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以解决现有的太阳能照明杀虫灯稳定性不足、诱虫种类少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部、诱虫部、照明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诱虫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所述照明部设置在所述诱虫部的顶端,其中,所述诱虫部包括红、蓝、紫中至少两种颜色的LED诱虫灯。所述诱虫部还包括下基座、上基座、支撑杆、高压电网,所述下基座和支撑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基座和照明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连接于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所述高压电网固定于上基座的底面,高压电网沿LED诱虫灯周向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稳定性强,诱虫范围广,方便清理。方便清理。方便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路灯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太阳能路灯。现如今太阳能路灯也能够结合一些其它的功能,比如增设诱虫杀虫功能,参见公开号为CN217784993U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节能太阳能路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灯柱,所述灯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灯杆,所述灯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灯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灯柱的另一侧设置有杀虫灯。
[0003]但是,现有的杀虫灯通常采用挂接在灯杆侧面的方式,使灯杆两侧分散连接了路灯和杀虫灯,并且路灯和杀虫灯需要通过支撑杆向外延伸,结构稳定性不足,而且现有的杀虫灯多为单色光,针对特定的害虫进行灭除,不能对范围内所有害虫进行诱捕,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以解决现有的太阳能照明杀虫灯稳定性不足、诱虫种类少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包括支撑部、诱虫部、照明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诱虫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所述照明部设置在所述诱虫部的顶端,其中,所述诱虫部包括红、蓝、紫中至少两种颜色的LED诱虫灯。
[0007]进一步的,所述诱虫部还包括下基座、上基座、支撑杆、高压电网,所述下基座和支撑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基座和照明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连接于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多个且至少其中一个为中空结构,所述高压电网固定于上基座的底面,高压电网沿LED诱虫灯周向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吸风机构,在下基座的顶面设置有直径大于高压电网的上落虫口。所述支撑部内连接有接虫网袋,支撑部顶面设置有下落虫口,所述接虫网袋连接于下落虫口的边沿。所述支撑部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更换接虫网袋的门,在支撑部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内部设置有诱虫控制电路板,该诱虫控制电路板包括和高压电网连接的高压发生电路以及和LED诱虫灯连接的LED驱动电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照明部包括壳体、照明灯,壳体的表面安装有透光的有机玻璃,照明灯固定在壳体的内部上表面。所述照明部的顶面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能板背面安装有蓄电池。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和照明部均为矩形的柱状结构,将照明部、杀虫部嵌入灯杆中,改变了原有的挂接的方式,稳定性强。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将杀虫灯和照明灯从下到上顺次固定在支撑部上,整体构成柱状的立体结构,两侧没有分支,稳定性更强。
[0014]2.本技术杀虫灯位于整体结构的中部,并且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一方面可以吸引不同种类的蚊虫,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观赏性。
[0015]4.本技术电源线连接方便,从太阳能板进入照明灯以后沿照明灯的棱部向下进入杀虫部,然后沿着杀虫部的支撑杆向下进入支撑部,走线比较顺畅,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的后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的诱虫灯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的诱虫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的接虫网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支撑部1,诱虫部2,照明部3,太阳能板4,安装板11,门12,透气孔13,接虫网袋14,吸风机15,下基座21,上基座22,支撑杆23,高压电网24,诱虫灯25,透明灯罩211,LED载体212、LED灯珠213,壳体31,有机玻璃板32,蓄电池41,支撑管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1: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参见图1和图2,包括支撑部1、诱虫部2、照明部3、太阳能板4,其中,支撑部1为矩形的柱状结构,内部中空,其通过底部的安装板11固定在地面上,诱虫部2设置在支撑部1的顶端,照明部3设置在诱虫部2的顶端,太阳能板4安装在照明部3的顶部。
[0024]上述诱虫部包括下基座21、上基座22、支撑杆23、高压电网24以及诱虫灯25,下基座21和支撑部1的顶面固定连接,上基座22和照明部3的底面固定连接,支撑杆23连接于上基座21和下基座22之间,支撑杆23设置有4个且为中空结构,方便通过电连接线。高压电网24固定于上基座22的底面沿诱虫灯25周向分布。
[0025]诱虫灯25的结构参见图3,包括透明灯罩211和LED载体212,LED载体212包括4个侧面,每个侧面设置三个LED灯珠213,采用三串四并的方式连接,电路连接参加图4,每一个侧面上的三个灯珠串联,然后四个侧面整体为并联连接,每一个侧面从上到下的灯珠颜色分别为红光(波长600
‑
650nm)、蓝光(波长450
‑
500nm)、紫光(波长400
‑
450nm)。LED载体212设置在灯罩211内部,通过E27灯口挂接在上基座22的底面。在上基座22内部设置有诱虫控制电路板,该诱虫控制电路板包括高压发生电路以及LED驱动电路,高压发生电路通过升压模块将太阳能电池板12V的电压升高至KV级,能够击杀蚊虫,但是通过的电流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没有触电的危险。
[0026]下基座21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吸风机构,具体为吸风机15,在下基座22的顶面设置有直径大于高压电网的上落虫口,吸风机15通过支架固定在下基座22的内部,支架具
有间隔可以使蚊虫顺利下落。支撑部1内连接有接虫网袋14,参见图5,支撑部1顶面(即下基板21的底面)设置有下落虫口,接虫网袋14连接于下落虫口的边沿。支撑部1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更换接虫网袋的门12,在支撑部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3。使用时,蚊虫被诱虫灯25吸引接触高压电网24触电,然后在吸风机15的作用下落到接虫网袋14内,底部的透气孔13有利于配合吸风机15加快空气流通。
[0027]在上基座22的顶部为照明部3,包括壳体31以及内部的LED照明灯,壳体31的表面设置透光的有机玻璃板32。照明部3的顶面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4,在太阳能板4背面安装有蓄电池41。太阳能板4和照明部3的顶面通过支撑管42相连,电连接线由太阳能电池板4沿支撑管42内部进入照明部3的内部和照明灯相连接,然后沿着照明部3的壳体31不透光的棱边向下进入上基座22内和诱虫控制电路板相连,再通过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诱虫部、照明部,所述支撑部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诱虫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所述照明部设置在所述诱虫部的顶端,其中,所述诱虫部包括红、蓝、紫中至少两种颜色的LED诱虫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部还包括下基座、上基座、支撑杆、高压电网,所述下基座和支撑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基座和照明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连接于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多个且至少其中一个为中空结构,所述高压电网固定于上基座的底面,高压电网沿LED诱虫灯周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有吸风机构,在下基座的顶面设置有直径大于高压电网的上落虫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景观照明灭蚊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内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颖,王志,吕牧南,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中农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