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涉及车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确定道路施工区域后,在土壤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对施工区域进行压实,并对当前施工区域的地面状态进行第一次评价,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施工条件;去除地面的软点后,并在喷水湿润后,通过振动压路机和夯锤压实车道路基,在夯实后的路基后,在路基上均匀铺设并形成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路面上开设的伸缩缝,并依据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对路面边缘进行相应性加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并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修整。依据第三路面评价值PS的值,能够对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进行评价,用户能够对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是否进行加固进行判断,避免基于经验判断带来的误差。误差。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道施工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盘道在市区中心较为常见,是导致拥堵的常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交通堵塞,降低市区的拥堵现象,较多城市已经重新开始对盘道采取改善性施工。而由于社会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路面承载的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提高路面的承载力,现有的车道路面的路基通常为碎石,路面为混凝土路面。
[0003]现有的混凝土车道的施工方式中,在对路面完成初期的混凝土浇筑时后,为了增加路面性能及其排水性,通常会对混凝土路面进行修整,但是在对路面进行修整时,通常只会考虑路面的平整度,但是这考虑的方法相对简单,在判断混凝土路面的修正是否完成时,会存在偏差,导致路面施工较难达到预期。
[0004]为此,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通过在土壤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对施工区域进行压实,并对当前施工区域的地面状态进行第一次评价,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施工条件;去除地面的软点后,并在喷水湿润后,通过振动压路机和夯锤压实车道路基,在夯实后的路基后,在路基上均匀铺设并形成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路面上开设的伸缩缝,并依据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对路面边缘进行相应性加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并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修整。依据第三路面评价值PS的值,能够对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进行评价,用户能够对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是否进行加固进行判断,避免基于经验判断带来的误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包括,确定道路施工区域后,在土壤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对施工区域进行压实,并对当前施工区域的地面状态进行第一次评价,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施工条件;包括;确定铺设车道的施工区域,对施工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果满足铺设条件时,对施工区域进行压实,获取压实度Ys;在压实度Ys大于相应阈值后,对道路表面的软点数量进行检测,确定的施工区域内的软点密度Rm;获取压实度Ys及软点密度Rm,建立路面第一检测集;
[0009]在当前路面条件不达预期时,去除地面的软点后,采用砾石或碎石铺设地面,并在喷水湿润后,通过振动压路机和夯锤压实车道路基;配置混凝土,在夯实后的路基后,在路基上均匀铺设并形成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路面上开设的伸缩缝,并依据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对路面边缘进行相应性加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混凝土保持湿润,并对混凝土的
表面进行修整,对修整后的路面检测,判断修正是否完成,形成判断结果;路面修整完成后,在预期时间内,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直至养护完成。
[0010]进一步的,获取路面第一检测集中的压实度Ys及软点密度Rm,无量纲化处理后,关联形成第一路面评价值PO;第一路面评价值PO的关联方式符合如下公式:
[0011][0012]其中,0.22≤δ≤0.79,0.61≤θ≤0.92,且δ+θ=1,δ、θ为权重,其具体值由用户调整设置,S为常数修正系数。
[0013]进一步的,获取第一路面评价值PO,在第一路面评价值PO小于相应阈值时,等距的将路面分割为若干个区域,确定位于分割区域内的软点;依据接近中心性算法,计算若干个软点的近中心性,确定其中近中心值大于阈值的部分并进行标记,确定为待填充点,对路面上的待填充点采用砾石或碎石进行填充;在第一路面评价值PO大于相应阈值时,对路基进行喷水使其湿润,在施工区域均匀铺设碎石用作路基材料,并由振动压路机和夯锤压实车道路基。
[0014]进一步的,依据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制备铺设道路的混凝土并在道路的表面铺设,路面铺设完毕之后,在铺设路面上开设伸缩缝;伸缩缝设置保持等距设置,伸缩缝的深度维持在混凝土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0015]进一步的,确定伸缩缝的深度Fs及路面宽度Lk,建立路面第三检测集,依据路面第三检测集中的深度Fs及路面宽度Lk,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关联形成第三路面评价值PS;所述第三路面评价值PS的获取方式符合如下公式:
[0016][0017]其中,0.14≤α≤0.68,0.29≤β≤1.02,且0.6≤α+β≤1.2,α、β为权重,其具体值由用户调整设置,C为常数修正系数;
[0018]进一步的,获取第三路面评价值PS,在第三路面评价值PS小于相应阈值时,在混凝土路面的边缘的3%至5%进行加固;在第三路面评价值PS大于相应阈值时,在混凝土路面的边缘的5%至8%进行加固。
[0019]进一步的,在道路上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均的洒水,使混凝土能够充分保持湿润,洒水量与混凝土的厚度保持正相关;在混凝土凝固前,对混凝土道路地面进行检测,获路面的平整度Pd,如果平整度Pd低于阈值,对路面进行找平层或者刮平,完成平整处理;使混凝土表面向道路的两侧倾斜,直至平整度Pd大于阈值,同时,获取混凝土路面的倾斜度Qx。
[0020]进一步的,在混凝土干燥之前,对混凝土路面的粗糙程度进行检测,依据粗糙度Cc,用户基于粗糙度Cc可以判断混凝土表面的摩擦力;获取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Pd、倾斜度Qx及粗糙度Qx,建立路面第二检测集;
[0021]依据路面第二检测集中的平整度Pd及粗糙度Cc、倾斜度Qx,无量纲处理后,关联获取第二路面评价值PT。
[0022]进一步的,第二路面评价值PT的关联方式如下公式:
[0023][0024]其中,参数意义为:平整度因子Ap,0.43≤Ap≤0.76,粗糙度因子Aq,0.26≤Aq≤0.86,倾斜度因子Ax,0.36≤Ax≤0.86,Q为常数修正系数;获取第二路面评价值PT,与相应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第二路面评价值PT是否高于阈值,如果高于,说明路面修整完成,继续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平整。
[0025]进一步的,混凝土浇筑流程完成后,向混凝土表面洒水,使水流沿着存在一定倾斜度混凝土里面流动,充分浸入混凝土路面,并且在混凝土路面的边缘处埋设排水设施,例如排水管,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排水,减少混凝土的腐蚀;
[0026]在混凝土表面尚未完全凝固时,在混凝土表面的覆盖养护结构,例如说,在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每日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及液体养护剂,持续不少于5昼夜,直至养护完成。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依据第一路面评价值PO的值的大小,如果较低,则判断路面的软点的数量,如果软点数量较多时,对软点进行填充,从而当前的路面条件进行改善,通过填充软点,在浇筑混凝土后,能够提高道路质量,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0030]通过基于伸缩缝的深度Fs及路面宽度Lk形成第三路面评价值PS,依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道路施工区域后,在土壤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对施工区域进行压实,并对当前施工区域的地面状态进行第一次评价,判断当前区域是否满足施工条件;包括;确定铺设车道的施工区域,对施工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果满足铺设条件时,对施工区域进行压实,获取压实度Ys;在压实度Ys大于相应阈值后,对道路表面的软点数量进行检测,确定的施工区域内的软点密度Rm;获取压实度Ys及软点密度Rm,建立路面第一检测集;在当前路面条件不达预期时,去除地面的软点后,采用砾石或碎石铺设地面,并在喷水湿润后,通过振动压路机和夯锤压实车道路基;配置混凝土,在夯实后的路基后,在路基上均匀铺设并形成混凝土路面,在混凝土路面上开设的伸缩缝,并依据当前混凝土路面状态,对路面边缘进行相应性加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使混凝土保持湿润,并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修整,对修整后的路面检测,判断修正是否完成,形成判断结果;路面修整完成后,在预期时间内,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直至养护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获取路面第一检测集中的压实度Ys及软点密度Rm,无量纲化处理后,关联形成第一路面评价值PO;第一路面评价值PO的关联方式符合如下公式:其中,0.22≤δ≤0.79,0.61≤θ≤0.92,且δ+θ=1,δ、θ为权重,其具体值由用户调整设置,S为常数修正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路面评价值PO,在第一路面评价值PO小于相应阈值时,等距的将路面分割为若干个区域,确定位于分割区域内的软点;依据接近中心性算法,计算若干个软点的近中心性,确定其中近中心值大于阈值的部分并进行标记,确定为待填充点,对路面上的待填充点采用砾石或碎石进行填充;在第一路面评价值PO大于相应阈值时,对路基进行喷水使其湿润,在施工区域均匀铺设碎石用作路基材料,并由振动压路机和夯锤压实车道路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据预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制备铺设道路的混凝土并在道路的表面铺设,路面铺设完毕之后,在铺设路面上开设伸缩缝;伸缩缝设置保持等距设置,伸缩缝的深度维持在混凝土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垂直盘道车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确定伸缩缝的深度Fs及路面宽度Lk,建立路面第三检测集,依据路面第三检测集中的深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全,周山动,张赛,何云志,陈炜,苏美清,张云鹏,胡攀,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