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耐热性好,使得所述棉服使用寿命长,所述石墨烯纤维具有抗菌和保健作用,将所述石墨烯纤维和所述涤纶纤维混纺,得到的所述摇粒绒层5保暖性好、触感柔软、耐用耐洗、使用寿命长。
[0027]进一步地,所述摇粒绒层背离所述绗棉层4的一侧的绒高为0.5~1.5cm。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摇粒绒层5采用双刷双摇工艺处理,进而所述摇粒绒层5靠近所述绗棉层4的一侧毛绒短少、纹理清晰,所述摇粒绒层5背离所述绗棉层4的一侧蓬松柔软,毛绒高且毛绒密集,保暖性好,风格休闲,使得所述棉服适用于更加休闲活动的场合。
[0029]进一步地,内层布料主要由涤纶纤维纺织而成,面层布料主要由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而成,面层布料背离内层布料的一侧设有防风涂层。
[0030]所述涤纶纤维使得内层布料和面层布料耐磨性好,所述锦纶纤维耐磨性佳,吸湿性好,弹性好,亦能够增加面层布料的使用寿命,在面层布料上设有防风涂层,确保所述棉服的防风性,提高所述棉服的保暖性能。
[0031]进一步地,所述绗缝结构41包括第一线411和第二线412,所述第一线411和所述第二线412交错设置、并组合为菱格纹;所述菱格纹的长A为4~6cm,所述菱格纹的宽B为3~
5cm。
[0032]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绗缝结构41组合为菱格纹,菱格纹大气,更显正式,使得所述棉服能够适用于更加正式商务的场合,且菱格纹的长度和宽度设置合理,避免棉花层聚集,确保所述棉服的保暖性能。
[0033]进一步地,所述前片1包括左前片11、右前片12和双头拉链13,所述双头拉链13用于闭合或打开所述左前片11和所述右前片12,该结构设计能够适用于任一种所述棉服的穿法,易于穿脱,使用方便。
[0034]进一步地,所述左前片11和所述右前片12、且所述摇粒绒层5背离所述绗棉层4的一侧设有口袋51,所述口袋51自下摆部至领口部朝向所述双头拉链13倾斜。
[0035]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左侧的口袋51由下至上向右侧倾斜,所述右侧的口袋51由下至上向左侧倾斜,该结构便于手部插入或离开所述口袋51,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更进一步地,所述口袋51的边采用面层布料制作而成。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可穿的棉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棉服包括前片(1)、后片(2)和衣袖(3),所述前片(1)、所述后片(2)和所述衣袖(3)由双面面料制作而成,所述双面面料包括绗棉层(4)和摇粒绒层(5),所述绗棉层(4)与所述摇粒绒层(5)缝制连接;所述绗棉层(4)包括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棉花层设于面层布料和内层布料之间,面层布料、棉花层和内层布料采用绗缝结构(41)连接,内层布料背离面层布料的一侧与所述摇粒绒层(5)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穿的棉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粒绒层(5)主要由石墨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穿的棉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摇粒绒层背离所述绗棉层(4)的一侧的绒高为0.5~1.5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穿的棉服,其特征在于,内层布料主要由涤纶纤维纺织而成,面层布料主要由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混纺而成,面层布料背离内层布料的一侧设有防风涂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可穿的棉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绗缝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含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泰伯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