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氢气循环泵的换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燃料电池
,特别是一种车用氢气循环泵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是通过氢气和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两个供气系统,分别将氢气和空气引入燃料电池的阴极与阳极,经由催化剂的作用,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反应后会有一部分氢气未发生转化,这就会造成氢气的浪费,氢气这种易燃易爆气体如果排放到大气中也会造成极大的风险。随着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发展,对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故而,将燃料电池反应后排放的氢气进行循环再利用变得至关重要。目前,常用氢气循环泵对该部分氢气进行收集、增压并输送至电堆,以实现循环再利用。
[0003]循环泵一般包括蜗壳和电机,电机包括电机壳和设在泵壳内的转子和定子,转子带动叶轮旋转,叶轮与泵壳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蜗壳设有进气通道和气体蜗道,叶轮驱动进气通道的气体通过间隙进入气体蜗道,而阳极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氢气循环泵入口的氢气湿度范围为0%
‑
120%RH,即湿度可高达1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氢气循环泵的换热系统,所述氢气循环泵包括蜗壳与电机,所述蜗壳设有进气通道和气体蜗道,所述蜗壳在进气通道的出口侧的出口端面与电机的叶轮之间形成环形的间隙,所述叶轮对进气通道送来的氢气进行压缩并送入所述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气体蜗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设置于蜗壳内的蜗壳换热流道,所述蜗壳换热流道包括蜗壳环形流道、与蜗壳环形流道连通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所述蜗壳设有连通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蜗壳外部的蜗壳进液口、和连通所述出液流道与所述蜗壳外部的蜗壳出液口;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电机壳内用于对所述电机进行换热的电机换热流道,所述电机换热流道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蜗壳换热流道进行连通,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用于输送冷却液的主管,所述主管末端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分别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支管连接所述电机换热流道的进液口,所述第二支管连接所述连接管的第二三通阀;在除冰状态下,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主管与所述第二支管,切断主管与第一支管的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连接管中从第二三通阀到靠近所述蜗壳换热流道的一侧,切断连接管分别位于第二三通阀的两侧的两部分的连通;在散热状态下,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主管与所述第一支管,切断主管与第二支管的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连接管分别位于第二三通阀的两侧的两部分,切断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连接管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环形流道环绕所述进气通道设置且所述蜗壳环形流道的轴线所在平面平行于所述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进液口设在所述蜗壳的上侧壁上,所述蜗壳出液口设在所述蜗壳的下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流道开设在蜗壳的侧壁内,且所述进液流道的走向为在蜗壳进液口向蜗壳环形流道的方向上向下倾斜,所述出液流道开设在蜗壳的侧壁内,且所述出液流道的走向为在从蜗壳环形流道向蜗壳出液口的方向上向下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热流道包括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绕电机壳的周向延伸,所述电机壳设有与电机换热流道的环形流道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包括内壳和设在所述内壳外部的外壳,所述内壳和外壳的连接处密封,所述环形流道由所述内壳的外壁和所述外壳的内壁围合而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换热流道包括两个环形流道,两个环形流道的具有相通的连接通道,所述电机壳的进液口与电机壳的其中一个环形流道相通,所述电机壳的出液口与电机壳的另一个环形流道相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介,赵洪洋,张璇,徐焕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