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包括模块支架以及间隔安装在所述模块支架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器单元,所述接触器单元的第一端子上连接有输入铜排组件;所述接触器单元的第二端子上连接有电流传感器组件;所述模块支架上安装有位于所述接触器单元一侧的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模块支架上还安装有插头,所述插头通过控制线缆连接到所述接触器单元、所述电流传感器组件以及所述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插头用于连接到外部控制中心;使得整个接触器模块形成一体化结构,让插头对内部控制线进行集成,能够有效减小设备内部的安装空间,并且避免走线凌乱的情况。免走线凌乱的情况。免走线凌乱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防爆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设备的防爆开关内部电气模块应用种类较多,如接触器单元、电流传感器单元、漏电保护模块等电气元件,但上述电气元件均分散安装在设备内部,且每个电气元件均独立走线,造成内部占用空间较大且布置零散的情况。
[0003]如中国专利CN104242089B中公开了一种采用接触器模块的防爆开关,公开日为2017.02.15,具体记载了包括第一支路模块、第二支路模块、第三支路模块、第四支路模块,所述四个支路模块为完全一样独立模块,分别对应防爆开关的一条支路,所述每个支路模块分别包括接触器模块、真空漏电保护系统、微机综合保护器、过电压吸收系统;所述接触器模块用于实现防爆开关各支路的可靠的接通、分断;所述真空漏电保护系统用于实现对防爆开关的漏电保护;所述过电压吸收系统用于吸收接触器模块在接通或分断负载回路时,产生的较大的浪涌电压、浪涌电流;所述微机综合保护器用于控制逻辑关系以及实现所控回路的过载、短路、断相保护。
[0004]上述专利中提出了将接触器模块进行集成的思路,并且公开的接触器模块也是应用于矿用设备的防爆开关中,但是上述专利中并未具体公开如何形成一体化接触器模块的组成结构,且未提出内部走线集成避免走线凌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模块未具体公开如何集成为一体化结构以及内部模块走线集成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包括模块支架以及间隔安装在所述模块支架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器单元,所述接触器单元的第一端子上连接有输入铜排组件;
[0008]所述接触器单元的第二端子上连接有电流传感器组件;
[0009]所述模块支架上安装有位于所述接触器单元一侧的漏电保护模块;
[0010]所述模块支架上还安装有插头,所述插头通过控制线缆连接到所述接触器单元、所述电流传感器组件以及所述漏电保护模块,所述插头用于连接到外部控制中心。
[0011]优选的,所述接触器单元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接触器单元呈横向排列或呈纵向排列;
[0012]当所述接触器单元呈纵向排列时,每个所述接触器单元底部均通过所述模块支架连接。
[0013]优选的,相邻的接触器单元的第一端子之间通过层叠母排组件导电连接,所述层叠母排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连接板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两端部的两
个折弯板,所述折弯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单元的第一端子的连接孔。
[0014]优选的,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漏电保护模块设置于所述接触器单元的两端部。
[0015]优选的,所述模块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下端折弯成型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固定孔,所述板体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安装所述漏电保护模块的连接部。
[0016]优选的,所述模块支架包括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底部的多个凸起部,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贯通所述凸起部的安装孔。
[0017]优选的,所述电流传感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接触器单元的第二端子上的导电螺柱,所述导电螺柱上依次套设有下层夹板、电流传感器单元以及上层夹板,所述导电螺柱上还设有用于锁紧的紧固件。
[0018]优选的,所述导电螺柱呈“T”形结构,所述导电螺柱的头部端开设有六角限位孔。
[0019]优选的,所述下层夹板底部开设有用于限位所述导电螺柱的头部端的下限位槽,所述下限位槽的底面上设有用于锁紧所述导电螺柱的紧固孔。
[0020]优选的,所述上层夹板表面开设有用于限位所述紧固件转动的上限位槽。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通过模块支架对接触器单元、漏电保护模块以及插头进行集成安装,并通过接触器单元的第二端子对电流传感器组件进行安装连接,从而使得整个接触器模块形成一体化结构,同时,让插头对接触器单元、漏电保护模块以及电流传感器模块内部控制线进行集成,实现连接到设备内的外部控制中心时,直接通过插头进行连接即可,从而减少了各个电气元件的控制线独立走线的接线端子数量,能够有效减小设备内部的安装空间,并且避免走线凌乱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流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流传感器组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模块支架1、安装板11、凸起部12、安装孔13、接触器单元2、输入铜排组件3、电流传感器组件4、导电螺柱41、下层夹板42、电流传感器单元43、上层夹板44、六角限位孔45、下限位槽46、紧固孔47、上限位槽48、漏电保护模块5、插头6、层叠母排7、导电件71、连接板72、折弯板73、连接孔74、固定板8、板体81、固定部82、固定孔83、连接部8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2]如图1
‑
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包括模块支架1以及间隔安装在所述模块支架1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器单元2,所述接触器单元2的第一端子上连接有输入铜排组件3,并且在所述接触器单元2的第二端子上连接有电流传感器组件4,同时,在所述模块支架1上安装有位于所述接触器单元2一侧的漏电保护模块5,在所述模块支架1上还安装有插头6,所述插头6通过控制线缆连接到所述接触器单元2、所述电流传感器组件4以及所述漏电保护模块5,所述插头6用于连接到外部控制中心;首先通过模块支架1对各个电气元件进行集成安装后形成一个整体模块,同时让插头6对各个电气元件的控制线缆的连接端进行集成,从而在对整个模块进行安装后,通过插头6直接与外部控制中心进行插接导通即可,减少了各个电气元件单独通过接线端子进行接线而造成内部走线凌乱的情况,具体在对各个模块的控制线缆上进行颜色区分,便于适配插头6上设置的防错颜色设定,具体插头6采用标准型插头6即可,现有的标准型插头6上具有对应的标识颜色以及定位槽口进行防错。
[0033]具体在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接触器单元2的数量进行增加,如接触器单元2至少为两个,让相邻的所述接触器单元2呈横向排列或呈纵向排列,且当所述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支架(1)以及间隔安装在所述模块支架(1)上的至少一个接触器单元(2),所述接触器单元(2)的第一端子上连接有输入铜排组件(3);所述接触器单元(2)的第二端子上连接有电流传感器组件(4);所述模块支架(1)上安装有位于所述接触器单元(2)一侧的漏电保护模块(5);所述模块支架(1)上还安装有插头(6),所述插头(6)通过控制线缆连接到所述接触器单元(2)、所述电流传感器组件(4)以及所述漏电保护模块(5),所述插头(6)用于连接到外部控制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单元(2)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接触器单元(2)呈横向排列或呈纵向排列;当所述接触器单元(2)呈纵向排列时,每个所述接触器单元(2)底部均通过所述模块支架(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接触器单元(2)的第一端子之间通过层叠母排(7)组件导电连接,所述层叠母排(7)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导电件(71),所述导电件(71)包括连接板(72)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板(72)两端部的两个折弯板(73),所述折弯板(73)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接触器单元(2)的第一端子的连接孔(7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模块(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漏电保护模块(5)设置于所述接触器单元(2)的两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接触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支架(1)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漏电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明,刘玉霖,马兴华,谢永昌,梁柱,孙宏贵,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天信智能物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