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400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包括:获取外部系统传输的时隙表、路由表、用户接入表;自定义配置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在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内计算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包括每个时隙的吞吐量、时隙卫星内存使用率、时隙带宽;按照星间链路于用户的业务服务要求定义评估体系,选取评估指标,自定义配置每个评估指标在评估体系中权重,根据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数据,给出评估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对混合星座星间链路规划的正确性可用性的问题。的正确性可用性的问题。的正确性可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星间链路评测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北斗混合星座设计包括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布局的优势在于抗遮挡能力更强、能实现全球覆盖、全球服务,又可为亚太大部分地区用户提供精度更高的服务。
[0003]为确保以星座星间链路为代表的复杂星间链路的运行服务效果,在使用网络建链拓扑、路由规划参数前,应对其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确认. 提出了对复杂星间链路网络规划进行参数正确性快速评估和业务服务性能评估的分级评估方法。第一级评估实现网络规划结果正确性的快速判断, 涵盖了场景要素符合性、节点特性符合性、测量业务约束满足性、数传性能满足性等多维度综合化快速验证评估.第二级实现网络规划结果有效性的进一步确认, 构建由星间网络行为模型和数据接入模型组成的星间链路网络仿真系统, 基于星间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加速仿真, 统计建链数量和数据包传输性能并与业务服务指标比对, 完成业务服务性能仿真评估. 经对星座星间链路典型业务场景的两级评估结果的比对,验证了分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0004]现有的星间链路一般都是某一种轨道类型的星间链路,北斗三号采用的是混合星座,包含三种轨道,即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而尚未出现支持4种轨道类型的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的有效方法。
专利技术内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用于解决对混合星座星间链路规划的正确性可用性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包括:S1:获取外部系统传输的时隙表、路由表、用户接入表;S2:自定义配置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S3:在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内计算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包括每个时隙的吞吐量、时隙卫星内存使用率、时隙带宽;S4:按照星间链路于用户的业务服务要求定义评估体系,选取评估指标,自定义配置每个评估指标在评估体系中权重,根据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数据,给出评估结果。
[0007]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在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内,从第0时隙开始,遍历卫星列表,获取每个卫星在当前的时隙内是否有星间帧发送,统计到第0时隙的卫星时延和跳数。
[0008]进一步地,在运管业务数据帧数内,从第0时隙开始,从测站往绑定的卫星传输,统
计在能够传输的情况下,当前时隙的传输量,以获得每个时隙的吞吐量。
[0009]进一步地,在测控业务数据帧数内,从本时隙开始,找到当前时隙可达的测控卫星,向该卫星发送一个星间侦作为探测侦,记录该探测侦达到目的卫星所需时延跳数,统计该卫星在本时隙所有的时延跳数,将时延最短的那组数据作为该卫星的测控时延跳数。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S5:将S1中外部系统传输的时隙表、路由表、用户接入表,S4中定义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结构传输至专家评估系统,由专家进行人工审核,并生成评测报告。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服务为自主导航,按照星间链路于用户的业务服务要求定义评估体系为每个计算周期内卫星最小星间链路建链对象数量超过规定数值,选取的评估指标则用建链周期、建链数量数进行表达。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业务服务为星间遥测, 所述评估指标包含星间帧/时隙的数据接入速率、数据传输时延、低于1%业务数据传输丢包率、低于A跳的数据传输跳数、低于80%的节点数据缓存占用率以及低于50%的节点星间数据缓存占用率。
[00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能够支持包含低地球轨道(LEO)、MEO、GEO、IGSO四种轨道类型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对规划的星间链路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进行评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指标设置不同权重分数,包括网络规划正确性、业务服务性能等指标,经过专家审核给出结论,输出对应的评测报。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的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外部系统传输的时隙表、路由表、用户接入表;S2:自定义配置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S3:在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内计算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包括每个时隙的吞吐量、时隙卫星内存使用率、时隙带宽;S4:按照星间链路于用户的业务服务要求定义评估体系,选取评估指标,自定义配置每个评估指标在评估体系中权重,根据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数据,给出评估结果;S5:将S1中外部系统传输的时隙表、路由表、用户接入表,S4中定义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结构传输至专家评估系统,由专家进行人工审核,并生成评测报告。
[0017]遥测业务流程:从第0时隙开始,遍历卫星列表,找到每个卫星在当前的时隙是否有星间帧可以发送。
[0018]卫星分不同的生产厂家,产生的星间帧发送时间不一样,卫星当前时隙如果建链星不是本身且时隙不为0的情况下产生星间帧,星间帧在产生的时隙不发送,间隔2个时隙,即,第0时隙产生了星间帧的话,在第3时隙根据建链星是否是正常的建链卫星(不为0,不是
本身)的情况下。开始组帧,把第3时隙的遥测下传卫星节点作为第0时隙的星间帧的要测下传节点,开始传输,传输过程收到路由表、时隙表的影响,只有遥测下传节点在星间帧当前时隙当前所在节点可达的情况下才进行跳转传输。如果当前所在星对星间帧的要测下传节点不可达,则不传输,在本星缓存等待下一个时隙,判断是否可以传输;直到卫星传输到星间帧的要测下传节点,把经过了几个卫星作为跳数,把用了多少时隙,作为时延数,统计到第0时隙的卫星时延和跳数上。
[0019]传输过程中,超过最大允许时延和最大允许跳数的时候,星间帧在当前时隙当前星,做销毁处理,不再占用卫星内存。
[0020]运管业务流程:绑定方法为最短跳数法,顺序同样为传完一颗星再传绑定的另一颗星,从第0时隙开始从测站往绑定的卫星传输,受时隙表、路由表影响,判断当前时隙是否可达,可达就传输,不可达就等待下一时隙。
[0021]在可传输的情况下,传输量为:先计算本时隙的传输速率是多少(换算成星间帧为单位),根据最大传输量

本时隙的卫星的已有吞量或根据最大传输量

本时隙的卫星的已有吐量取最小值,作为本时隙的传输量。这么做是为了避免通道拥挤造成传输帧在卫星积压,确保星间帧的不挤压,减少卫星内存占用率。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获取外部系统传输的时隙表、路由表、用户接入表;S2:自定义配置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S3:在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运管业务数据帧数、测控业务数据帧数内计算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包括每个时隙的吞吐量、时隙卫星内存使用率、时隙带宽;S4:按照星间链路于用户的业务服务要求定义评估体系,选取评估指标,自定义配置每个评估指标在评估体系中权重,根据每颗卫星每个时隙的卫星自身状态数据,给出评估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颗卫星遥测数据帧数内,从第0时隙开始,遍历卫星列表,获取每个卫星在当前的时隙内是否有星间帧发送,统计到第0时隙的卫星时延和跳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管业务数据帧数内,从第0时隙开始,从测站往绑定的卫星传输,统计在能够传输的情况下,当前时隙的传输量,以获得每个时隙的吞吐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星座的星间链路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祺胡远光王硕苏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航遥启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