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440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包括:用于运营运输的智能公交车,用于公交车行驶的地面路段和地下通道,用于对公交车进行统一调度控制的5G智能控制系统,公交车在5G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在地面路段和地下通道之间自由有序行驶,地下通道内设有轨道,公交车两侧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侧向轮,在侧向轮与轨道的配合下可使公交车在地下通道的轨道上行驶;该公交系统通过5G智能网联,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路况信息、智能驾驶、车路协同、信息互通、编队行驶,形成有序通畅的地面和地下交通,适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公共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交系统为城市地面主要公共交通系统,承担着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其优点: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有固定线路和固定发车班次;站点间距一般500~1000米,站点较密最大限度的方便乘客上下车;发车频率一般10~15分钟左右,高峰段可加密至5分钟,频率较高可减少候车时间;可和其他私家车、货车共享路面。其缺点:速度较慢,旅行时速一般在20~30公里;受外部因素影响大,目前城市公交系统均以有人驾驶的常规公交车辆为主,受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雨雾天气、交通事故等对于常规地面公交车的出行影响极大,很大程度会造成地面交通的拥堵;同时常规有人驾驶的地面公交系统对道路交通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数据,不能对当前拥堵交通状况进行有效的疏导及改善,常常存在道路上车辆的无序状态和交通拥堵现象,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交通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集中的指挥调度系统、精准的无人驾驶系统来控制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行;与地铁、城际铁路车站换乘不便捷,一般需下车步行后再进入地铁车站或城际车站购票、候车等,耗时较多。
[0003]地铁是在特大、大城市的交通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指在地下运行为主、城市中心区以外转成地面或高架路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即“地下铁道”或“地下铁”的简称。其优点为:准时准点,有固定线路和固定发车班次;站点间距一般1000~2000米,高峰小时的发车频率一般2~5分钟左右,运量在高峰小时3万人次/h以上,最高速度80km/h以上,旅行速度35km/h以上,是目前城市公共交通中运量最大,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大部分建于地下,对城市噪音影响小、外部天气和交通事故对其影响小;大部分建于地下节约城市中心区土地和道路资源;地铁建设对于优化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带动城郊发展、带动沿线价值提升、带动房地产发展等方面均有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其缺点为:建设周期长,通常需要对沿线的建构筑物、管线、道路进行拆迁、改造、保护等措施,影响的范围比较广;建设成本较高,其中管线改迁、征地拆迁费用占总成本的16~20%;因其建设运营成本高、影响面广,国家对地铁建设审批门槛要求GDP在3000亿以上、公共财政预算内300亿以上、市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初期客流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4万人次等均有明确要求。部分中等城市有客流支撑、经济条件、建设地铁的需求和主观意愿,但可能因为部分指标暂时不符合要求而无法实施或提前预留后期地铁实施的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
公交系统,包括:用于运营运输的智能公交车,用于公交车行驶的地面路段和地下通道,及用于对公交车进行统一调度控制的5G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公交车在5G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在地面路段和地下通道之间自由有序行驶;
[0006]所述地下通道内设有轨道,所述公交车两侧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侧向轮,在所述侧向轮与所述轨道的配合下可使所述公交车在所述地下通道的轨道上行驶。
[0007]优选地,所述地下通道内设有地铁,所述地铁可在所述轨道上行驶。
[0008]优选地,所述地下通道内设有车站。
[0009]优选地,所述车站为侧式站台车站。
[0010]优选地,所述车站为岛式站台车站。
[0011]优选地,所述5G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公交车辆行驶控制系统和地铁控制系统。
[0012]优选地,所述轨道为U型导轨。
[0013]优选地,所述轨道为U型导轨和钢轨的组合。
[0014]优选地,所述公交车和地下通道内均设有防灾报警装置,所述防灾报警装置包括烟雾传感器、报警器及灭火装置,所述烟雾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5G智能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5G智能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分与所述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和灭火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15]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公交系统,通过5G智能网联,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路况信息、智能驾驶、车路协同、信息互通、编队行驶,形成有序通畅的地面交通;另一方面,该公交系统线路可部分位于地下,在未来地铁的主要客流廊道上,通过特殊设计的地铁轨道与公交系统的导轨组合的轨道系统,预留未来地铁的轨道和地下车站,在近期公交车辆可从地面进入到地下段,通过导轨系统在地下段高速运行,并通过地下车站进行上下车、换乘等;在远期满足地铁建设条件后,对预留的车站和轨道进行少量的改造,就可以升级为地铁系统,原设置于地面的智能公交系统,可继续为地铁输送客流,通过车站换乘到地铁上。因近期建设预留公交系统的地下区间和车站,相对未来城市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管线改迁和征地拆迁的工程量小,总的建设投资少,且能缩短未来地铁建设的周期。
[0016]该公交系统车辆通过5G信息技术和导轨装置进行信息联通、自动化调度、无人驾驶,可解决地上公交系统拥挤无序的状态,减少人为、环境等因素影响带来的弊端;通过提前预留实施可与未来地铁系统共同使用的地下区间和地下车站,减少工程总造价和缩短工期,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更快捷换乘的安全、高端、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输系统,解决城市客流运输的一些难题。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中公交车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中侧式站台车站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
中的岛式站台车站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中机场枢纽、高铁车站、普铁车站、组团内地面智能公交系统、地下主干线空间设置关系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中智能交通系统车站、区间、进出口以及预留地铁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002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中智能公交与预留地铁车站站台示意图;
[002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中智能公交主干线并预留地铁行驶条件的区间截面示意图。
[0025]图中:1为普铁车站,2为高铁车站,3为机场枢纽站,4为组团,5为智能公交主干线并预留地铁行驶条件的区间,6为智能公交地下车站并预留地铁使用条件的车站,7为组团内智能公交系统地面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运营运输的智能公交车(10),用于公交车行驶的地面路段和地下通道,及用于对公交车进行统一调度控制的5G智能控制系统,所述公交车在5G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在地面路段和地下通道之间自由有序行驶;所述地下通道内设有轨道(20),所述公交车(10)两侧设有与轨道(20)相匹配的侧向轮(101),在所述侧向轮(101)与所述轨道(20)的配合下可使所述公交车(10)在所述地下通道的轨道(20)上行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地下通道内设有地铁(30),所述地铁(30)可在所述轨道(20)上行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地下通道内设有车站(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5G导轨智能驾驶的地面地下共用公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车站(40)为侧式站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罗章波杨媛媛汤友富谌启发刘培龙贾世涛王亮潘锡舜何明华虎继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