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壳体,侧部设有进水接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水接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气泵;溶气罐,所述溶气罐的顶部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溶气罐内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气泵的充气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下端设于所述溶气罐的内底部,所述出水管的上端通过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接口连接;龙头,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口内设有起泡器,所述起泡器内设有若干起泡通道,若干所述起泡通道螺旋设置并绕所述起泡器的轴线间隔设置,且若干所述起泡通道的内径沿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提高安装便捷性,实现便携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泡发生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泡发生装置的作用是使水流通过后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空气,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在加压或者负压条件下使水中产生气泡,生成气泡水,可使水流的表面积增大,出水变得柔和,有利于提高水流清洁皮肤的效果。
[0003]现有的气泡发生装置,例如名称为洁肤仪,申请号为201610546064.0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外壳进水口和外壳出水口并排设置于下壳下部,从而便于通过外壳进水口连接外水源,且外壳出水口需要通过水管等连接至龙头出水进行洁肤、洗漱等,这样设置使得洁肤仪要依附于卫生间中的水龙头系统,需要拆卸水龙头接口与其连接进行出水,否则使用起来极为不便;又如名称为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系统申请号为202111090919.0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包括至少一条起泡通道,气液混合流体进入起泡通道后形成大量微纳米气泡,从第二气液出口排出,但其起泡通道为直线型设置。
[0004]可见,现有的气泡发生装置存在以下缺陷:一、安装十分不便,不具备便于出水使用的出水装置,需要拆卸卫生间中龙头系统的固有连接,并将其连接至水源与龙头之间进行使用,无法随身携带并在旅游或出差时居住的酒店、旅馆等卫生间中使用;二、起泡通道直线型设置,水流流速慢,使得起泡通道易被异物或水垢等堵塞。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是本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包括:
[0009]壳体,侧部设有进水接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出水接口,所述壳体内设有气泵;
[0010]溶气罐,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溶气罐的顶部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溶气罐内设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进水接口和所述气泵的充气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下端设于所述溶气罐的内底部,所述出水管的上端通过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接口连接;
[0011]龙头,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接口连接,所述出水口内设有起泡器,所述起泡器内间隔设有若干起泡通道,若干所述起泡通道分别绕所述起泡器的轴线螺旋设置,且若干所述起泡通道的内径沿靠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接口通过铰接管与所述进水口铰接,所述龙头可通过所述铰接管的旋转打开或折叠。
[0013]进一步地,所述溶气罐内还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端连接且
另一端呈U型延伸形成靠近所述溶气罐的内顶部的增压口,所述增压口呈扁口设置。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盖设于所述溶气罐的内底部上方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出水管的下端穿过所述挡板延伸至所述溶气罐的内底部。
[0015]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通孔的直径D1设为1mm
‑
10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起泡器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滤网。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端通过抽水装置与所述接口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气泵和抽水装置电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充电接口。
[0019]因此,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效果和/或优点:
[0020]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通过在壳体侧部设置进水接口,在壳体的出水接口连接龙头,将起泡器设于龙头的出水口,起泡器内的若干起泡通道间隔设置并绕起泡器的轴线螺旋设置,且若干起泡通道的内径沿靠近出水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提高气泡发生装置安装的便捷性,由于其自带龙头,只需要通过进水接口与外界水源连接即可使用,使得用户可随身携带气泡发生装置,并在旅游或出差时居住的酒店、旅馆等卫生间中连接水源即可使用气泡发生装置生成气泡水进行清洁面部、手部等;同时,若干起泡通道螺旋设置,可以加快水流速度,不仅可以提高清洁舒适感,还可以通过水流冲刷起泡通道,避免起泡通道被异物或水垢等堵塞。
[0021]本技术提供的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通过将壳体的出水接口通过铰接管与龙头的进水口铰接,使龙头可通过所述铰接管的旋转打开或折叠,从而实现可折叠式龙头,可以减小气泡发生装置的整体体积,方便收纳与携带。
[0022]应当明白,本技术的上文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在提供对如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去掉部分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为水流流动方向,虚线箭头为气体充气方向。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溶气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起泡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龙头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参考图1
‑
6,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包括:
[0031]壳体1,侧部设有进水接口11,具体地,所述进水接口11设为水路快插接头,所述壳
体1的顶部设有出水接口12,所述壳体1内设有气泵13,用于向下述溶气罐2中输入气体(例如空气)和增加压力,气泵13的充气压力参数大于80Kpa以上,从而使空气和水流可以有效融合,采用单向阀连接,只进气不出水,提高稳定性;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控制电路板5,以控制各器件工作;
[0032]溶气罐2,设于所述壳体1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溶气罐2的罐体26为一体式加工完成,无中间焊接环缝,所述罐体26的开口由封头27、固定环28和螺钉完成密封,所述溶气罐2的顶部设有进水端21和出水端22,所述溶气罐2内设有出水管23,所述进水端21分别与所述进水接口11和所述气泵13的充气端连接,从而使通入的水流和气泵输入的气体混合后从顶部流通至所述溶气罐2内,所述出水管23的下端设于所述溶气罐2的内底部,从而使水流和气体在所述溶气罐2内充分混合下沉后,在压强作用下从所述出水管23的下端从所述溶气罐2内排出,所述出水管23的上端通过所述出水端22与所述出水接口12连接;
[0033]龙头3,包括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出水接口12连接,所述出水口32内设有起泡器33,从而使所述出水管23中充分混合后的水流和气体流通至龙头3内,并通过起泡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侧部设有进水接口(1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出水接口(12),所述壳体(1)内设有气泵(13);溶气罐(2),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溶气罐(2)的顶部设有进水端(21)和出水端(22),所述溶气罐(2)内设有出水管(23),所述进水端(21)分别与所述进水接口(11)和所述气泵(13)的充气端连接,所述出水管(23)的下端设于所述溶气罐(2)的内底部,所述出水管(23)的上端通过所述出水端(22)与所述出水接口(12)连接;龙头(3),包括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所述进水口(31)与所述出水接口(12)连接,所述出水口(32)内设有起泡器(33),所述起泡器(33)内间隔设有若干起泡通道(331),若干所述起泡通道(331)分别绕所述起泡器(33)的轴线螺旋设置,且若干所述起泡通道(331)的内径沿靠近所述出水口(32)的方向逐渐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口(12)通过铰接管(4)与所述进水口(31)铰接,所述龙头(3)可通过所述铰接管(4)的旋转打开或折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气泡发生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全舵,曾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帅科卫浴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