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09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变压器,包括电线杆本体,电线杆本体中部设置有固定组件,两两相邻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放置组件,放置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变压器,变压器包括设置在放置组件顶部变压器外壳,变压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铁芯,铁芯的外侧套设有线圈,变压器外壳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变压器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二滑槽,变压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块,且移动块与放置组件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组件,使得变压器便于通过放置组件进行在电线杆之间进行安装调节,同时通过固定组件的更换将变压器安装在不同宽度的电线杆之间进行安装固定,大大提高了变压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使用时的适用范围。用时的适用范围。用时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变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新型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是一种用于改变交流电压大小的电气设备,能够将高电压转换成低电压,或将低电压转换成高电压,这使得在不同电压需求下的电器设备可以相互配合使用,同时也为输电和分配电能提供了便利,同时在输送电力时,使用变压器可以减小电流的大小,这可以减小电阻带来的电能损耗,从而提高输电的效率,且在转换电压的同时,还能对电能进行隔离,保护使用电器设备和人员免受电击伤害,同时变压器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当负载发生变化时,变压器可以自动调节电压,降低电压并减小电流大小,这样就降低了电器设备因电流过大引起的火灾风险,从而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总的来说,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并且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0003]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使用也越发的广泛,而变压器是输配电的基础设备,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而变压器的主要功能包括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再通过变压器按用途可以分为:配电变压器、电力变压器、全密封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社区等领域,但是现有的变压器在进行使用时进行安装时对不同宽度电线杆进行安装时操作较为繁琐,导致变压器的使用效率大大下降,因此亟需新型变压器。
[0004]例如中国专利CN112735751B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包括横架、挂钩组件、下钩件、上钩件、避让槽、限位滑槽、下夹块、横架、限位螺帽等该,通过使用下钩件与上钩件,以及下钩件与横架的结构,使得工人只需在电线杆上安装上钩件就可以完成工作,节省人力便于变压器能够快速实现安装。但是上述变压器在安装进行使用时无法根据不同宽度电线杆之间的宽度进行安装固定,同时该变压器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将变压器安装在中部无法进行调节,导致该便于安装的变压器在进行使用时的范围大大下降,且上述变压器在散热片损坏时需要将变压器整体进行拆卸维护,导致变压器使用时的效率大大下降。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新型变压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新型变压器,包括电线杆本体,电线杆本体中部设置有固定组件,两两相邻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放置组件,放置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变压器。
[0009]进一步的,为了变压器便于安装在电线杆之间,且便于调节放置在固定组件的位
置,变压器包括设置在放置组件顶部变压器外壳,变压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铁芯,铁芯的外侧套设有线圈,变压器外壳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变压器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二滑槽,变压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块,且移动块与放置组件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为了变压器便于对散热板进行拆卸维护,提高使用变压器的效率,第一滑槽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一组散热板与第二组散热板,且第一组散热板与第二组散热板靠近第一滑槽的一端均设置有组装块,且组装块与第一滑槽相配合,第二滑槽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组散热板,第三组散热板靠近第二滑槽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且滑动块与第二滑槽相配合,第二滑槽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第二滑槽内侧两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孔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第一限位块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设置有组装板,组装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组装孔,且组装孔与第一限位孔通过组装螺栓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为了放置组件便于对变压器的放置位置进行调节,且便于对变压器进行固定,放置组件包括设置在变压器外壳底部的放置板,放置板的中部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与移动块相配合,滑动槽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滑动槽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放置板的两端且位于滑动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加长孔,加长孔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限位孔相配合,第二限位块的顶部设置有若干连接板,连接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且第二连接孔与第二固定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0012]进一步的,为了固定组件便于将变压器安装在电线杆之间,且提高变压器安装后的稳定性,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放置板一端的加长杆,且加长杆与加长孔相配合,加长杆靠近加长孔的一端设置有穿插孔,且穿插孔与螺纹孔相对应,加长杆远离加长孔的一端设置有加长块,加长块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固定孔,第三固定孔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加长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套,第一固定套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紧固孔,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放置板一端的固定块,固定块靠近放置板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固定孔,第四固定孔的两侧设置有第四连接孔,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套,第二固定套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紧固孔。
[0013]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固定套进行紧固,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第三固定孔与第四固定孔均为半圆扇形结构,且第三固定孔与电线杆本体相配合,第四固定孔与电线杆本体相配合,第二固定套与第一固定套的顶部套设有紧固环,且紧固环分别与第二固定套及第一固定套相配合,紧固环的圆周内测穿插设置有若干紧固螺栓,且紧固螺栓分别与第二紧固孔及第一紧固孔相对应,穿插孔与螺纹孔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第四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固定杆连接,第一连接孔与第二限位孔通过第二固定螺栓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利用放置组件与变压器的配合,使得变压器便于通过放置组件进行在电线杆之间进行安装调节,同时通过固定组件的更换将变压器安装在不同宽度的电线杆之间进行安装固定,大大提高了变压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与使用时的适用范围。
[0016]2、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利用组装块与第一组散热板机第二组散热板的配合,使得变压器在安装完成后便于对损坏的散热板进行拆卸维护,大大提高了变压器使用时的使用寿命和散热效率,且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组装板的配合,使得散热板在安装后便于通过第一
限位块进行限位固定,提高散热板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使用效率。
[0017]3、通过设置加长杆,利用加长杆与加长孔的配合,使得变压器便于根据不同宽度电线杆之间的间接对加长杆进行挑选安装,大大提高了变压器安装时的范围,同时通过固定杆将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进行连接,且利用紧固环与第一固定套及第二固定套的配合,大大提高了变压器在安装后的稳定性。
[0018]4、通过设置放置板,利用滑动槽与移动块的配合,使得变压器便于安装在放置板的顶部,且通过调节变压器底部两端的连接板的数量对变压器放置时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使得变压器在安装时便于根据安装时的环境进行位置调节,大大提高了变压器使用时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变压器,包括电线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杆本体(1)中部设置有固定组件(2),两两相邻所述固定组件(2)之间设置有放置组件(3),所述放置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变压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4)包括设置在所述放置组件(3)顶部变压器外壳(41),所述变压器外壳(41)的内部设置有铁芯(42),所述铁芯(42)的外侧套设有线圈(43);所述变压器外壳(4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滑槽(44),所述变压器外壳(4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第二滑槽(45),所述变压器外壳(4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块(46),且所述移动块(46)与所述放置组件(3)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4)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一组散热板(441)与第二组散热板(442),且所述第一组散热板(441)与所述第二组散热板(442)靠近所述第一滑槽(44)的一端均设置有组装块(443),且所述组装块(443)与所述第一滑槽(44)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45)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三组散热板(451),所述第三组散热板(451)靠近所述第二滑槽(45)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452),且所述滑动块(452)与所述第二滑槽(45)相配合;所述第二滑槽(45)内侧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453),所述第一限位块(45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54),且所述第二滑槽(45)内侧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454)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455),所述第一限位块(453)远离所述第二滑槽(45)的一侧设置有组装板(456),所述组装板(456)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组装孔(457),且所述组装孔(457)与所述第一限位孔(454)通过组装螺栓(45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变压器外壳(41)底部的放置板(31),所述放置板(31)的中部开设有滑动槽(32),且所述滑动槽(32)与所述移动块(46)相配合,所述滑动槽(32)的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孔(33),所述滑动槽(3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孔(34),所述放置板(31)的两端且位于所述滑动槽(32)的两侧均设置有加长孔(35),所述加长孔(35)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3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32)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党廖旭晖施颖张志强卞荣花陈福贞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