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及具有该能量套筒的食品罐,该能量套筒包括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反应装置,套筒的内壁上有突出的托台,将套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空腔结构,下部分内放置反应装置。使用时将罐装类食品压入或塞入上部分的空腔内,然后启动反应装置,即可对食品制冷或制热。该能量套筒不需对罐装类或瓶装类产品的原生产线作任何改动,只需对终端产品再包装,加工过程简单,而且可解决各类罐装、瓶装产品的制冷或制热难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罐装、瓶装产品只需安装该能量套筒即可实现制冷或制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使食品罐内的食品 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及具有该能量套筒的食品罐。
技术介绍
自冷自热技术在食品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如自热米饭、自冷啤 酒、自冷饮料、自热饮料和.自热罐头。其基本原理是依靠发热粉剂或 制冷粉剂与水发生反应吸收或释放热量使食品制冷或制热。中国专利自冷式饮料易拉罐(95246612.0 )、一种自冰/自热式饮品罐 (200520043674. 6)、 一种带自热自冷装置金属易拉罐 (ZL02247891. 4)、冷热饮料罐(1224702.2)、多层巻边加热制冷 易拉罐(2245973.1)、可致冷致热的饮料罐(200610057154. x)、 罐装食品、饮料自动加热(制冷)杯(93237967.2)、罐装食品、饮 料自热(自冷)杯(94241582.5)均是利用这一原理。目前这种自冷 自热产品多采用双层结构的瓶或罐装类,产品的上部分装饮料,下部 分装反应粉剂和液袋。需要升温或降温时扳动开关刺破液袋使水与反 应粉剂发生反应即可。但其食品与制冷、加热装置同时生产,同时组 装,因此加工过程复杂。另外其只能做同一规格型号的产品,产品单 一,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且要对生产该类产品的传统生产线做较大 改动。这是因为传统的自冷自热产品生产工艺,有自冷或自热药品添 加过程。该工序手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如果该工序与灌装工 序在同一环境空间内完成,会对灌装食品或饮料造成污染,如果分段 实施对传统灌装工艺要做出调整。灌装封口机的核心部件要做出改动, 配套的输送链道、清洗消毒等工艺设备都要相应变动,而且生产效率 较低。中国专利ZL200720116261. 5公开了一种饮品自热的二次包装5有自动加热或冷却 功能的装置中,然后对加热装置进行再包装,这种加热装置不需对传 统生产线做较大改动,也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但是这种二次包装罐 的封口需要与饮品容器口较好的匹配,启动装置设计复杂,手工劳动 强度大,不适于工业化生产,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及具有该能量套筒的食品罐,使其 与食品罐或瓶装类产品分离,且制造简单,使用方便。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制冷或制热 的能量套筒包括套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内的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 所述套筒的内壁上有突出的托台,将所述套筒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 部分为空腔结构,所述托台用于托住待加热或制冷罐的底部,其下部 分内放置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所述套筒上端开口为套筒口,下端封 闭为筒底。所述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包括启动开关、溶液袋以及制冷或制 热化学药品,所述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放置在所述套筒的底部,所述溶液袋设置在所述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的上部,所述启动开关设置在 所述溶液袋与所述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之间,启动开关的一端伸出套 筒外侧,而位于套筒内部的部分设有滚刀,用于刺破所述溶液袋,滚 刀至少有一个不带刺的平面,启动开关未启动时,该平面朝向溶液袋。 优选的是,所述溶液袋的周边粘连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 所述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直接放置在所述套筒的底部,或在套 筒的底部设置固定的药粉盒,所述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放置于底部的 药粉盒内,且该药粉盒的上端用薄膜覆盖。优选的是,所述套筒口开口边有用于密封粘合的不干粘合胶。 所述托台是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另一端向所述套筒 的轴心延伸,伸出部分围成的圆的最小直径小于待加热或制冷罐的外 径。套筒的上端套筒口开口边附近沿所述套筒的轴向逐渐向内收縮 成锥形,锥口大小与待加热或制冷食品罐的外径相适应。 上端套筒口的锥口内有收縮口翻边。所述套筒的封闭端用下底与套筒的下端边经巻边压合成封闭筒底。所述托台为3个或3个以上,均匀地布置在套筒的内壁上。所 述套筒和托台采用塑料。一种具有以上所述的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结构的食品罐, 还包括有内装罐,装有食用物的内装罐置入套筒内,内装罐的底部由 托台托住,内装罐的上部周边与能量套筒的上端套筒口的开口边结合 在一起。内装罐的上部周边与能量套筒的上端套筒口的开口边结合在一 起是能量套筒的上端套筒口的锥形收縮口翻边通过收縮压力与内装 罐的上部周边由粘合胶密封粘合在一起。所述内装罐为不同规格的易拉罐或瓶装类产品,内装的食用物 为食品或饮料。本技术的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可根据不同的产品确定 其规格,不需对罐装类或瓶装类产品的原生产线作任何改动,只需对 终端产品再包装,而且套筒口的开口边与内装罐的上部周边用粘合胶 密封粘合,使得能量套筒的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该能量套筒还解决了各类罐装、瓶装产品的制冷或制热难题,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罐装、瓶装产品只需携带该能量套筒, 使用时,将待制冷或需加热的罐装置压入或塞入本技术的能量套 筒中,启动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即可实现对任意罐装类食品和饮料进 行制冷或制热,极大地方便了生活。本技术的具有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结构的食品罐将食 品罐与能量套筒结合一体,用托台托住,定位准确,套筒口用粘合胶 封闭,密封方式简单,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的剖面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具有制冷或制热能量套筒的食品罐剖面图图中1-内装罐2-粘合胶3-套筒收縮口4-套筒 5-托台6-启动开关7-溶液袋8-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 9-巻边封口IO-筒底11-套筒口 12 —收縮口翻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为空心的圆筒形结构。 该能量套筒由套筒4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4内的反应装置组成,套筒 4上端开口为套筒口 11,下端封闭为筒底10。从套筒4的内壁上突 出的托台5将套筒4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为空腔结构,使用 时放置内装罐l,下部分内放置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该制冷或制热 反应装置包括溶液袋7、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8以及启动开关6。溶 液袋7中装有水或其他能使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8产生制冷或制热化 学反应的溶液;托台5的位置随内装罐1的结构确定上部分的高度 可根据不同尺寸的罐类和瓶装类产品的高度来确定,下部分的高度由 制冷或制热化学药品8、启动开关6、溶液袋7的高度来确定。如图2所示,在套筒4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布置3个或3 个以上托台5,托台5的一端固定在套筒4的内壁上,另一端向套筒 4的轴心延伸,其延伸的长度为托台5的伸出部分围成的圆的最小 直径小于内装罐l的外径,即当内装罐l放入套筒4时,托台5能托 住内装罐1的罐体的底部。该能量套筒的套筒4采用具有一定强度、韧性且隔热性能好的 材料,如塑料,内装罐l采用热导率高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套筒4 的内壁与内装罐1的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用于加快能量向内装 罐1传递,套筒4的内壁与内装罐1的外壁之间留有约为3-5毫米的 间隙。在套筒4的开口端,套筒口 11附近由套筒4沿轴向逐渐向内 收縮成锥形的套筒收縮口 3,套筒收縮口 3与内装罐1的上端口边结合并用粘合胶2密封压合形成一体。进一步优选的是,上端套筒口 11的锥口内有收縮口翻边12。内 装罐1的上部周边与能量套筒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制冷或制热的能量套筒,其特征在于该能量套筒包括套筒(4)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4)内的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所述套筒(4)的内壁上有突出的托台(5),将所述套筒(4)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分为空腔结构,所述托台(5)用于托住待加热或制冷罐的底部,其下部分内放置制冷或制热反应装置,所述套筒(4)上端开口为套筒口(11),下端封闭为筒底(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深银信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