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连通分量的水下航行器热尾迹检测算法
: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图像处理领域。具体提出一种基于连通分量的水下航行器红外尾迹检测算法。
技术介绍
:
[0002]目前对于水下航行器红外尾迹检测算法的研究较少,仅有的一些尾迹检测算法也是检测舰船的红外热尾迹,大多用到的是基于边缘检测的算法。我们通过分析水下航行器热尾迹的温差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连通分量的水下航行器红外尾迹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对红外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分割,分割出图像的感兴趣区域,通过统计感兴趣区域的连通分量数目和连通分量面积,最后根据具体场景设定合适的阈值,实现对水下航行器红外尾迹进行检测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水声通信的信道均衡技术,通过对传统的EP
‑
F算法进行改进,能进一步提升信道均衡的性能,同时将改进的EF
‑
P算法与传统的EP
‑
F算法相结合,使得改进算法能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改善算法迭代性能。
[0004]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方案是: >[0005]第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连通分量的水下航行器热尾迹检测算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第一步:预处理对红外热像仪拍摄得到的未经处理的红外图像g(x,y)进行中值滤波得到(x,y)代表图像的像素坐标,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采用式(1)进行对比度拉伸,a和
b
分别代表中灰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第二步:目标区域分割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将尾迹区域与背景区域分隔开,得到尾迹区域的二值掩膜图像f'(x,y),采用形态学开操作的方法对分割后的红外尾迹掩膜进行处理得到第三步:计算连通分量的数目与最大连通分量的面积(1)将复制到A1,构建矩阵M
k
,k表示迭代次数,使M
k
与二值图像大小相同,并将M
k
所有元素的值置0,迭代次数k=0;(2)在A1中任选一个灰度值为1的点,然后获取该点的坐标(x,y),并将M
k
中坐标为(x,y)的点的灰度值置1;(3)选用大小为3
×
3,所有值为1的结构元P对M
k
进行重复的膨胀操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