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434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架、第一载车托板和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电桩架、驱动电机、充电箱、充电插头和升降座,所述电桩架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座固接于所述升降齿条上,所述驱动电机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相连接;所述升降座上设有第一检测器,所述充电插头上设有触发凸起,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充电箱电连接。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的检测方法,运用上述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现便捷充电,并保证充电安全性的优点。保证充电安全性的优点。保证充电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越来越多人选择电动车作为出行工具,在停车车库,尤其是立体车库中,需要配备有充电桩,以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要。然而现有安装在立体车库上的充电桩只能对位于立体车库底层的电动车进行充电,而难以对位于立体车库二层及以上的电动车进行充电。
[0003]进一步,目前一部分立体车库采用卷筒式充电桩,通过将充电电缆类似消防卷管一样折叠或展开,以实现对位于立体车库二层及以上的电动车的充电功能。然而,由于充电电缆卷在一起,使得充电桩容易因为在充电期间电流过大,进而容易导致发热并引发火灾,不利于提高立体车库的安全性。
[0004]此外,停入立体车库内时,电动车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通常依靠车主进行判断,导致出现电动车离充电桩过远的现象,使得充电电缆容易因过度拉扯而受损,造成充电不良的问题。并且,在立体车库升降电动车时,被过长拉出的充电电缆容易被卡在立体车库的升降机构、载车托板等地方,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不利于提升车主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及检测方法,能够实现便捷充电,并保证充电安全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包括车库架、以及位于所述车库架内的第一载车托板和充电桩,所述第一载车托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车库架相连接,所述充电桩固接于所述车库架的底层上;所述充电桩包括电桩架、驱动电机、充电箱、与所述充电箱为电缆连接的充电插头和用于承载所述充电插头的升降座,所述电桩架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座固接于所述升降齿条上,所述驱动电机相邻于所述电桩架,且所述驱动电机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相连接;所述升降座上设有第一检测器,所述充电插头上设有触发凸起,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检测器随所述触发凸起受压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充电箱电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器内设有控制件,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启动所述充电箱,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关闭所述充电箱。
[0008]优选地,所述升降座上还设有报警器,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报警器相连接,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
时,所述第一检测器触发所述报警器;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并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关闭所述充电箱。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载车托板上设有第二检测器,所述升降座上设有检测标识,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检测器随所述触发凸起受压而检测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检测标识之间的距离。
[0010]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升降电机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检测标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二检测器停止所述升降电机。
[0011]优选地,所述电桩架内设有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相隔第五预设距离,所述升降齿条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
[0012]优选地,所述充电桩还包括相邻于所述电桩架的安装架,所述驱动电机和充电箱均固接于所述安装架上。
[0013]优选地,所述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还包括第二载车托板,所述第二载车托板通过水平驱动机构与所述车库架相连接。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的检测方法,运用上述的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检测器根据触发凸起的受压状态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一检测器的控制件启动所述充电箱,以使充电箱向充电插头通电;升降座上还设有报警器,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一检测器触发所述报警器;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并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关闭所述充电箱。
[0015]优选地,第一载车托板上设有第二检测器,所述升降座上设有检测标识,所述第二检测器根据所述触发凸起的受压状态检测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检测标识之间的距离;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当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检测标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四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二检测器停止所述升降电机。
[0016]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车库架、以及位于所述车库架内的第一载车托板和充电桩,所述第一载车托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车库架相连接,使第一载车托板能够在车库架内上下升降,所述充电桩固接于所述车库架的底层上,以对位于车库架底层或二层以上的电动车进行充电。
[0017]具体的,所述充电桩包括电桩架、驱动电机、充电箱、与所述充电箱为电缆连接的充电插头和用于承载所述充电插头的升降座,所述电桩架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座固接于所述升降齿条上,使升降座跟随升降齿条上下升降,以使升降座能够跟随第一载车托板的升降而升降,实现便捷充电,从而相比以往卷筒式充电桩,所述充电桩中的电缆无需设置过长,从而无需类似消防卷管一样折叠或展开,以避免出现电缆卷在一起而引
发火灾的问题。
[0018]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相邻于所述电桩架,且所述驱动电机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相连接,以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的方式驱动升降座上下升降,保证升降稳定,提高本立体车库的充电安全性。
[0019]进一步,所述升降座上设有第一检测器,所述充电插头上设有触发凸起,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电连接,当充电插头插进电动车内时,触发凸起会因与电动车内部相抵接而受压,所述第一检测器随所述触发凸起受压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以检测电动车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
[0020]并且,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充电箱电连接,当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在合适范围内,即电动车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在合适范围内时,第一检测器启动充电箱,使充电箱对充电插头通电,以实现充电功能;当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超出合适范围,即电动车与充电桩之间的距离超出合适范围时,第一检测器停止充电箱,以停止充电,并提醒车主电动车离充电桩过远,使得电缆不易被过度拉扯,以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将电缆的拉出长度进行限定,使电缆不易被卡在立体车库的升降机构、载车托板等地方,从而进一步提高提高本立体车库的充电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充电桩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充电插头和升降座的组合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带有充电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架、以及位于所述车库架内的第一载车托板和充电桩,所述第一载车托板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车库架相连接,所述充电桩固接于所述车库架的底层上;所述充电桩包括电桩架、驱动电机、充电箱、与所述充电箱为电缆连接的充电插头和用于承载所述充电插头的升降座,所述电桩架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座固接于所述升降齿条上,所述驱动电机相邻于所述电桩架,且所述驱动电机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相连接;所述升降座上设有第一检测器,所述充电插头上设有触发凸起,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检测器随所述触发凸起受压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充电箱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内设有控制件,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启动所述充电箱,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关闭所述充电箱。3.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上还设有报警器,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报警器相连接,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所述第一检测器触发所述报警器;当所述第一检测器与触发凸起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并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距离时,所述控制件关闭所述充电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车托板上设有第二检测器,所述升降座上设有检测标识,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触发凸起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检测器随所述触发凸起受压而检测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检测标识之间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充电桩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雄区文机李细全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