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标志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3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标志点,包括一用于显影成像的标定体和一能固定于人体表面用于配准的托衬体,所述标定体由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托衬体由不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标定体与所述托衬体之间有一可拆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体表面具有反射红外光的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学领域的手术导航系统,尤其涉及用于手术导航系统空间配准的标志点。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学领域中,导航手术已在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广泛开展。医生在进行导航手术前一般要先将病人术前带有标志点的CT或MR图像输入手术导航系统内,再将术前的图像坐标与手术台上病人的空间坐标通过标志点进行空间配准,来实现术中的实时导航定位。因此,对标志点的技术要求是要能在CT、MRI图像上显影,易于在MRI或CT影像上辨认注册,易于术前配准,并且质软,固定在病人身上病人无不适感,标志点用作MRI或CT图像上标定注册的成像部分称为标定体,用作术前引导棒与其配准的部分称为托衬体。传统的标志点与定位系统的配准是靠引导棒来一一标定,进行计算机图像坐标系与病人实际坐标系的空间配准,这种人工配准既操作繁琐又容易受人为操作因素而影响定位精度,从而影响到手术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本专利技术的反光标志点由于可以反射定位系统发射的红外光,所以定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标志点而自动进行配准,方便快捷,减少术前准备时间,又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反射红外光功能的新型标志点,该标志点既具有传统标志点的功能在CT和MR上显影成像,在手术台上可以提供配准点;又能反射红外线,使定位系统自动识别标志点,自动进行配准。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标志点,包括一用于显影成像的标定体和一能固定于人体表面用于配准的托衬体,所述标定体由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托衬体由不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标定体与所述托衬体之间有一可拆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体表面具有反射红外光的装置。所述反射红外光装置为在所述标定体表面涂有反射红外光材料。所述标定体为球体,所述托衬体为环形体,所述标定体镶嵌于所述托衬体的内孔。所述标定体内含有在CT或MRI上显影的油性材料,所述托衬体用海棉或泡沫制成。所述标定体直径为8mm,所述托衬体外径为12mm,内径为7mm,厚度为4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标志点,由于标志点的标定体由显影材料构成,因此标志点在CT和MR上显影成像清晰,在手术台上可以提供配准点;又由于在标志点的标定体表面涂有反射红外光材料,使标志点可以反射定位系统发射的红外光,因此,标志点与定位系统的配准不用靠引导棒来一一定位,定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标志点而自动进行配准,既方便快捷,缩短了导航手术的术前准备时间,又可以减小配准的误差,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反光标志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新型标志点,由标定体20和托衬体10两部分组成,标定体20由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显影材料为能够在MRI或CT上显影成像的材料;所述托衬体10由不显影材料构成,托衬体10一面附有能将标志点固定在人体表面的粘贴装置11。为使标定体20固定在托衬体10上组合成标志点并且在需要时标定体20和托衬体10二者又能方便地分离开,在本实施例中,标定体20作成内含油性显影材料的球体,托衬体10用柔软并附有弹性的海绵等材料作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环,球形标定体20镶嵌在托衬体圆环的内环12中,由于球形标定体20的尺寸与托衬体圆环的内环12尺寸相匹配,并且托衬体材料具有一定弹性,因此,标定体20可以稳固地固定在托衬体10的内环12中,并当需要时,可以方便地将标定体20从托衬体10的圆环中取出或重新镶嵌在圆环内。在实际使用中,所述标定体20直径为8mm,所述托衬体10外径为12mm,内径为7mm,厚度为4mm。所述标定体和托衬体各自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以及二者之间可以有很多种固定组合方式,以上结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标定体表面具有一涂层21,此涂层21可由涂有反射红外光材料而形成也可由其它方法工艺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此涂层21为在标定体表面涂有均匀致密的反射红外光材料所形成。由于标定体20具有反射红外光的功能,因此标志点可以反射定位系统发射的红外光,从而定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标志点而自动进行配准。在实际使用中,在实施导航手术前,医生将数个(如8-10个)本专利技术的反光标志点均匀分散地粘贴在病人的头颅手术部位,带病人进行CT或MRI连续薄层头部扫描,获取CT或MRI图像后将图像传送到手术导航系统内,进行术前计划;如果手术是第二天进行,为使手术定位精确并不影响病人手术前的正常休息和生活,则把标定体从托衬体中取出而将托衬体仍保留固定在病人头部,第二天手术开始病人麻醉后,将反光成像体放回配准托衬体的内环中,打开手术导航系统,调出病人图像,让定位系统自动识别反光标志点进行自动空间配准,配准后就可进行术中手术定位。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描述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标志点,包括一用于显影成像的标定体和一能固定于人体表面用于配准的托衬体,所述标定体由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托衬体由不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标定体与所述托衬体之间有一可拆分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体表面具有反射红外光的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红外光装置为在所述标定体表面涂有反射红外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志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体为球体,所述托衬体为环形体,所述标定体镶嵌于所述托衬体的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志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体内含有在CT或MRI上显影的油性材料,所述托衬体用海棉或泡沫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志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体直径为8mm,所述托衬体外径为12mm,内径为7mm,厚度为4mm。专利摘要一种新型标志点,包括一用于显影成像的标定体和一能固定于人体表面用于配准的托衬体,所述标定体由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托衬体由不显影材料构成,所述标定体与所述托衬体之间有一可拆分的固定装置,所述标定体表面涂有反射红外光材料,使标志点可以反射定位系统发射的红外光。因此,标志点与定位系统的配准不用靠引导棒来一一定位,定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标志点而自动进行配准,使配准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减小配准的误差,提高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文档编号A61B6/00GK2673319SQ20032011977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彦文 申请人: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