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摄像元件的广角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前组(110)、光圈(80)、以及后组(120)。前组(110)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以及第三透镜(30)构成。后组(120)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以及第六透镜(60)构成。在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1的情况下,满足以下条件式2.000≤R51/f0≤10.000。条件式2.000≤R51/f0≤10.000。条件式2.000≤R51/f0≤10.0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广角透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各种摄像系统的广角透镜。
技术介绍
[0002]在广角透镜中,为了获得高分辨率,提出了5组6片的透镜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广角透镜中,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配置有前组、光圈及后组。在前组中,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配置有三个透镜。在后组中,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配置有一个透镜和一个接合透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
‑
57562号公报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广角透镜用于汽车等的传感器装置。在该广角透镜中,在缩小侧成像面上配置1/4英寸的摄像元件。在此,要求提高传感器装置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传感器装置的性能,正在研究使用大的摄像元件、例如1/3英寸的摄像元件。但是,在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广角透镜中,由于设计成适合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所以即使将该广角透镜应用于比1/4英寸大的摄像元件,也存在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不能得到必要的光学性能的问题。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摄像元件的广角透镜。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广角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前组、光圈以及后组,所述前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所述后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以及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是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1,则满足以下条件式:2.000≤R51/f0≤10.000。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透镜面51的曲率半径R51变得过小。即,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
况下,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R51变得过大。即,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1、将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2,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000≤(R51+R52)/(R51
‑
R52)≤3.00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56,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2.500≤f56/f0≤6.00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时,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2.200≤f456/f0≤2.80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的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
6.000≤f123/f0≤
‑
1.30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的前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前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以及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456,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
3.000≤f123/f456≤
‑
0.50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的前组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的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弱,因此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前组的合成光焦度相对于后组的合成光焦度变得过强,因此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设为d0,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11.000≤d0/f0≤15.000。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满足条件式,所以即使在将广角透镜用于大于1/4英寸的摄像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变大,并且能够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下限值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各种像差的产生。在条件式的值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各透镜系统容易变大,并且透镜系统整体的全长容易变大。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设为f2,则优选满足以下条件式:
‑
2.450≤f2/f0≤
‑
2.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具备前组、光圈及后组,所述前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构成,所述后组从最靠近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构成,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具备凹形状,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像侧的透镜面具备凹形状,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在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凹形状,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上具备凸形状,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是将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1,则满足以下条件式:2.000≤R51/f0≤10.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若将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1、将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52,则满足以下条件式:1.000≤(R51+R52)/(R51
‑
R52)≤3.0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56,则满足以下条件式:2.500≤f56/f0≤6.00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广角透镜,其特征在于,若将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设为f0,将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合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崎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