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包括储存柜,储存柜顶部安装有盖板,盖板中央设置有温度检测表,储存柜底部设有网格板,网格板上方设置有多根圆钢,多根圆钢上存放有多块电池,多块电池通过隔板组件单独隔开,隔板组件外侧设置有吸热防护板,储存柜底部连通有转接箱,转接箱内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转接箱底部通过连接柱连接有冷却液箱,冷却液箱顶部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一端联通有吸液管,提升泵另一端联通水冷散热机构,水冷散热机构通过出液管连通冷却液箱,其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水冷加风冷的组合进行电池的散热,实现自主进行管理电池储存,电池存放独立化,保证了电池的散热以及安全管理。的散热以及安全管理。的散热以及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电站电池管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储能电站所用的储能电池会进行集中存放,进行有效的保护,待用量高峰时,进行备用储备,从而保障用电的稳定性。
[0003]现有的储能电池在储能后表面的温度高,储存时,需要人为进行风冷,但是冷却效果不佳,消耗时间长,不能自主进行管理电池无法很好的储存,且电池是集中存放,导致电池与电池之间会贴合传递热量,导致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其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水冷加风冷的组合进行电池的散热,实现自主进行管理电池储存,电池存放独立化,保证了电池的散热以及安全管理。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包括储存柜,所述储存柜顶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中央设置有温度检测表,所述储存柜底部设有网格板,所述网格板上方设置有多根圆钢,所述多根圆钢上存放有多块电池,所述多块电池通过隔板组件单独隔开,所述隔板组件外侧设置有吸热防护板,所述储存柜底部连通有转接箱,所述转接箱内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转接箱底部通过连接柱连接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顶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一端联通有吸液管,所述提升泵另一端联通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通过出液管连通冷却液箱。
[0006]进一步设置:所述盖板上设有把手,所述盖板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储存柜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过渡配合。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可以将电池顶部很好的遮挡,从而保护电池,避免电池粘尘影响使用。
[0008]进一步设置:所述储存柜两侧设有对称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呈波纹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状的散热孔可以保持储存柜的空气流通,从而加快储存柜内的温度降低。
[0010]进一步设置: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呈线性阵列的卡槽,所述卡槽内配合穿插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两端穿插在吸热防护板内,且呈线性阵列。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可以灵活穿插,可以调节空间间距,存放不同体积的电池模组,且拆装方便,便于存放。
[0012]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呈环形,且一端口设有进液管,另一端口设有出液管,所述冷却管上安装有多块吸热片,所述多块吸热片固定在转接
箱底部,所述多块吸热片顶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固定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正对网格板,所述进液管一端联通提升泵。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却管可以进行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从而通过吸热片将上方的电池进行热量吸收,且通过冷却管进行热量传递,快速降温;通过安装架内的散热器可以进行空间的空气流动,加快储物箱内的热量流失,利用提升泵向冷却管内进液,且从出液管内进入到冷却液箱内,循环利用。
[0014]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却液箱一侧连通有换液管,所述换液管端口密封有堵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液管的设置可以将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冷却液的持续供给,提高储存柜的稳定散热以及储存。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通过提升泵将冷却液输送到冷却管内,进行热量传递,利用吸热片进行储存柜内的热量吸收,且通过散热器进行持续散热;利用第一隔板以及第二隔板进行电池的独立存放,避免电池与电池之间发生摩擦以及热传递,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储存柜两侧的散热孔实现储存柜内的空气流通,避免储存柜集热,无法散热。
[0018]通过盖板顶部的温度检测器可以实时检测储存柜内的温度,从而根据储存柜的温度数据进行自主管理,启动散热器以及提升泵,进行水冷加风冷的双重冷却,最快时间降低到标准温度值,提高电池的存放稳定。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A
‑
A剖视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B
‑
B侧视图。
[0026]图中,1、储存柜;101、散热孔;102、网格板;2、盖板;201、把手;202、定位块;203、连接柱;3、温度检测表;4、冷却液箱;401、换液管;402、堵头;5、提升泵;501、吸液管;6、冷却管;601、进液管;602、出液管;7、吸热片;8、安装架;801、散热器;9、转接箱;10、圆钢;11、吸热防护板;12、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28]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如图1
‑
6所示,包括储存柜1,所述储存柜1顶部安装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中央设置有温度检测表3,所述储存柜1底部设有网格板102,
所述网格板102上方设置有多根圆钢10,所述多根圆钢10上存放有多块电池14,所述多块电池14通过隔板组件单独隔开,所述隔板组件外侧设置有吸热防护板11,所述储存柜1底部连通有转接箱9,所述转接箱9内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转接箱9底部通过连接柱203连接有冷却液箱4,所述冷却液箱4顶部设置有提升泵5,所述提升泵5一端联通有吸液管501,所述提升泵5另一端联通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通过出液管602连通冷却液箱4。
[0030]如图1、2所示,所述盖板2上设有把手201,所述盖板2一端设有定位块202,所述储存柜1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202过渡配合。
[0031]如图1、2所示,所述储存柜1两侧设有对称的散热孔101,所述散热孔101呈波纹状。
[0032]如图1、6所示,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二隔板13,所述第二隔板13上设有呈线性阵列的卡槽,所述卡槽内配合穿插有第一隔板12,所述第二隔板13两端穿插在吸热防护板11内,且呈线性阵列。
[0033]如图1、4、5、6所示,所述水冷散热机构包括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呈环形,且一端口设有进液管601,另一端口设有出液管602,所述冷却管6上安装有多块吸热片7,所述多块吸热片7固定在转接箱9底部,所述多块吸热片7顶部设有安装架8,所述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储存柜(1),所述储存柜(1)顶部安装有盖板(2),所述盖板(2)中央设置有温度检测表(3),所述储存柜(1)底部设有网格板(102),所述网格板(102)上方设置有多根圆钢(10),所述多根圆钢(10)上存放有多块电池(14),所述多块电池(14)通过隔板组件单独隔开,所述隔板组件外侧设置有吸热防护板(11),所述储存柜(1)底部连通有转接箱(9),所述转接箱(9)内设置有水冷散热机构,所述转接箱(9)底部通过连接柱(203)连接有冷却液箱(4),所述冷却液箱(4)顶部设置有提升泵(5),所述提升泵(5)一端联通有吸液管(501),所述提升泵(5)另一端联通水冷散热机构,所述水冷散热机构通过出液管(602)连通冷却液箱(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上设有把手(201),所述盖板(2)一端设有定位块(202),所述储存柜(1)一端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202)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站用储能电池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昭,李霄峰,陈诞升,芦传伟,刘超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