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75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该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包括斜向支撑杆、水平支撑杆、预埋地锚以及套头,斜向支撑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套头的下部连接,套头内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的圆孔以使所述套头的下部套设在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的端部,套头与所述水平支撑杆或斜向支撑杆通过固定件一固定;所述套头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预埋地锚的U形槽,套头与所述预埋地锚通过固定件二固定。该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的水平支撑杆以及斜向支撑杆的一端与套头的下部套接,套头的上部与预埋地锚连接,预埋地锚的横杆位于固定螺栓一以及固定螺栓二之间,使得该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也可承受压力。也可承受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铝合金模板加固体系
,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施工中常采用铝合金模板施工,铝合金模板一般采用斜撑固定结构支撑,但是斜撑通常采用预埋件和膨胀螺丝进行固定。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振捣,使得混凝土填充到铝合金模板的各个角落以及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空隙以及空气,但是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斜撑与预埋件或膨胀螺丝之间会松动、脱钩,导致铝模板发生偏移。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962059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拉和支撑结构固定装置,该铝合金模板斜拉和支撑结构固定装置,通过在支撑板上开设螺栓孔与建筑物地面固定,通过将斜拉结构挂钩挂在斜拉板的挂点孔内以支撑铝合金模板,但是该铝合金模板斜拉和支撑结构固定装置的斜拉结构挂钩仅通过挂点孔与支撑板连接,连接不牢固且在混凝土振捣时,斜拉结构挂钩容易与挂点孔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以解决在混凝土振捣时斜撑会松动、脱钩导致铝合金模板偏移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包括斜向支撑杆、水平支撑杆、预埋地锚以及套头,所述斜向支撑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套头的下部连接,所述套头内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的圆孔以使所述套头的下部套设在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的端部,所述套头与所述水平支撑杆或斜向支撑杆通过固定件一固定;所述套头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预埋地锚的U形槽,所述套头与所述预埋地锚通过固定件二固定。
[0006]进一步的,所述套头为圆柱形套头,所述圆孔沿所述套头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套头,所述圆孔直径与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直径一致以使所述套头的内壁紧贴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的外壁。
[0007]进一步的,所述U形槽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U形槽为沿所述套头侧壁上下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预埋地锚伸入所述U形槽中通过所述固定件二固定。
[0008]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地锚的形状为U形,所述预埋地锚包括两根竖杆以及一根横杆,所述横杆与两根所述竖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横杆位于所述U形槽中,所述横杆沿左右方向贯穿两个所述U形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套头的下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一,所述水平支撑杆以及所述斜向支撑杆与所述套头连接的一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一配合的螺栓孔,所述固定件一为固定螺栓一,所述固定螺栓一伸入两个所述固定孔一以及螺栓孔中以将所述套头与所述水平支撑杆或斜向支撑杆连接;所述套头的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二,所述固定件二
为固定螺栓二,所述预埋地锚的横杆伸入所述U形槽中且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二固定。
[00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固定孔二所在的平面与两个所述U形槽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固定孔一与所述固定孔二位于同一个平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杆或斜向支撑杆与所述套头连接的一端与所述预埋地锚的横杆的一侧抵接,所述横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或斜向支撑杆相对的一侧与所述固定螺栓二抵接,所述横杆位于所述固定螺栓一以及固定螺栓二之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的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的水平支撑杆以及斜向支撑杆的一端与套头的下部套接,套头的上部与预埋地锚连接,预埋地锚的横杆位于固定螺栓一以及固定螺栓二之间,使得该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
[0014]本技术的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的套头、水平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以及预埋地锚通过固定螺栓一以及固定螺栓二连接,使得套头或预埋地锚损坏时只需更换套头或预埋地锚即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中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支撑铝合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中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的套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1中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斜向支撑杆;2、水平支撑杆;3、预埋地锚;4、套头;5、固定件一;6、固定件二;7、铝合金模板;8、建筑物;31、横杆;32、竖杆;41、圆孔;42、固定孔一;43、固定孔二;44、U形槽;51、螺母一;61、螺母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本技术中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的实施例如图1

3所示。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包括斜向支撑杆1、水平支撑杆2、预埋地锚3以及套头4。套头4的材质为钢材,规格为Φ48mm
×
3.5mm,套头4的长度为10cm。斜向支撑杆1与水平支撑杆2的一端均与套头4的下部连接,斜向支撑杆1与水平支撑杆2的与套头4相对的一端支撑铝合金模板7。套头4为圆柱形套头4,套头4内开设有沿套头4上下方向贯穿套头4的圆孔41,以使套头4的下部套设在斜向支撑杆1或水平支撑杆2的端部,圆孔41直径与斜向支撑杆1或水平支撑杆2直径一致以使套头4的内壁紧贴斜向支撑杆1或水平支撑杆2的外壁,套头4与水平支撑杆2或斜向支撑杆1通过固定件一5固定。套头4的下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一42,水平支撑杆2以及斜向支撑杆1与套头4连接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固定孔一42配合的螺栓孔(图中未示出),固定件一5为固定螺栓一,固定螺栓一伸入两个固定孔一42以及螺栓孔(图中未示出)后通过螺母一51固定,以将套头4与水平支撑杆2或斜向支撑杆1连接。
[0023]套头4的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容纳预埋地锚3的U形槽44,U形槽44为沿套头4侧壁上下方向延伸的通槽,U形槽44深5cm,预埋地锚3伸入U形槽44中通过固定件二6固定。
预埋地锚3的形状为U形,预埋地锚3包括两根竖杆32以及一根横杆31,横杆31与两根竖杆32的一端连接且横杆31位于U形槽44中,横杆31与套头4的上部紧贴,横杆31沿左右方向贯穿两个U形槽44。两根竖杆32与横杆31相对的一端与建筑物8连接。套头4的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二43,固定件二6为固定螺栓二,预埋地锚3的横杆31伸入U形槽44后,固定螺栓二伸入两个固定孔二43中通过螺母二61固定U形槽44与预埋地锚3的相对位置。固定孔一42以及固定孔二43的直径均为17mm。
[0024]水平支撑杆2或斜向支撑杆1与套头4连接的一端与预埋地锚3的横杆31的一侧抵接,横杆31与水平支撑杆2或斜向支撑杆1相对的一侧与固定螺栓二抵接,横杆31位于固定螺栓一以及固定螺栓二之间。固定孔一42与固定孔二43位于同一个平面,两个固定孔二43所在的平面与两个U形槽44所在的平面垂直。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包括斜向支撑杆、水平支撑杆以及预埋地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头,所述斜向支撑杆与所述水平支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套头的下部连接,所述套头内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的圆孔以使所述套头的下部套设在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的端部,所述套头与所述水平支撑杆或斜向支撑杆通过固定件一固定;所述套头的上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预埋地锚的U形槽,所述套头与所述预埋地锚通过固定件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头为圆柱形套头,所述圆孔沿所述套头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套头,所述圆孔直径与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直径一致以使所述套头的内壁紧贴所述斜向支撑杆或水平支撑杆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U形槽为沿所述套头侧壁上下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预埋地锚伸入所述U形槽中通过所述固定件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合金模板斜撑固定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地锚的形状为U形,所述预埋地锚包括两根竖杆以及一根横杆,所述横杆与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飞刘大召靳涛史爱光荣传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