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乙醛缩合反应制备3-羟基丁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377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乙醛缩合反应制备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乙醛缩合反应制备3

羟基丁醛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乙醛缩合反应制备3

羟基丁醛的方法,属于化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乙醛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原料,且价格便宜,乙醛的后续产品用途广泛,乙醛羟醛缩合反应可生成3

羟基丁醛,其化学性质活泼,较不稳定,脱水会生成2

丁烯醛,亦可经催化加氢生成1,3

丁二醇。2

丁烯醛和1,3

丁二醇均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0003]乙醛可在NaOH溶液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液相羟醛缩合反应,该反应的工业化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其基本技术特点为:以NaOH溶液为催化剂,液相反应,缩合反应程度主要通过NaOH溶液与乙醛溶液的接触反应时间进行控制,并需要通过加入乙酸中和NaOH的催化作用进而停止进一步缩合反应。据报道,缩合反应温度控制在40~50℃,反应压力为0.05MPa,缩合率在60~65%。
[0004]基于NaOH溶液的缩合过程已经高度成熟,主要的专利和过程技术都被美国与日本公司所掌握;另一方面由于该过程存在固有腐蚀性和盐渣处理问题,也需要发展更为绿色、清洁的生产过程。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0450986C)公开了一种制备1,3

丁二醇的方法,其也首先采用氢氧化钠加少量羧酸的方式制备3
/>羟基丁醛,再加氢制备1,3

丁二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807381A)公开了一种丁烯醛的制备方法,其采用弱碱有机胺作为催化剂,使乙醛缩合生成2

羟基丁醛,然后2

羟基丁醛在酸性条件下再脱水形成丁烯醛。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5585448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790634A)、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6396080U)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8883742U)公开了以乙醛为原料,先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缩合生成3

羟基丁醛,再通过加氢两步法制备1,3

丁二醇的工艺。上述专利采用的都是间歇釜式反应器、液体碱(如NaOH、KOH、LiOH、三甲胺和三乙胺等)作为催化剂;由于3

羟基丁醛的粘度大、长时间与催化剂接触或者高温下极易脱水,进一步提纯十分困难,后续的产品精制过程工艺繁琐、生产成本提高,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产品的纯度和价格。因此,发展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乙醛羟醛缩合制备3

羟基丁醛反应中的固体催化剂有较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催化剂,所述催化剂活性好,能够应用于乙醛缩合制备3

羟基丁醛反应中,并提高乙醛的转化率和3

羟基丁醛的选择性,稳定性好。
[0006]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CaSiO3和负载于CaSiO3的MgO;
[0007]所述活性组分中,钙元素和镁元素的摩尔比为1:(1~3);
[0008]可选地,所述催化剂的粒径范围为30nm~150nm。
[0009]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
用过量浸渍法将MgO负载在CaSiO3上,得到所述催化剂。
[0010]可选地,所述CaSiO3由溶胶凝胶法获得混合物I后煅烧I获得;
[0011]可选地,所述溶胶凝胶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2]将含有质子酸、表面活性剂的溶液B滴加入含有钙源、硅源的溶液A,搅拌I、干燥I后获得混合物I;
[0013]可选地,所述煅烧I温度为800℃~1200℃,煅烧I时间为12h~24h。
[0014]可选地,所述煅烧I温度的上限可独立选自1200℃、1100℃、1000℃、900℃,下限可独立选自800℃、900℃、1000℃、1100℃;所述煅烧I时间的上限选自24h、20h、16h,下限选自12h、16h、20h。
[0015]可选地,所述高温煅烧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6]将干燥后的混合物在高温管式炉中煅烧。
[0017]可选地,所述钙源选自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0018]可选地,所述硅源选自硅胶和/或二氧化硅球。
[0019]可选地,所述质子酸选自硝酸、硫酸中的一种;
[0020]可选地,所述质子酸为稀硝酸。
[0021]可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EG400、PEG1000、PEG4000中的一种;
[0022]可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EG1000。
[0023]可选地,所述溶液A中还含有溶剂,所述溶剂选自水、乙醇、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的一种。
[0024]优选地,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0025]可选地,所述钙源与硅源中钙元素和硅元素的摩尔比为1:1~1:1.1;
[0026]可选地,所述钙元素和硅元素的摩尔比上限可独立选自1:1;下限可独立选自1:1.1。
[0027]可选地,所述钙源和硅源的固体总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7~1:9g/ml;
[0028]可选地,固体总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上限可独立选自1:7、1:8;下限可独立选自1:9、1:8。
[0029]可选地,所述质子酸的浓度为0.1~0.2mol/L;
[0030]可选地,所述质子酸的浓度上限可独立选自0.2mol/L;下限可独立选自0.1mol/L。
[0031]可选地,所述钙源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为1:(0.5~2),以钙元素的摩尔比计;
[0032]可选地,所述钙源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上限独立选自1:0.5、1:1,下限独立选自1:2、1:1。
[0033]可选地,所述溶液B中还含有水,所述表面活性剂与水的固液比为1:2~1:3g/ml;
[0034]可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与水的固液比上限可独立选自1:2g/ml;下限可独立选自1:3g/ml。
[0035]可选地,所述滴加速度为0.1ml/s~0.3ml/s;
[0036]可选地,所述滴加速度上限可独立选自0.3ml/s、0.2ml/s;下限可独立选自0.1ml/s、0.2ml/s。
[0037]可选地,所述搅拌I的条件为:在60℃~80℃温度下搅拌5h~10h。
[0038]可选地,所述步骤中,所述搅拌I温度为60℃~80℃,搅拌I时间为5h~10h;
[0039]可选地,所述搅拌I温度的上限可独立选自80℃、70℃,下限可独立选自60℃、70℃;所述搅拌I时间的上限可独立选自10h、9h、8h、7h、6h,下限可独立选自5h、6h、7h、8h、9h。
[0040]可选地,所述步骤中,所述干燥I温度为100℃~120℃,干燥I时间为8h~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包括CaSiO3和负载于CaSiO3的MgO;所述活性组分中,钙元素和镁元素的摩尔比为1:(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粒径范围为30nm~150nm。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过量浸渍法将MgO负载在CaSiO3上,得到所述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aSiO3由溶胶凝胶法获得混合物I后煅烧I获得;优选地,所述溶胶凝胶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将含有质子酸、表面活性剂的溶液B滴加入含有钙源、硅源的溶液A,搅拌I、干燥I后获得混合物I;优选地,所述煅烧I温度为800℃~1200℃,煅烧I时间为12h~24h。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源选自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硅源选自硅胶和/或二氧化硅球;所述质子酸选自硝酸、硫酸中的一种;所述表面活性剂为PEG400、PEG1000、PEG4000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溶液A中还含有溶剂,所述溶剂选自水、乙醇、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钙源与硅源中钙元素和硅元素的摩尔比为1:1~1:1.1;所述钙源和硅源的固体总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7~1:9g/ml;所述质子酸的浓度为0.1~0.2mol/L;所述钙源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为1:(0.5~2),以钙元素的摩尔比计;所述溶液B中还含有水,所述表面活性剂与水的固液比为1:2~1:3g/ml;优选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明明黄声骏张大治焦雨桐丁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