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361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站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在所述第一时隙数进行下行数据重传,且本次下行数据重传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本方案,能够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进行上下行数据发送时,该过程为:基站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息发送上下行调度相关参数,再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承载数据进行接收和发送。若需要进行数据重传,每一次重传均需要完成上述过程。在用户设备UE侧,通过盲检PDCCH信道获取DCI调度信息,然后进行上下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同样的,数据重传时UE也需要进行相同操作。
[0003]在网络状况较差时,重传频繁发生,UE需频繁进行PDCCH盲检,资源耗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能够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包括:
[0006]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
[0007]在所述第一时隙数进行下行数据重传,且本次下行数据重传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09]基于所述重传参数和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重传的第二时隙数;
[0010]根据所述第二时隙数和上行数据传输时延确定上行数据到达时隙数;
[0011]在所述上行数据到达时隙数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重传的上行数据。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传参数是基于双工通信模式和上下行时隙配比设计的。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传参数的配置方式为:
[0014]当双工通信模式为时分双工TDD模式时:根据所述上下行时隙配比确定基站每一次下行数据重传与下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使得每一次下行数据重传均位于下行时隙位置处;和/或,根据所述上下行时隙配比确定用户设备每一次上行数据重传与上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使得每一次上行数据重传均位于上行时隙位置处;
[0015]当双工通信模式为频分双工FDD模式时,确定基站每一次下行数据重传与下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和/或,确定用户设备每一次上行数据重传与上行数据初传之间的
时隙间隔。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0017]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基站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
[0018]根据所述第一时隙数和数据传输时延确定下行数据到达时隙数;
[0019]在所述下行数据到达时隙数接收基站重传的下行数据,并利用基站针对数据初传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对该下行数据进行解析。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接收到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和初传数据后,若利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对该初传数据解析后为否定确认NACK,则存储所述下行控制信息;
[0021]和/或,
[0022]还包括:基于所述重传参数和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本次上行数据重传的第二时隙数;在所述第二时隙数进行上行数据重传。
[002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装置,应用于基站中,所述装置包括:
[0024]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
[0025]传输单元,在所述第一时隙数进行下行数据重传,且本次下行数据重传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0026]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0027]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基站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根据所述第一时隙数和数据传输时延确定下行数据到达时隙数;
[0028]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下行数据到达时隙数接收基站重传的下行数据;
[0029]解析单元,用于利用基站针对数据初传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对该下行数据进行解析。
[0030]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说明书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031]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令计算机执行本说明书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基站在数据初传时发送下行控制信息,而在数据重传时,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约定好数据重传的时隙数,并在约定好的时隙数进行数据重传,可以减少用户设备对重传时PDCCH的盲检次数;在数据重传时基站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用户设备利用数据初传时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对重传数据进行解析,如此可以节省基站侧数据重传时DCI调度信令的开销。可见,本方案能够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流程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流程图;
[003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装置结构图;
[003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装置结构图;
[003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装置结构图;
[0039]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在所述第一时隙数进行下行数据重传,且本次下行数据重传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所述重传参数和用户设备的上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用户设备进行上行数据重传的第二时隙数;根据所述第二时隙数和上行数据传输时延确定上行数据到达时隙数;在所述上行数据到达时隙数接收所述用户设备重传的上行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参数是基于双工通信模式和上下行时隙配比设计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参数的配置方式为:当双工通信模式为时分双工TDD模式时:根据所述上下行时隙配比确定基站每一次下行数据重传与下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使得每一次下行数据重传均位于下行时隙位置处;和/或,根据所述上下行时隙配比确定用户设备每一次上行数据重传与上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使得每一次上行数据重传均位于上行时隙位置处;当双工通信模式为频分双工FDD模式时,确定基站每一次下行数据重传与下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和/或,确定用户设备每一次上行数据重传与上行数据初传之间的时隙间隔。5.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非自适应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预先配置的重传参数和下行数据初传时隙数,确定基站本次下行数据重传的第一时隙数;根据所述第一时隙数和数据传输时延确定下行数据到达时隙数;在所述下行数据到达时隙数接收基站重传的下行数据,并利用基站针对数据初传下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播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移联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