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302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0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厚齿轮三维制造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齿轮三维建模效率,降低重复建模时间的基于Solidworks的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下,基于渐开线形成原理设计了变厚齿轮参数化模型,通过修改设计树的“方程式”中的基本参数,即可得到各种尺寸的变厚齿轮,变厚齿轮的参数化建模大大节省了科研中的重复建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解放了设计资源。解放了设计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厚齿轮三维制造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齿轮三维建模效率,降低重复建模时间的基于Solidworks的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变厚齿轮最早是由美国的A.S.Beam提出,其特点就是在轴向方向上不同的端截面的变位系数不同。当端面上的变位系数随着端面在轴向方向上的距离线性变化时,变厚齿轮在外观上就与锥齿轮比较相近,这样的变厚齿轮在出现齿侧间隙时,无需更换齿轮只需调整齿轮轴向位置就能调整齿侧间隙,实现无侧隙传动,提高齿轮的寿命。变厚齿轮良好的可靠性、寿命长等优点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其间不免要对不同参数的变厚齿轮进行三维建模。
[0003]传统的齿轮建模有着工作量大,重复步骤多等弊端,部分齿轮建模方法采用样条曲线近似替代渐近线,建模精度不足。目前也有一些开放使用的齿轮三维建模插件工具箱,但其无法直接生成变位齿轮和变厚齿轮的三维模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齿轮三维建模效率,降低重复建模时间的基于Solidworks的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
[0005]为了节省建模时间,本专利技术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中基于渐开线形成原理对变厚齿轮进行参数化建模,完成建模后只需改变变厚齿轮基本参数如法面模数、齿数、锥角、螺旋角等即可生成各种尺寸的变厚齿轮和变位斜齿轮。<br/>[0006]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0007]一种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参数设定:在建模之初就建立全局变量,在后续的建模中统一采用变量名来替代具体数值,其中建立全局变量时采用变厚齿轮的参数计算公式,其中
[0009][0010]式中h
at*
——端面齿顶高系数;
[0011]h
an*
——法面齿顶高系数;
[0012]β——螺旋角(rad);
[0013]δ——锥角(rad);
[0014][0015]式中α
tl
——左齿面压力角(rad);
[0016]α
tr
——右齿面压力角(rad);
[0017]α
n
——压力角(rad);
[0018][0019]式中β
l
——左齿面分度圆柱螺旋角(rad);
[0020]β
r
——右齿面分度圆柱螺旋角(rad);
[0021]变厚齿轮的参数计算公式具有普遍性,当设置锥角δ=0
°
时,变厚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即为变位斜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当设置螺旋角β=0
°
时,变厚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即为直变厚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
[0022]步骤2:渐开线齿廓的生成:
[0023][0024]式中r
b
——齿轮基圆半径(mm);
[0025]r
k
——齿廓K点处半径(mm);
[0026]α
k
——齿廓K点处压力角(rad);
[0027]θ
k
——齿廓K点处展角(rad),
[0028]渐开线上任意点K的坐标(x
k
,y
k
)写为
[0029][0030]结合式(4)和式(5),可写出从基圆到齿顶圆的左齿廓方程为
[0031][0032]式中r
a
——齿轮齿顶圆半径(mm);
[0033]而右齿廓表达式只需将纵坐标改为负数即可。要想形成合理的左右齿廓,还需让右齿廓绕原点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γ,γ为
[0034][0035]式中s——齿轮分度圆齿厚(mm);
[0036]结合式(6)和式(7),写出从基圆到齿顶圆的齿廓方程为
[0037][0038]式中i——表示齿轮左右齿廓,1为右齿廓,2为左齿廓;γ
i
——左右齿廓逆时针旋转角度,当值为负数时,代表顺时针旋转,且γ1‑
γ2=γ,(rad);
[0039]r
bi
——左右齿廓的基圆半径(mm)
[0040]在小变位端,当出现齿根圆半径小于基圆半径的情况时,用直线对渐开线齿廓向基圆内进行延长即可,延长线方程式为
[0041][0042]t是个无量纲的参数,与延长线长度成正比,取0到2即可;
[0043]步骤3:螺旋线的生成:在Solidworks中进入草图绘制基圆,定义基圆直径为2r
bl
,打开螺旋线功能,选择定义方式为高度和螺距,设置螺旋线旋转方向为逆时针,设置高度为齿宽h,螺距为设置起始角度为绘制右螺旋线同理,只需改变参数即可。
[0044]本专利技术除了给出了变厚齿轮参数化建模设计方法之外,还得到一个参数化建模程序,在对不同尺寸的齿轮三维模型有所需求时,只需修改参数化建模程序中的参数即可一一生成。
[0045]若要生成不同尺寸的变厚齿轮,只需修改附图1中部分基本参数如齿数、法面模数、压力角、螺旋角、锥角、端面最大变位系数、齿宽等即可得到。
[0046]若要生成不同尺寸的变位斜齿轮,只需设置附图1中锥角为0,再修改附图1中部分基本参数如齿数、法面模数、压力角、螺旋角、端面最大变位系数、齿宽等即可得到。
[0047]若要生成不同尺寸的直变厚齿轮,只需设置附图1中螺旋角为0,再在右齿面分度圆柱螺旋角的公式前加上负号,最后修改附图1中部分基本参数如齿数、法面模数、压力角、锥角、端面最大变位系数、齿宽等即可得到。
[0048]若要生成不同尺寸的左旋变厚齿轮,只需在螺旋角和左右齿面分度圆柱螺旋角的公式前加上负号,再将螺旋线的旋转方向修改为顺时针,最后修改附图1中部分基本参数如齿数、法面模数、压力角、锥角、螺旋角、端面最大变位系数、齿宽等即可得到。
[0049]本专利技术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下,基于渐开线形成原理设计了变厚齿轮参数化模型。通过修改设计树的“方程式”中的基本参数,即可得到各种尺寸的变厚齿轮。变厚齿轮的参数化建模大大节省了科研中的重复建模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解放了设计资源。
附图说明:
[0050]附图1是在Solidworks中变厚齿轮各参数的全局变量建立图。
[0051]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毛坯草图成型图。
[0052]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齿轮毛坯成型图。
[0053]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渐开线形成原理示意图。
[0054]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渐开线齿廓成型图。
[0055]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旋线基圆绘制成型图。
[0056]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旋线/涡状线”菜单栏设置示意图。
[0057]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厚齿轮三维实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参数设定:在建模之初就建立全局变量,在后续的建模中统一采用变量名来替代具体数值,其中建立全局变量时采用变厚齿轮的参数计算公式,其中式中h
at*
——端面齿顶高系数;h
an*
——法面齿顶高系数;β——螺旋角(rad);δ——锥角(rad);式中α
tl
——左齿面压力角(rad);α
tr
——右齿面压力角(rad);α
n
——压力角(rad);式中β
l
——左齿面分度圆柱螺旋角(rad);β
r
——右齿面分度圆柱螺旋角(rad);变厚齿轮的参数计算公式具有普遍性,当设置锥角δ=0
°
时,变厚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即为变位斜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当设置螺旋角β=0
°
时,变厚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公式即为直变厚齿轮基本参数计算公式;步骤2:渐开线齿廓的生成:式中r
b
——齿轮基圆半径(mm);r
k
——齿廓K点处半径(mm);α
k
——齿廓K点处压力角(rad);θ
k
——齿廓K点处展角(rad),渐开线上任意点K的坐标(x
k
,y
k
)写为结合式(4)和式(5),可写出从基圆到齿顶圆的左齿廓方程为
式中r
a
——齿轮齿顶圆半径(mm);而右齿廓表达式只需将纵坐标改为负数即可。要想形成合理的左右齿廓,还需让右齿廓绕原点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γ,γ为式中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