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孔陶瓷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发热网和压块,所述发热网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表面上,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发热网远离所述多孔陶瓷体的一侧,所述压块与所述多孔陶瓷体相连,所述发热网夹设于所述压块与所述多孔陶瓷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孔陶瓷雾化芯,通过设置压块将发热网压紧,使得发热网能够与多孔陶瓷体紧密贴合,并能够减小发热网发生脱落的风险。发热网发生脱落的风险。发热网发生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陶瓷雾化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烟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陶瓷雾化芯。
技术介绍
[0002]气雾发生装置又名虚拟香烟、电子烟、蒸汽烟等,其主要用于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模拟吸烟感觉,以供戒烟或替代香烟使用。雾化芯是气雾发生装置的核心组件,现有的雾化芯一般包括棉芯和多孔陶瓷雾化芯,多孔陶瓷雾化芯具有易于组装、性能稳定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气雾发生装置中。
[0003]从发热金属与多孔陶瓷体的结合方式上来看,市场上现有的多孔陶瓷雾化芯可以分为印刷厚膜多孔陶瓷雾化芯、蚀刻片一体成型多孔陶瓷雾化芯及发热丝多孔陶瓷雾化芯。其中,蚀刻片一体成型多孔陶瓷雾化芯包括网状结构的金属蚀刻片和多孔陶瓷体,金属蚀刻片与多孔陶瓷体在一体成型后通过高温烧结结合在一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金属蚀刻片需要通电产生高温,且金属蚀刻片的厚度很薄,故金属蚀刻片容易发生变形而出现与多孔陶瓷体无法紧密贴合的情况,从而影响雾化效率,严重时甚至有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陶瓷雾化芯,通过设置压块将发热网压紧,使得发热网能够与多孔陶瓷体紧密贴合,并能够减小发热网发生脱落的风险。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孔陶瓷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发热网和压块,所述发热网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表面上,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发热网远离所述多孔陶瓷体的一侧,所述压块与所述多孔陶瓷体相连,所述发热网夹设于所述压块与所述多孔陶瓷体之间。
[0006]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压块包括压边部,所述压边部对应所述发热网的外缘位置设置,所述压边部为环绕所述发热网的外缘一圈设置的环形结构。
[0007]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压块还包括中间压合部,所述中间压合部与所述压边部相连,且所述中间压合部位于所述压边部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所述中间压合部用于将所述发热网的中部位置压紧。
[0008]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热网为方形结构,所述中间压合部包括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沿所述发热网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发热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压条沿所述发热网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压条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压边部的相对两个侧边相连;
[0009]和/或,所述中间压合部包括第二压条,所述第二压条沿所述发热网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发热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压条沿所述发热网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压条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压边部的相对两个侧边相连。
[0010]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压块为与所述发热网形状相仿的平面状结构。
[0011]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热网上设有网孔,所述压块与所述多孔陶瓷体通过所述网孔相接触,且所述压块与所述多孔陶瓷体通过烧结连接在一起。
[0012]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压块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13]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压块采用绝缘陶瓷制成。
[0014]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热网上设有电极,所述压块上于对应所述电极的位置设有通孔,以使所述电极通过所述通孔露出。
[0015]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发热网的网孔目数为400
‑
3800目,所述发热网的厚度小于0.06mm。
[0016]本技术提供的多孔陶瓷雾化芯,通过设置压块,并将发热网夹设于压块与多孔陶瓷体之间,即利用压块将发热网压紧,使得发热网能够保持与多孔陶瓷体紧密贴合的状态,避免因发热网与多孔陶瓷体不贴合而影响雾化效率,并能够减小发热网发生脱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孔陶瓷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多孔陶瓷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多孔陶瓷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多孔陶瓷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多孔陶瓷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陶瓷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1、发热网2和压块3,发热网2设置于多孔陶瓷体1的表面上,压块3位于发热网2远离多孔陶瓷体1的一侧,压块3与多孔陶瓷体1相连,发热网2夹设于压块3与多孔陶瓷体1之间。
[0027]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孔陶瓷雾化芯,采用发热网2做为发热膜,由于发热网2具有高导热系数、高换热面积、热增强特性、高孔隙率等优异热性能,将发热网2做为发热膜与多孔陶瓷体1集成在一起可以提升陶瓷加热、雾化的效率,而且发热网2的厚度能够控制在微米级以内,且厚度非常均匀,能够解决发热温度不均匀、发热效率低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压块3,并将发热网2夹设于压块3与多孔陶瓷体1之间,即利用压块3将发热网2压紧,使得发热网2能够保持与多孔陶瓷体1紧密贴合的状态,避免因发热网2与多孔陶瓷体1不贴合而影响雾化效率,并能够减小发热网2发生脱落的风险。
[0028]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压块3包括压边部31,压边部31对应发热网2
的外缘位置设置,压边部31为环绕发热网2的外缘一圈设置的环形结构,压边部31能够将发热网2的边缘位置压紧。
[0029]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发热网2为方形结构,压边部31为方框形结构。
[0030]如图3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压块3还包括中间压合部32,中间压合部32与压边部31相连,且中间压合部32位于压边部31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中间压合部32用于将发热网2的中部位置压紧。
[0031]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中间压合部32包括第一压条321,第一压条321沿发热网2的长度方向L设置于发热网2的中部位置,第一压条321沿发热网2的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第一压条32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压边部31的相对两个侧边相连。
[0032]如图4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间压合部32包括第二压条322,第二压条322沿发热网2的宽度方向W设置于发热网2的中部位置,第二压条322沿发热网2的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第二压条32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压边部31的相对两个侧边相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陶瓷体(1)、发热网(2)和压块(3),所述发热网(2)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的表面上,所述压块(3)位于所述发热网(2)远离所述多孔陶瓷体(1)的一侧,所述压块(3)与所述多孔陶瓷体(1)相连,所述发热网(2)夹设于所述压块(3)与所述多孔陶瓷体(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包括压边部(31),所述压边部(31)对应所述发热网(2)的外缘位置设置,所述压边部(31)为环绕所述发热网(2)的外缘一圈设置的环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还包括中间压合部(32),所述中间压合部(32)与所述压边部(31)相连,且所述中间压合部(32)位于所述压边部(31)围合形成的环形空间内,所述中间压合部(32)用于将所述发热网(2)的中部位置压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孔陶瓷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网(2)为方形结构,所述中间压合部(32)包括第一压条(321),所述第一压条(321)沿所述发热网(2)的长度方向(L)设置于所述发热网(2)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压条(321)沿所述发热网(2)的宽度方向(W)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压条(321)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压边部(31)的相对两个侧边相连;和/或,所述中间压合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李雪,黄先培,孙慎德,赵高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