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29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管束,管束两端设置有浮动管板和固定管板,浮动管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固定管板与壳体固定连接;固定管板一侧设置有管箱,该管箱与壳体通过法兰连接,且管箱底部设置有管程进液口,顶部设置有管程出液口;浮动管板一侧设置有压盖,该压盖一端与壳体通过法兰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盲板;盲板上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壳体顶部两端还设置有壳程进液口和壳程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给水泵运行期间和热备用期间便捷清洗,缩短了检修维护时长,避免了管式冷却器因人为拆卸损环造成的停机下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用性佳。实用性佳。实用性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管式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主要可以分为列管式冷却器、板式冷却器和风冷式冷却器,冷却器是冶金、化工、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
[0003]火电厂给水泵冷却器用于为给水泵液偶工作油和给水泵润滑油进行循环冷却,被冷却介质为高温润滑油,冷却介质为电站工业水或循环水。然而火电厂给水泵运行方式为长周期连续运行,给水泵连续运行2个月后,管式冷却器内铜管结垢堵塞严重,需切换给水泵运行,并对现有堵塞的管式冷却器进行清洗。管式冷却器一般为铜管束内走冷却水,管束外走高温润滑油,两侧有端盖,拆开端盖即可清洗冷却器铜管,但是拆开端盖极易导致润滑油密封条破损,造成给水泵设备故障,严重时甚至造成火电厂机组非停事故,所以急需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管束,所述管束两端设置有浮动管板和固定管板,所述浮动管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管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板一侧设置有管箱,该管箱与壳体通过法兰连接,且管箱底部设置有管程进液口,顶部设置有管程出液口;所述浮动管板一侧设置有压盖,该压盖一端与壳体通过法兰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盲板;所述盲板上连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安装有排液阀;所述壳体顶部两端还设置有壳程进液口和壳程出液口。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7]1、在给水泵运行期间,可打开排液阀,通过有压排水,对运行期间管程内的淤泥和堆积在管板表面的柔性垃圾冲洗排出,保证管束清洁和换热效果;冲洗结束后关闭排液阀,冷却器正常使用。
[0008]2、在给水泵热备用期间,由于原有管式冷却器在堵塞后,需要拆除回水侧端盖进行清洗,容易使浮动管板与壳体之间产生松动,造成浮动管板与壳体之间密封填料破损,进而导致壳体内被冷却介质泄漏;本技术只需拆除压盖外侧的盲板即可完成管式冷却器清洗,能够保证浮动管板上密封填料完好,延长冷却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1中浮动管板的安装示意图;
[0012]图中,1

壳体、2

管束、3

浮动管板、4

固定管板、5

管程进液口、6

管程出液口、7

压盖、8

管箱、9

盲板、10

排液管、11

排液阀、12

壳程进液口、13

壳程出液口、14

分程隔板、15

折流板、16

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14]如图1

3所示,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管束2,管束2上套设有折流板15,该折流板15在壳体1内上下交错设置,管束2两端设置有浮动管板3和固定管板4,浮动管板3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固定管板4与壳体1固定连接;固定管板4一侧设置有管箱8,该管箱8与壳体1通过法兰连接,且管箱8底部设置有管程进液口5,顶部设置有管程出液口6;管箱8内还设置有分程隔板14将管箱内部分为管程进液区和管程出液区;浮动管板3一侧设置有压盖7,压盖7一端与壳体1通过法兰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盲板9;盲板9上连接有排液管10,排液管10上安装有排液阀11;壳体1顶部两端还设置有壳程进液口12和壳程出液口13。
[001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0016]将本技术冷却器与给水泵联用形成给水泵机组,管程进液口5进冷却水,冷却水经管束2流入压盖7,然后又从压盖7内进入管束2回流至管箱8从管程出液口6流出;同时给水泵润滑油从壳程进液口12流入壳体中,在折流板15作用下,沿壳体1长度方向上下折流,充分与管束2外壁接触进行换热,最后从壳程出液口13流出,至此完成一冷却循环。随着运行时间增长,管束2内及浮动管板3端面上会产生结垢,导致管束堵塞,造成换热效率降低,无法保证给水泵正常工作;此时就需要切换成其他给水泵机组工作,对该给水泵上的冷却器进行清洗,清洗时只需拆下盲板9,即可对管束2进行冲洗。
[0017]由于在清洗过程中,没有扰动压盖7与壳体1的连接结构,从而避免了浮动管板3与壳体1之间的密封条16(填料带)的人为损坏,延长了管式冷却器的使用寿命,缩短了给水泵的停机检修时长,实用性较好。究其原因在于:一旦密封条16破损,就要全部放出壳体内的润滑油重新更换密封条,然后再进行试压,压力测试符合标准后才可重新投入使用,耗时巨大;而此时线上正在使用的给水泵机组也已产生堵塞,急需清洗,导致火电厂发电机组中无可接驳的给水泵,严重时甚至造成火电厂发电机组非停事故。
[0018]并且在给水泵机组投入运行期间,也可打开排液阀11通过有压排水,对运行期间管束2内产生的淤泥和管束端面的柔性垃圾冲洗排出,保证铜管清洁和换热效果,冲洗结束后关闭排液阀,冷却器即可正常使用。
[0019]此外,本技术冷却器的壳程进液口12和壳程出液口13均设置于壳体底部,与传统“下进上出”的冷却器相比,这种设置更能使润滑油与管束充分接触进行换热,并且还能沉淀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使用效果好。
[0020]综上,本技术提供的管式冷却器,能够在给水泵运行期间和热备用期间便捷清洗,缩短了检修维护时长,避免了管式冷却器因人为拆卸损环造成的停机下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用性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洗的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管束(2),所述管束(2)两端设置有浮动管板(3)和固定管板(4),所述浮动管板(3)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管板(4)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板(4)一侧设置有管箱(8),该管箱(8)与壳体(1)通过法兰连接,且管箱(8)底部设置有管程进液口(5),顶部设置有管程出液口(6);所述浮动管板(3)一侧设置有压盖(7),该压盖(7)一端与壳体(1)通过法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张子银王一凡刘长鸿王战奎庞星汪孝军张开周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