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苓专利>正文

一种超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2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超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制备装置上的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的间距,在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设置间隙;S2:将两个限制板分别挡在定角板和动角板的前侧和后侧;S3:将三个插筋插在两个限制板之间,使三个插筋位于定角板和动角板的弯曲部;S4:将多根钢丝从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的间隙处穿过,使多个钢丝经过三个插筋;S5:将混凝土灌注到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的间隙处;S6:等待混凝土凝固,将定角板和动角板分开将混凝土取出。所述超薄混凝土为弧角状,超薄混凝土的弧角处埋有三根插筋,超薄混凝土内埋有多根钢丝,钢丝穿过三根插筋。可以制备加固的超薄混凝土。可以制备加固的超薄混凝土。可以制备加固的超薄混凝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超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超薄混凝土是一种高强、韧性、高耐久性的工程材料,在海洋工程、特种保安和防护工程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这种超薄混凝土的厚度小,材料消耗较少,并且韧性较高,但是这种超薄混凝土相对于很厚的混凝土的强度还是相对较弱,尤其是超薄混凝土的弯曲位置的强度不够,因此需要对超薄混凝土的弯曲位置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其有益效果为可以制备加固的超薄混凝土。
[0004]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调整制备装置上的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的间距,在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设置间隙;
[0006]S2:将两个限制板分别挡在定角板和动角板的前侧和后侧;
[0007]S3:将三个插筋插在两个限制板之间,使三个插筋位于定角板和动角板的弯曲部;
[0008]S4:将多根钢丝从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的间隙处穿过,使多个钢丝经过三个插筋;
[0009]S5:将混凝土灌注到定角板和动角板之间的间隙处;
[0010]S6:等待混凝土凝固,将定角板和动角板分开将混凝土取出。
[0011]所述定角板和动角板均为弧角状。
[0012]所述定角板和动角板的材料为不锈钢。
[0013]所述插筋的材料为钢。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一种超薄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的流程图;
[0016]图2为超薄混凝土的组成示意图;
[0017]图3为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4为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5为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0]图6为定角板和动角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7为定角板和动角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8为限制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9为限制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10为限制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5]图11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定角板101;挡板102;底板103;压条104;卷筒105;插孔106;电机107;底孔108;侧孔109;
[0027]动角板201;进料道202;L形柱203;凸座204;
[0028]限制板301;插筋302;条形槽303;定位口304;滑筒305;固定座306;滑柱307;压弧308;
[0029]支架401;手把402;圆片403;伸缩杆404;连接座405;轴向棱406;转轴40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调整制备装置上的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的间距,在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设置间隙;
[0032]S2:将两个限制板301分别挡在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前侧和后侧;
[0033]S3:将三个插筋302插在两个限制板301之间,使三个插筋302位于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弯曲部;
[0034]S4:将多根钢丝从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的间隙处穿过,使多个钢丝经过三个插筋302;
[0035]S5:将混凝土灌注到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的间隙处;
[0036]S6:等待混凝土凝固,将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分开将混凝土取出。
[0037]所述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均为弧角状。
[0038]所述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材料为不锈钢。
[0039]所述插筋302的材料为钢。
[0040]如图6

7所示,这个例子可以实现形成一个弯角形的超薄混凝土的效果。
[0041]由于制备装置包括定角板101,定角板101的下侧焊接有底板103,定角板101的右侧焊接有挡板102,动角板201设置在定角板101的上侧,动角板20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03和挡板102相接触,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形成间隙,挡板102对间隙的右侧进行阻挡,底板103对间隙的下侧进行阻挡,可以在间隙内灌注混凝土,形成一个弯角形的超薄混凝土。
[0042]如图6

7所示,这个例子可以实现通过进料道202可以将混凝土灌入间隙处的效果。
[0043]由于动角板201的上侧右部通过螺钉连接有进料道202,通过进料道202可以将混凝土灌入间隙处。
[0044]如图6

7所示,这个例子可以实现当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动角板201从混凝土上移开的效果。
[0045]由于底板103上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有L形柱203,L形柱203通过液压缸驱动,动角板201的左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凸座204,凸座204竖向滑动连接在L形柱203上,凸座204通过螺钉固定在L形柱203上,通过液压缸可以驱动L形柱203左右滑动,进而驱动动角板201左右移动,调整动角板201与定角板101的左右间距,动角板201可以通过凸座204在L形柱203上竖向滑动,进而条哈鞥动角板201与定角板101的上下间距,当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将动角板201从混凝土上移开。
[0046]如图6

7所示,这个例子可以实现超薄混凝土进行整体加固的效果。
[0047]由于底板103上从前至后设置有多个底孔108,挡板102上从前至后设置有多个侧孔109。可以将多根钢丝分别从多个底孔108穿入混凝土内,然后将多根钢丝分别从多个侧孔109穿出,进而将多根钢丝从前至后设置在混凝土内,将多根钢丝埋入混凝土,进而对超薄混凝土进行整体加固。
[0048]如图8

10所示,这个例子可以实现三根插筋302对超薄混凝土的弯角处进行加固的效果。
[0049]由于限制板301设置有两个,两个限制板301分别挡在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前侧和后侧,插筋302设置有三个,每个插筋302的前后两端分别插在两个限制板301上,插筋302上设置有条形槽303,插筋302上从前至后设置有多个定位口304,两个限制板301可以对间隙的前后两侧进行阻挡,进而防止混凝土从间隙的前后两侧漏出,超薄混凝土的弯角处在前后方向上插有三根插筋302,三根插筋302对超薄混凝土的弯角处进行加固,并且多根钢丝穿过三根插筋302,插筋302上的条形槽303便于钢丝穿过,多个定位口304方便对钢丝进行定位,防止钢丝相对插筋302前后移动。
[0050]如图2

11所示,这个例子可以实现三根插筋302与多根钢丝交叉提升了加固效果的效果。
[0051]由于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所制备的超薄混凝土,所述超薄混凝土为弧角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调整制备装置上的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的间距,在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设置间隙;S2:将两个限制板(301)分别挡在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前侧和后侧;S3:将三个插筋(302)插在两个限制板(301)之间,使三个插筋(302)位于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弯曲部;S4:将多根钢丝从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的间隙处穿过,使多个钢丝经过三个插筋(302);S5:将混凝土灌注到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之间的间隙处;S6:等待混凝土凝固,将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分开将混凝土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均为弧角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角板(101)和动角板(201)的材料为不锈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筋(302)的材料为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装置包括定角板(101),定角板(101)的下侧固定有底板(103),定角板(101)的右侧固定有挡板(102),动角板(201)设置在定角板(101)的上侧,动角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苓
申请(专利权)人:田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