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93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20
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翻身辅助装置在调整放置腿部的空间时操作麻烦,及不方便清洗的问题;包括山字形的主体,主体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动板,主体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工型轴,工型轴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伸出主体且固定有推杆,两个推杆平行设置,推杆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活动板活动连接,主体中部开设有多个沿工型轴圆周方向分布的限位槽,工型轴上设有可径向移动的限位杆,限位杆下侧可插入限位槽内,主体外侧拆卸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包裹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包裹套的清洗消毒,避免存在残留死角,提高卫生安全性。提高卫生安全性。提高卫生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术后护理
,特别是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时,需要不定时的对患者进行翻身,以防止出现褥疮,或者对患者翻身进行更换“尿不湿”,目前一般是两个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比较麻烦,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负担,或者采用翻身辅助器械对患者进行翻身,市面上售出的翻身辅助设备不具备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放置腿部的空间,因此使用性低;
[0003]现有已授权技术专利,专利号202122691221.6,一种卧床患者辅助翻身护理器中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调节移动板位置时,需要先打开密封塞,采用外部气源对套筒进行充气,移动板的位置合适后,即放置腿部的空间变小,停止对套筒充气,再用密封塞密封进气管,或者先打开密封塞,对套筒进行放气,放置腿部的空间增大到合适时,密封塞密封进气管;虽然此专利能够解决调整放置腿部空间的问题,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取下、安装密封塞及采用外界气源对套筒进行充气操作麻烦,且在气源与进气管脱离后,密封塞安装在进气管之前,会有一部分气体从进气管出来,使得放置腿部的空间增大,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0005]2.外壳外部包裹的软PU皮,不能拆卸,对整个翻身辅助装置清洗不方便,容易存在残留死角,增加额外的护理工作,且还容易给身体虚弱的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翻身辅助装置在调整放置腿部的空间时操作麻烦,及不方便清洗的问题。
[0007]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山字形的主体,主体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动板,主体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工型轴,工型轴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伸出主体且固定有推杆,两个推杆平行设置,推杆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活动板活动连接,主体中部开设有多个沿工型轴圆周方向分布的限位槽,工型轴上设有可径向移动的限位杆,限位杆下侧可插入限位槽内,主体外侧拆卸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包裹套。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只需在按压限位杆的同时转动工型轴,工型轴经推杆带动活动板产生移动,便可实现对放置腿部的空间进行调整,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工型轴并松开限位杆实现对活动板的限位,操作十分简单,不需借助外界资源;
[0010]2.设置包裹套上有弹性布,能够保证活动板的顺利移动,且增加患者腿部的舒适度,包裹套能够方便的从主体上拆装,易于护理人员操作,便于对包裹套的清洗消毒,避免存在残留死角,提高卫生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去掉包裹套的轴测图。
[0015]图5是本技术的剖切左视图。
[0016]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山字形的主体1,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动板2,主体1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工型轴3,工型轴3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伸出主体1且固定有推杆4,两个推杆4平行设置,推杆4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活动板2活动连接,主体1中部开设有多个沿工型轴3圆周方向分布的限位槽5,工型轴3上设有可径向移动的限位杆6,限位杆6下侧可插入限位槽5内,主体1外侧拆卸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包裹套。
[0019]为了使活动板2与主体1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的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燕尾型槽,活动板2下端与对应侧的燕尾型槽滑动连接。
[0020]为了使推杆4与活动板2实现活动连接,所述的两个活动板2的相对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7,推杆4的自由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滑块7铰接连接。
[0021]为了使限位杆6可在工型轴3上产生径向移动,且其下侧可插入限位槽5内,所述的工型轴3上开设有开口朝外的U型槽8,限位杆6与U型槽8形状相同且与其滑动连接,限位杆6与U型槽8的槽底之间经多个弹簧连接,限位杆6上端外侧伸出主体1。
[0022]为了使包裹套与主体1实现拆卸连接,所述的包裹套包括山字形的后挡布10与前挡布9,后挡布10与前挡布9之间固定有连接布11,连接布11靠近两个活动板2的位置为弹性材质,连接布11中部上端可将第一组魔术贴12与主体1粘合,连接布11左右两侧可经第二组魔术贴13与主体1的内侧粘合,前挡布9下侧不与连接布11固定连接且固定有包边布14,包边布14可经第三组魔术贴15与连接布11的外侧面连接。
[0023]为了增加主体1使用时的稳定性与便捷性,所述的主体1下端中部为平面且其左右两侧分别为弧形面,连接布11上端开设有缺口,工型轴3可从缺口内伸出。
[0024]本技术在使用时,设置推杆4呈左后右前的倾斜状态,即两个腿板之间的距离最小,放置腿部的空间最大,包裹套套装在主体1上,连接布11经第一组魔术贴12和第二组魔术贴13与主体1连接,包边布14经第三组魔术贴15与连接布11连接的初始状态;
[0025]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将主体1放置在病床上,将患者双膝部位分布放置在推杆4与主体1侧面之间,然后根据患者的腿部粗细情况调节推杆4的位置,一手捏住工型轴3的上端并向内挤压限位杆6,限位杆6在U型槽8内向内移动并挤压弹簧,限位杆6下端从限位槽5内脱出,此时保持挤压限位杆6的状态逆时针转动工型轴3,工型轴3带动两个推杆4产生逆时针转动,推杆4挤压滑块7并驱使滑块7在活动板2上滑动,使得左侧的活动板2向左移动,右侧的活动板2向右移动,同时,连接布11弹性材质处产生变形,当推杆4与患者的膝部接触时,停止转动工型轴3,松开限位杆6,限位杆6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外移动且其下端插入对应
的限位槽5内,从而实现对放置腿部的空间进行调整,能防止因传统辅助翻身装置放置腿部的空间较大,在翻身时出现腿部移位,影响翻身效果,增加护理人员的体力。
[0026]若需要对包裹套进行清洗时,将包边布14从连接布11上揭开,向上掀起前挡布9的下侧,将连接布11下侧向后移动并从主体1上扒掉,然后向上拉动包裹套,将连接布11从主体1上揭掉,将包裹套从主体1上完全脱掉,拿取清洗即可,便于清洗,不留死角。
[0027]需要将包裹套套装在主体1上时,类似于套沙发罩一样,先将前挡布9向上掀起,将主体1上侧伸入包裹套内,使主体1后端与后挡布10贴合,调整包裹套的形状使其完全与主体1外形贴合,将包边布14经第三魔术贴与连接布11粘合即可。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只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包括山字形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活动板(2),主体(1)中部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工型轴(3),工型轴(3)下端左右两侧分别伸出主体(1)且固定有推杆(4),两个推杆(4)平行设置,推杆(4)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活动板(2)活动连接,主体(1)中部开设有多个沿工型轴(3)圆周方向分布的限位槽(5),工型轴(3)上设有可径向移动的限位杆(6),限位杆(6)下侧可插入限位槽(5)内,主体(1)外侧拆卸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同的包裹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燕尾型槽,活动板(2)下端与对应侧的燕尾型槽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活动板(2)的相对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7),推杆(4)的自由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滑块(7)铰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床患者翻身设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林林王艳张秋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