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317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2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及基站,天线包括反射板、绝缘支撑架和馈电网络,绝缘支撑架位于反射板的一侧、且包括第一绝缘支撑板;馈电网络与绝缘支撑架位于反射板的同一侧、且连接至绝缘支撑架,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带线和第一滑动介质板;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绝缘支撑板、移相带线、第一滑动介质板、反射板依次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的移相器的参考地为单边参考地,结构简单,可使天线更轻量化和小型化。可使天线更轻量化和小型化。可使天线更轻量化和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及基站


[0001]本申请涉及天线
,特别涉及一种天线及基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天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实现高效、快速、大容量通信,又要做到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基站天线可以通过设置移相器改变天线单元中信号的相位实现天线方向图的调节,进而达到对网络覆盖区域远程控制调节的目的。现有的天线中,移相器、功分器和辐射单元通过线缆或是通过转接探针连接,其中,移相器需要有单独的金属腔体作为射频地,此天线整体的集成化化较低、零部件多、构较复杂,不利于天线的小型化、轻量化,生产工序也会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天线和包含该天线的基站。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包括反射板、绝缘支撑架和馈电网络;所述绝缘支撑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且包括第一绝缘支撑板;所述馈电网络与所述绝缘支撑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同一侧、且连接至所述绝缘支撑架,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带线和第一滑动介质板;其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所述移相带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所述反射板依次设置。
[000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相带线的参考地为所述反射板。
[0006]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所述移相带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所述反射板依次相邻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板与移相带线之间、移相带线与第一滑动介质板之间、第一滑动介质板与反射板之间均没有其他部件。在第一绝缘支撑板、移相带线之间没有接地层、反射板、金属板或者其他金属材质。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绝缘支撑架主要作用是用于固定馈电网络,复用绝缘支撑架中的一部分(第一绝缘支撑板)与反射板夹设在第一滑动介质板两侧,无需额外的部件来限位第一滑动介质板,也就是说,复用反射板作为移相器的参考地,复用绝缘支撑架中的一部分(第一绝缘支撑板)限位第一滑动介质板,提高了天线集成度,简化了结构,从而实现天线轻量化和小型化。
[000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所述反射板整体板面的方向,所述馈电网络和所述绝缘支撑架位于所述反射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将馈电网络和绝缘支撑架在第一方向层叠设置在反射板的同一侧。
[000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移相带线和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能够相对所述移相带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相交。其中第一方向为天线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天线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
[0009]如上介绍,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所述移相带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所述反射板依次相邻且层叠设置。依次相邻且层叠设置的方
式可提高移相器的结构强度,避免移相器中的各部件在受到冲击时分离而无法实现移相的功能。
[0010]为了方便组装移相器,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移相带线位于所述馈电网络的边缘。
[00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支撑架还包括与第一绝缘支撑板并排设置的绝缘支撑架主体,所述馈电网络除移相带线的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支撑架主体和所述反射板之间。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绝缘支撑架还包括第一绝缘侧板,所述第一绝缘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侧板与所述移相带线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移相带线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00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侧板位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远离所述绝缘支撑架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侧板用于为第一滑动介质板提供导向,使得第一滑动介质板只能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移相带线和第一滑动介质板与第一绝缘侧板与并排设置、且与移相带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或者说移相带线和第一滑动介质板位于第一绝缘侧板沿第三方向的同一侧,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两两相交。例如,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两两垂直相交,第一方向为天线的厚度方向,当第二方向为天线的宽度方向时,第三方向为天线的长度方向,当第二方向为天线的长度方向时,第三方向为天线的宽度方向。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朝向所述移相带线的表面还设有收容槽,至少部分所述移相带线位于所述收容槽中。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销,所述第一销穿设在所述第一孔中且与所述第一孔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且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销穿设在第一孔中,当第一滑动介质板滑动时,只能沿第二方向滑动,也就是说第一孔和第一销配合,引导第一滑动介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避免第一滑动介质板在除第二方向之外的方向偏移,保证第一滑动介质板滑动的控制精度,进而可提升移相器的移相精度。
[0016]在一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孔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销可穿设在同一个第一孔中。当第一孔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孔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可在多个第一孔中的每一个中设置一个第一销或者设置多个第一销。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销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上,所述第一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上。通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一销配合,引导第一滑动介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表面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销,所述第二销穿设在所述第二孔中与所述第二孔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且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第二孔和第二销配合,引导第一滑动介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销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上,在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所述第二孔。通过第二孔和第二销配合,引导第一滑动介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设置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上的所述第一销、所述反射板上的所述第二销配合,引导第一滑动介质板沿第二方向滑动。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同向延伸,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凹槽能够相对滑动。
[00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同向延伸,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绝缘支撑架,所述绝缘支撑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一侧、且包括第一绝缘支撑板;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与所述绝缘支撑架位于所述反射板的同一侧、且连接至所述绝缘支撑架,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带线和第一滑动介质板;其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所述移相带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所述反射板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带线的参考地为所述反射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撑架还包括第一绝缘侧板,所述第一绝缘侧板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侧板与所述移相带线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移相带线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朝向所述移相带线的表面还设有收容槽,至少部分所述移相带线位于所述收容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销,所述第一销穿设在所述第一孔中且与所述第一孔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且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延伸方向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表面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销,所述第二销穿设在所述第二孔中与所述第二孔能够相对滑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且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延伸方向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的表面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滑动介质板同向延伸,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凹槽能够相对滑动。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刘子晖张黎崔鹤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