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63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导光板的底部设置一凹槽,灯条设置在导光板的凹槽中,灯条包括电路板和位于电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一光源和多个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的发光面和第二光源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板的外侧,灯条的下方设置有柔性电路板;导光板分为多个区域,灯条和导光板对应地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一光源之间串联为第一光源串,不同区域的第一光源串之间并联;每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二光源之间串联为第二光源串,不同区域的第二光源串之间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无法实现区域调光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是从背面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的装置。根据背光模组中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可以将背光模组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部,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位于显示面板的侧面。
[0003]请参考图1,直下式背光模组依次包括设置光源的灯板1、扩散板2、扩散膜3以及增亮膜4,直下式背光模组将光源阵列排布在灯板1上,通过阵列化光源实现区域调光(Local Dimming)效果。但是直下式背光模组需要数量较多的光源阵列,其功耗大,成本高,而且由于光源与扩散板之间需要有一定的混光距离,该距离限制了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进一步薄型化。
[0004]请参考图2,侧入式背光模组将设置多个光源的灯条6设置于导光板5的侧面,通过在导光板5上设置网点将入射光由线光源变为面光源,从而达到均匀出光的要求。侧入式背光模组需要的光源个数少,因此功耗相对较低,但由于光源放置于背光模组的侧边,无法实现区域调光,且亮度有一定的限制。
[0005]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亟需设计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无法实现区域调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无法实现区域调光的问题。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导光板的底部设置一凹槽;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凹槽中,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一光源和多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面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外侧,所述灯条的下方设置有柔性电路板;
[0008]其中所述导光板分为多个区域,所述灯条和所述导光板对应地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一光源之间串联为第一光源串,不同区域的第一光源串之间并联;每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二光源之间串联为第二光源串,不同区域的第二光源串之间并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导光板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中线处。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灯条的宽度,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灯条的长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下方设置有反射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的侧面设置反射件,所述反射件和所述反射片一体成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以及第六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相对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五区域以及所述第六区域位于所述凹槽的另一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灯条的每个区域设置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的数量相等。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001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具有上述特征的背光模组。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灯条设置在导光板的底部的凹槽中,通过设置两排光源,可以将导光板沿着中线分隔为两大块区域,再将两排光源设置为多个光源串,单独控制,从而实现导光板的不同区域内的光源的单独控制,最终实现区域调光的技术效果。
[0019]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现有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沿着图3的BB

线切割的剖面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灯板;2,扩散板;3,扩散膜;4,增亮膜;5,导光板;6,灯条;
[0026]50,导光板;51,凹槽;A1,第一区域;A2,第二区域;A3,第三区域;A4,第四区域;A5,第五区域;A6,第六区域;
[0027]60,灯条;61,电路板;62,第一光源;63,第二光源;620,第一光源的发光面;630,第二光源的发光面;64,柔性电路板;
[0028]40,反射片;41,第一反射件;42,第二反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设置有背板,背板包括底板和围设在底板周围的侧板,底板和多个侧板组成一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有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板底部开设的凹槽中,并且设置双侧光源,从而更好地搭配液晶显示面板实现区域调光的功能。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着
图3的BB

线切割的剖面图,请参考图3和图4,背光模组的导光板50的底部设置有一凹槽51,优选地,该凹槽51沿着导光板50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导光板50的中线处。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50为矩形,沿着短边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着长边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具体地,凹槽51的截面为矩形。
[0032]背光模组的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灯条60,具体地,灯条60设置在导光板50的凹槽51中,灯条60包括电路板61和位于电路板61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一光源62和多个第二光源63,第一光源的发光面620朝向导光板50的外侧,第二光源的发光面630也朝向导光板50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光源的发光面620和第二光源的发光面630相背离设置。进一步地,灯条60的宽度和凹槽51的宽度相等,灯条60的长度和凹槽51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灯条60恰好设置在凹槽51中。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光源62打件在电路板61的一侧面,多个第二光源63打件在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另一侧面的电路板61上。第一光源62和第二光源63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
[0033]导光板50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网点(图中未示出),可以将第一光源62和第二光源63射出的光线打散使得其从导光板50的出光面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底部设置一凹槽;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凹槽中,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位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一光源和多个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发光面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外侧,所述灯条的下方设置有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导光板分为多个区域,所述灯条和所述导光板对应地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一光源之间串联为第一光源串,不同区域的所述第一光源串之间并联;每个区域内的多个第二光源之间串联为第二光源串,不同区域的所述第二光源串之间并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导光板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中线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灯条的宽度,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灯条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下方设置有反射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因孙元朝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