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该穿线器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基板和滑轮;基板下端还设有升降杆;在基板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包括固定环、加强筋、套筒和转轴;固定环一侧开设有进料口;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环的中心处,且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套筒套设安装于转轴;在转轴上还设有第二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包括转环和连杆;转环直径小于固定环的直径;在转环内侧还设有固紧环,固紧环一侧设有固紧结构,以使电力通信管线端部插入到安装环预设位置处,完成快速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更加方便,位置固定更加稳定、作业效率更高,拆卸和安装都能更加规整和高效的运行。行。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穿线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通信管线沟槽开挖时,地下给水、污水、排水已施工完进行隐蔽,管线的埋深和走向复杂。其中,电力通信管线的材质包括PVC管、玻璃钢管和镀锌钢管,规格较多,各种材质使用区域不同。而且,在电力通信管线铺设时,经常需要用到辅助的穿线设备。
[0003]但是现有技术辅助用穿线设备结构简单,使用不便,造成工作效率不高。进一步讲,已公开授权专利“基于建筑物隐蔽电路系统用穿线器,CN217718206 U”中公开了“本技术公开了基于建筑物隐蔽电路系统用穿线器,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绕线架,所述安装架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轮,所述安装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本技术设计有支撑组件,当使用者需移动安装架时,使用者拧动螺栓并通过螺栓将第一延伸块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导向轮与地面接触,导向轮与转动轮相互配合即可实现对安装架的移动,当使用者需固定放置安装架时,使用者拧动螺栓并通过螺栓将第二延伸块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设置于支撑脚上的硅胶垫与地面接触并对安装架进行支撑固定,本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下的不足,可在两个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既方便了使用者对蒸发设备的搬运,又满足了穿线器的稳定性需求”。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
[0004]第一:上述专利文件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移动和固定状态切换的问题,但是使用效果并不佳,仍然需要采用人工进行切换操作,费时费力,降低了户外电力通信管线安装的作业效率。
[0005]第二:现有技术穿线器在初始进行电力管线安装时,缺少对电力管线端部的固紧,无论是电力管线缠绕穿线器安装初始阶段,还是户外电力管线安装需要从穿线器拆封拉出时,很容易导致缠绕好的电力管线变得散乱,不规整,影响后续的电力管线作业铺设效率。而且现有技术中在户外作业时,电力管线的拉出操作都是人工进行拉扯,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辅助穿线设备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更加方便,位置固定更加稳定、作业效率更高,拆卸和安装都能更加规整和高效的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该穿线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下端的滑轮;在所述基板下端且位于滑轮的内侧还设有升降杆;以使滑动状态下,保持滑轮接触地面,升降杆收缩;固定状态下,保持升降杆伸长,滑轮脱离地面;在所述基板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包括固定环、加强筋、套筒和转轴;所述固定环的横截断面为弧形,且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环的中心处,且
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套筒套设安装于转轴,且二者保持相对转动;所述加强筋为环形均布的多个,一端连接固定环、另一端连接套筒;在所述转轴上还设有第二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包括转环和连杆;转环直径小于固定环的直径,连杆为多个,且均保持一端与转轴焊接、另一端与转环连接固定;在所述转环外侧还设有固紧环,固紧环一侧设有固紧结构,以使电力通信管线端部插入到安装环预设位置处,完成快速固定。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杆采用电动液压升降杆,且所述滑轮与升降杆为匹配安装的四组。
[00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升降杆、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紧结构包括丝杠、抱紧板和驱动旋钮;所述丝杠贯穿转环和固紧环设置,且保持可相对转动;所述抱紧板为弧形板,且设置于固紧环内,所述丝杠的内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抱紧板、外端连接所述驱动旋钮。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支架一侧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适配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与凹槽侧壁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固定环一侧还设有环槽,环槽处设有适配且可相对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连接有拉簧,拉簧端部设有卡钩。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基板内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升降杆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0015]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该穿线器采用完全相同的滑轮进行滑动,更加平顺,保证了该穿线器在户外作业点移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进一步配合采用自动化升降的电动液压升降杆,固定更加牢固,工作人员可通过按钮进行智能切换作业状态;同时采用双环结构配合唯一设置的进料口,无论是缠绕电力管线还是户外铺设拉扯处管线都更加有序、高效;并保持在电力管线缠绕穿线器的初始阶段,通过固紧结构进行固定,进而在伺服电机的智能转动下,完成电力管线的缠绕;户外的电力管线铺设作业反之操作即可;同时外端的电力管线端部通过拉簧和卡钩进行固定,无论是在穿线器的正常使用,还是非使用状态下,都能做好良好的电力管线固定作业,进而保证了后续电力管线作业铺设有序、规整的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
‑
A向剖面视图。
[0020]图4为图3中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环的局部结构图。
[0022]图中:1、支撑架;2、基板;3、滑轮;4、升降杆;5、第一安装环;51、固定环;52、加强
筋;53、套筒;54、转轴;55、进料口;56、伺服电机;6、第二安装环;61、转环;62、连杆;63、固紧环;7、控制开关;8、固紧结构;81、丝杠;82、抱紧板;83、驱动旋钮;91、凹槽;92、把手;93、环槽;94、滑块;95、拉簧;96、卡钩;97、蓄电池;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如图1
‑
图5所示:
[0025]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该穿线器包括支撑架1,如图3所示:支撑架1包括基板2以及设置在基板2下端的滑轮3。在基板2下端且位于滑轮3的内侧还设有升降杆4,以使滑动状态下,保持滑轮3接触地面,升降杆4收缩。固定状态下,保持升降杆4伸长,滑轮3脱离地面。其中,升降杆4采用电动液压升降杆4,且滑轮3与升降杆4为匹配安装的四组。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其特征在于:该穿线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下端的滑轮;在所述基板下端且位于滑轮的内侧还设有升降杆;以使滑动状态下,保持滑轮接触地面,升降杆收缩;固定状态下,保持升降杆伸长,滑轮脱离地面;在所述基板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环;第一安装环包括固定环、加强筋、套筒和转轴;所述固定环的横截断面为弧形,且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环的中心处,且一端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套筒套设安装于转轴,且二者保持相对转动;所述加强筋为环形均布的多个,一端连接固定环、另一端连接套筒;在所述转轴上还设有第二安装环;第二安装环包括转环和连杆;转环直径小于固定环的直径,连杆为多个,且均保持一端与转轴焊接、另一端与转环连接固定;在所述转环外侧还设有固紧环,所述固紧环一侧设有固紧结构,以使电力通信管线端部插入到安装环预设位置处,完成快速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管线穿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采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雪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同力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