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9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包括:底杆,所述底杆的数量为两根且平行设置;立杆,所述立杆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杆顶面,并与所述底杆固定连接;大横杆,所述大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杆远离所述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杆底面设置有手拉葫芦;小横杆,所述小横杆用于横穿框架梁钢筋笼上部钢筋,所述小横杆位于所述大横杆下方,所述小横杆上与所述手拉葫芦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拉住所述手拉葫芦下部挂钩的第一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解决建筑工程大型现浇混凝土框架梁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难以落位至设计部位的问题。难以落位至设计部位的问题。难以落位至设计部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现浇梁,现场需要先将模板安装好,然后绑扎钢筋,绑扎钢筋时,梁模板内空间不够,施工现场一般采用钢管将梁钢筋笼支撑于板面,梁钢筋绑扎好后再落位至梁模板内,施工繁琐,工序复杂,劳动量大,费时费力,有时甚至会出现暴力施工现象。当梁断面较大时,钢筋笼重量极重,落位就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解决建筑工程大型现浇混凝土框架梁钢筋笼在安装过程中难以落位至设计部位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包括:
[0005]底杆,所述底杆的数量为两根且平行设置;
[0006]立杆,所述立杆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杆顶面,并与所述底杆固定连接;
[0007]大横杆,所述大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杆远离所述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杆底面设置有手拉葫芦;
[0008]小横杆,所述小横杆用于横穿框架梁钢筋笼上部钢筋,所述小横杆位于所述大横杆下方,所述小横杆上与所述手拉葫芦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拉住所述手拉葫芦下部挂钩的第一耳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竖直固定在所述底杆顶面中心。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立杆和底杆的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斜撑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杆设置在所述立杆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斜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杆和底杆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立杆、底杆和第一斜撑杆之间形成直角三角形。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大横杆和立杆的第二斜撑杆,所述第二斜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斜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大横杆和立杆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大横杆、立杆和第二斜撑杆之间形成直角三角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手拉葫芦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大横杆底面固定有两个用于悬挂所述手拉葫芦的第二耳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耳板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的位置相互对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大横杆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斜撑杆和立杆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底杆、立杆、小横杆和大横杆的材料均为铝合金。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采用铝合金制作,强度刚度均有足够保证,且轻巧便于操作,并通过手
拉葫芦挂住钢筋笼,达到钢筋笼自动落位的目的。通过结构设计,巧妙的与手拉葫芦结合,既可作为钢筋笼绑扎时的操作支架,也可轻松的将钢筋笼落位至设计部位。同时该支架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令支架整体更简单便捷。采用手拉葫芦,更省电与减少故障出现率,不怕风吹日晒。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的正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的左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的俯视图。
[0021]附图中,底杆1、立杆2、大横杆3、手拉葫芦4、螺栓5、第一斜撑杆6、第一耳板7、小横杆8、第二斜撑杆9、第二耳板10。
[002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包括:
[0028]底杆1,所述底杆1的数量为两根且平行设置;
[0029]立杆2,所述立杆2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杆1顶面,并与所述底杆1固定连接;所述立杆2竖直固定在所述底杆1顶面中心。
[0030]大横杆3,所述大横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杆2远离所述底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杆3通过螺栓5与所述第二斜撑杆9和立杆2连接,便于安装、拆卸。所述大横杆3底面设置有手拉葫芦4;所述手拉葫芦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大横杆3底面固定有两个用于悬挂所述手拉葫芦4的第二耳板10,便于悬挂手拉葫芦4。
[0031]小横杆8,所述小横杆8用于横穿框架梁钢筋笼上部钢筋,便于钢筋笼制作、安装。所述小横杆8位于所述大横杆3下方,所述小横杆8上与所述手拉葫芦4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
拉住所述手拉葫芦4下部挂钩的第一耳板7,所述第一耳板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耳板7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耳板10的位置相互对应,手拉葫芦4上部悬挂在第二耳板10上,且下部挂钩拉住小横杆8。
[0032]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立杆2和底杆1的第一斜撑杆6,所述第一斜撑杆6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杆6设置在所述立杆2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斜撑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杆2和底杆1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立杆2、底杆1和第一斜撑杆6之间形成直角三角形。
[0033]本技术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大横杆3和立杆2的第二斜撑杆9,所述第二斜撑杆9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斜撑杆9两端分别与所述大横杆3和立杆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大横杆3、立杆2和第二斜撑杆9之间形成直角三角形。
[0034]所述底杆1、立杆2、小横杆8和大横杆3的材料均为铝合金,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支架主体,强度高且轻便易操作。
[0035]本技术采用铝合金制作,强度刚度均有足够保证,且轻巧便于操作,并通过手拉葫芦4挂住钢筋笼,达到钢筋笼自动落位的目的。通过结构设计,巧妙的与手拉葫芦4结合,既可作为钢筋笼绑扎时的操作支架,也可轻松的将钢筋笼落位至设计部位。同时该支架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令支架整体更简单便捷。采用手拉葫芦4,更省电与减少故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杆,所述底杆的数量为两根且平行设置;立杆,所述立杆的数量为两根,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杆顶面,并与所述底杆固定连接;大横杆,所述大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杆远离所述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大横杆底面设置有手拉葫芦;小横杆,所述小横杆用于横穿框架梁钢筋笼上部钢筋,所述小横杆位于所述大横杆下方,所述小横杆上与所述手拉葫芦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拉住所述手拉葫芦下部挂钩的第一耳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竖直固定在所述底杆顶面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工程的铝合金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立杆和底杆的第一斜撑杆,所述第一斜撑杆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第一斜撑杆设置在所述立杆两侧,每个所述第一斜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杆和底杆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立杆、底杆和第一斜撑杆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荣冯浪窦形义郭奕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