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微乳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该电解液制备的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微乳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基于该电解液制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锂离子电池领域,主要使用的电解液体系是基于碳酸酯的电解液。随着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提升以及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发展,碳酸酯类电解液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体系对于电解液的需求。首先,碳酸酯的高电压稳定性较差,导致其与新型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兼容性很差:高镍三元具有高的催化活性,会催化碳酸酯电解液的不断分解,导致电池产气、内阻增大、容量迅速衰减等问题。此外,碳酸酯电解液还与具有更高比容量的硅负极、锂金属负极等的兼容性很差,会导致低的循环效率和很快的容量衰减。另一方面,目前碳酸酯电解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碳酸乙烯酯(EC)具有很高的熔点(约38℃),非常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放电。因此,发展新型的电解液体系以适应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新型材料体系以及实现锂离子电池更多的功能性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000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的有机微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微乳电解液为均一稳定的有机微乳溶液,包括极性相、非极性相和调节剂;所述极性相包括锂盐和极性有机溶剂;所述极性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乙二醇二甲醚、乙腈、丙腈、环丁砜、N,N
‑
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极相为非极性有机溶剂;所述调节剂为具有非极性端和极性端的表面活性剂;所述非极性端能够与非极性溶剂相连接,所述极性端能够与锂离子络合,以使得极性相和非极性相形成微乳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微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四氟硼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高氯酸锂和二氟草酸硼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微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在极性相中的浓度为0.1~10mol/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微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有机溶剂选自苯、甲苯、乙苯、五氟乙氧基环三磷腈、石油醚、四氯化碳、全氟己烷、环己烷和煤油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微乳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包括磷酸三丁酯、磷酸三戊酯、三(2,2,2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