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的前端连通医院排污口,第一级石墨烯灭菌柱的下端连通残留固体废沉降槽,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与排污管之间设置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多重净化池内还注入有石墨烯灭菌剂和石墨烯化学需氧量清除剂,二级固体废物沉降池内安装有微波发生器,输水管输出合格排放医疗净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提高医疗污水排放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污水降解
,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疗污水最新检测标准,医疗污水是指医院(综合医院、专业病院及其它类型医院)向自然环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质除一般生活污水外,还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和病毒,如大量的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虫卵及各种病毒,包括蛔虫卵、肝炎病毒、结核菌和痢疾菌。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因此,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特别是传染病病房排出来的污水,须经消毒杀菌后才可排放。
[0003]化学需氧量是指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在医疗废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因此,化学需氧量通常用来检测病原体,作为衡量医疗废水降解情况的重要指标。
[0004]现有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未充分考虑医院污水排放的病原特性,一些污水净化工艺仍面临灭菌不彻底,例如一些致病菌,包括常见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仍有一定残留。可见,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相比,医疗污水具有水量小、污染力强的特点,如任其排放,会严重污染水源,传播疾病,极易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可以实现对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提高医疗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连通的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第二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3)、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排污管(7)、一级固体废物沉降池(8)、第一输水管(9)、三级石墨烯增强固体废物过滤筛网(10)、第一级石墨烯灭菌柱(11)、第二级石墨烯灭菌柱(12)、第一排水管(13)、多重净化池(14)、第二输水管(15)、光催化降解柱(16)、排水阀门(17)、二级固体废物沉降池(18)、输水管(19)、第三级灭菌柱(20)、第二排水管(21)、第一级石墨烯净水柱(22)、第二级石墨烯净水柱(23)和第三级石墨烯净水柱(24)和第四输水管(25);
[0007]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的前端连通医院排污口,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灭菌柱(11)的下端连通残留固体废沉降槽(26),所述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与所述排污管(7)之间设置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27),所述多重净化池(14)内还注入有石墨烯灭菌剂(28)和石墨烯化学需氧量清除剂(29),所述二级固体废物沉降池(18)内安装有微波发生器(30),所述第四输水管(25)输出合格排放医疗净水(31)。
[0008]本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27)包括滤筒(271)、进料管(272)、支撑架(27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274)和出料管(275),所述滤筒(271)前端
安装进料管(272),所述支撑架(273)安装于滤筒(271)内部,所述滤网(274)安装于支撑架(273)上,所述滤筒(271)后端安装出料管(275)。
[0009]本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274)包括至少三个过滤结构,至少三个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结构(2741)、第二过滤结构(2742)、第三过滤结构(2743),所述第一过滤结构(2741)、第二过滤结构(2742)与第三过滤结构(2743)依次相连;所述第一过滤结构包括呈圆形的第一固定框(2744),所述第一固定框(2744)的内侧设有第一过滤层(2745);所述第二过滤结构(2742)包括呈圆形的第二固定框(2746),所述第二固定框(2746)的内侧设有第二过滤层(2747);所述第三过滤结构(2743)包括呈圆形的第三固定框(2748),所述第三固定框(2748)的内侧设有支撑网(2749)。
[00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层(2745)采用初效过滤棉制成。
[00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层(2747)采用石墨烯无纺布制成。
[0012]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网(2749)采用金属丝制成。
[0013]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固体废物沉降池(8)的深度在2.0m
‑
8.0m。
[001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第二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3)、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的网格目数依次递增。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的网格目数为50~120目;所述第二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3)的网格目数为120~250目;所述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的网格目数为270~600目。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和第二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3)之间设有U型石墨烯增强高分子排污水管(5),所述U型石墨烯增强高分子排污水管(5)的底部设有固体污染物分离阀(6)。
[0017]由上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在排污管(7)之前设有前置的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第二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3)、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并且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与排污管(7)之间设置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27),该装置采用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对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进行深度降解,提高医疗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0018]本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连通的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第二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3)、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排污管(7)、一级固体废物沉降池(8)、第一输水管(9)、三级石墨烯增强固体废物过滤筛网(10)、第一级石墨烯灭菌柱(11)、第二级石墨烯灭菌柱(12)、第一排水管(13)、多重净化池(14)、第二输水管(15)、光催化降解柱(16)、排水阀门(17)、二级固体废物沉降池(18)、第三输水管(19)、第三级灭菌柱(20)、第二排水管(21)、第一级石墨烯净水柱(22)、第二级石墨烯净水柱(23)和第三级石墨烯净水柱(24)和第四输水管(25);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2)的前端连通医院排污口(1),所述第一级石墨烯灭菌柱(11)的下端连通残留固体废沉降槽(26),所述第三级石墨烯纳米复合格栅(4)与所述排污管(7)之间设置有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27),所述多重净化池(14)内还注入有石墨烯灭菌剂(28)和石墨烯化学需氧量清除剂(29),所述二级固体废物沉降池(18)内安装有微波发生器(30),所述第四输水管(25)输出合格排放医疗净水(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过滤装置(27)包括滤筒(271)、进料管(272)、支撑架(273)、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274)和出料管(275),所述滤筒(271)前端安装进料管(272),所述支撑架(273)安装于滤筒(271)内部,所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274)安装于支撑架(273)上,所述滤筒(271)后端安装出料管(27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深度降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滤网(274)包括至少三个过滤结构,至少三个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结构(2741)、第二过滤结构(2742)、第三过滤结构(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蕴琳,王浩丞,程金生,严咏彤,万维宏,钟兰照,杨立翔,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