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31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包括容器本体、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所述人体胃模型与人体肠模型为与人体构造相同的1:1模型;所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可切换式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中;所述容器本体的一端设有内窥镜口,用于连接人体胃模型的食道口或人体肠模型的肛门口;另一端设有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加湿通道和加压通道,所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上设有与所述加湿通道和加压通道分别连通的加湿接口和加压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1还原人体器官;能够真实的模拟人体内部的温湿度压力环境条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同时,试验成本更低,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造成本也低,适于推广使用。适于推广使用。适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内窥镜模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内窥镜设计验证常用的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动物试验;由于动物与人体在生理结构差异显著,特别是动物与人体结构并非1:1,验证结果不能真实的反应出问题点;同时,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动物的购买、动物房预定等因素,因此,周期长。同时成本高:一般动物试验需要提前预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金钱准备。另一重要因素在于试验地点;目前动物实验只能去往有资质的机构做试验,如清洁级或者SPF级别动物房。
[0003]第二种类型是人体试验;相对于动物试验,周期更长,需要合作医院有合适的病例;且试验地点需要是合作的医院,距离受限;且医院手术室特殊环境,不能随时随地去参加,承担的风险大。且人体试验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后造成的危害无法估量,因此,人体试验更加难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验证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且不能随时随地做验证的问题。
[0005]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包括容器本体、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所述人体胃模型与人体肠模型为与人体构造相同的1:1模型;所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可切换式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中;所述容器本体的一端设有内窥镜口,用于连接人体胃模型的食道口或人体肠模型的肛门口;另一端设有管道组件;所述管道组件包括加湿通道和加压通道,所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上设有与所述加湿通道和加压通道分别连通的加湿接口和加压接口。
[0006]所述容器本体用于盛装需要用于内窥镜验证用的人体胃模型或人体肠模型,本技术根据人体结构,制作与正常人体胃肠道结构1:1的模型,与真实结构更加接近。所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切换使用,食道口或肛门口能够分别与所述内窥镜口连接,所述食道口或肛门口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套设在所述内窥镜口上实现固定。
[0007]另一端的管道组件主要用于外接加湿装置或者增压或负压装置,实现对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内部的增加和增湿,更加接近人体的真实状态。所述加湿装置为加湿泵,所述增压或负压装置可以为气泵或者真空泵,所述气泵或者真空泵连接所述加湿通道和加压通道的一端,所述加湿通道和加压通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上的加湿接口和加压接口,以实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的加湿,或者增压或负压。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为上侧敞口的矩形容器;所述矩形容器用于放置人体胃模型或人体肠模型,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设有加热构件,用于内部盛装水的升温。
[0009]为了更加真是的模拟器官工作状态,本技术还设计了加热构件,以实现对容器本体中的水升温或者控温,通过设定恒定温度,保持试验过程中的恒温状态。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构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控制电箱和加热板,所述容器本体设于所述加热板上。
[0011]所述控制电箱设于所述加热板的下侧,所述加热板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下侧,以实现对所述容器本体底部的均匀加热。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压通道包括正加压通道和负加压通道,所述正加压通道和负加压通道通过管道与所述加压接口连通。
[0013]本技术通过设计气泵增加肠体内压力;通过真空泵减小肠体内压力;实现双向调节的作用。
[0014]进一步的,所述人体胃模型和人体肠模型的一端分别为食道口或肛门口,另一端为加压接口;所述加湿接口为所述加压接口的端头一侧开口。
[0015]优选的所述加压接口包括正压接口和负压接口,实现双向调节。
[0016]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组件还包括加水通道,通过外接水源为模型件加水。
[0017]进一步的,所述人体胃模型或人体肠模型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检测人体胃模型或人体肠模型温湿度和压力的传感器组件。
[0018]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
[0019]进一步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的温度设定值为36.5~39℃,湿度为85%~95%RH,压力为

10mmHg~100mmHg。
[0020]进一步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人体胃模型或人体肠模型的固定件。
[0021]所述固定件分为不同的固定模式,人体胃模型的两端设置的为圆形或者圆形半开口的固定件结构;针对人体肠模型由于拐角较多,因此需要设计较为灵活的固定件,本技术在人体肠模型的拐点或者靠近拐点的位置设计了多个柔性可调节的固定件,包括柔性部和固定部,柔性部为金属的柔性管,固定部为圆形的卡扣件,实现对肠道的固定。
[0022]具体的使用方法为,通过加湿通道使用加湿泵为肠体内加湿;通过湿度传感器监测湿度,达到人体湿度85%~95%RH后断开加湿泵;再通过气泵增加肠体内压力;并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压力,压力达到人体压力0Hg~100mmHg后断开气泵;再通过真空泵减小肠体内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压力,压力达到人体压力

10Hg~0mmHg后断开真空泵;肠模型加水,底部通过加恒温加热板加热,设定恒定温度,水保持在人体温度范围36.5~39℃;以上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均通过数显温度计,数显湿度,及压力表能实时看到。通过所述控制电箱统一控制以上设备,稳定各个参数,真实的再现人体内部的温湿度以及压力等环境条件。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技术1:1还原人体器官;能够真实的模拟人体内部的温湿度以及压力等环境条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同时,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也简单,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动物实验或者人体试验,其试验成本更低,同时本技术的制造成本也低,适于推广使用。同时,本技术的模型结构应用过程无场地资质要求,随时随地验证;且无需杀菌消毒;验证结果说服力强。验证结果接近真实值,说服力强。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模拟人体胃模型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模拟人体肠模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9]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验证用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1)、人体胃模型(21)和人体肠模型(22),所述人体胃模型(21)与人体肠模型(22)为与人体构造相同的1:1模型;所述人体胃模型(21)和人体肠模型(22)可切换式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1)中;所述容器本体(1)的一端设有内窥镜口(11),用于连接人体胃模型(21)的食道口(10)或人体肠模型(22)的肛门口(20);另一端设有管道组件(12);所述管道组件(12)包括加湿通道(100)和加压通道,所述人体胃模型(21)和人体肠模型(22)上设有与所述加湿通道(100)和加压通道分别连通的加湿接口(30)和加压接口(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为上侧敞口的矩形容器;所述矩形容器用于放置人体胃模型(21)或人体肠模型(22),所述容器本体(1)的底部设有加热构件,用于内部盛装水的升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构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控制电箱(3)和加热板(4),所述容器本体(1)设于所述加热板(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人体肠胃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通道包括正加压通道(200)和负加压通道(300),所述正加压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林蒋家龙周春旭曹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先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