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所述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6~0.12%,Si:0.10~0.40%,Mn:1.50~1.90%,P≤0.025%,S≤0.015%,Mo:0.20~0.33%,Nb:0.020~0.05%,Ti:0.030~0.080%,Als:0.010~0.070%,N≤0.0050%,其余元素是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制备出要求厚度规格、力学性能满足要求、表面质量较好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以满足用户要求。以满足用户要求。以满足用户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板带生产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和环保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议题。目前,钢材是汽车上应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提高高强钢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实现汽车轻量化,可大幅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先进高强钢在车身上的应用种类、使用比例和强度级别逐渐提高。在这些高强度钢中,复相钢因具有较高的强塑性以及优良的翻边、折弯和扩孔性能,广泛用于各类对局部成形能力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制造,如座椅滑轨、底盘结构件和悬挂件等。热基镀锌是热轧带钢经酸洗后,无需再进行冷轧压延,直接达到冷基压延后同等规格的镀锌板,具有流程短、环保、节能等特点。热基镀锌生产方式,产品成本降低,产品品质稳定。780MPa级热基复相钢具有良好的扩孔性能及较高的强度深受钢铁企业及汽车制造企业的青睐,通过相关专利的查询,与同成分制备780MPa级热基复相钢较为相似的专利如下:
[0003]CN 113249648 A公布了一种800MPa级热基锌铝镁镀层复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5%~0.12%,Si:0.05%~0.85%,Mn:1.4%~2.0%,Al:0.01%~0.08%,P:0~0.008%,S:0~0.001%,N:0~0.008%,成分A,成分B,成分C,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A包括以下成分中的至少一种:Cr:0.05%~0.5%,Mo:0.005%~0.3%;B包括以下成分中的至少一种:Cu:0.01%~0.05%,Ni:0.01%~0.05%;C包括以下成分中的至少一种:Nb:0.001%~0.04%,Ti:0.01%~0.12%。板坯厚度为220mm
‑
250mm;轧前加热的温度为1230℃~1270℃,加热时间为210min~260min,粗轧的结束温度为1040℃~1100℃,所述精轧的终轧温度为880℃~940℃,所述卷取的温度为450℃~500℃,所述热轧板卷的厚度为2.0~3.5mm;轧后冷却采用前段水冷+后段空冷模式,前段水冷冷却速率为30℃/s~60℃/s,前段水冷结束温度为550℃~600℃,后段空冷冷却速率为10℃/s~20℃/s,空冷结束温度为450℃~500℃。开卷酸洗时破鳞延伸率为0.5%~0.7%,平整轧制力为2000N~4000N。将酸洗板预热至210℃~230℃,后以15℃/s~25℃/s的加热速率加热至610℃~660℃均热保温,均热时间30s~50s;均热结束后以8℃/s~16℃/s的冷却速率冷却至420℃~440℃,后进行镀锌铝镁,控制镀层厚度为7μm~17μm。其添加的Si含量较高不利于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Ti含量较高容易产生液析TiN,不利于获得良好的塑性。均热温度较低不利于与其他带钢的衔接。
[0004]CN 113025882 B公布了一种热基镀锌铁素体贝氏体高强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5%~0.12%,Si:0.20%~0.70%,Mn:0.7%~1.5%,Al:0.01%~0.50%,Nb:0.02~0.06%,Cr:0~0.03%,Cu:0~0.01%,Ni:0~0.01%,Ti:0~0.006%,B:0~0.002%,P:0~0.01%,S:0~0.00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板坯出炉温度为1220℃~1260℃,后进行粗轧、精轧和卷取,后空冷至室温获得热轧板;粗轧的开
轧温度为1090℃~1160℃,所述粗轧的结束温度为1030℃~1100℃;精轧的开轧温度为980℃~1040℃,所述终轧的温度为840℃~920℃;卷取的温度为420℃~480℃;精轧板以40℃/s~80℃/s速率冷至550℃~650℃,获得第一冷却板;所述空冷阶段为:将所述第一冷却板以10℃/s~30℃/s速率冷至420℃~480℃,获得所述轧后冷却板,镀锌基板预热至210℃~230℃,然后以2℃/s~3℃/s的速率加热至640℃~660℃,保温15s~20s以进行预氧化;后以0~0.5℃/s的速率继续加热至660℃~720℃并均热100s~140s,随后以1℃/s~3℃/s的速率缓慢冷却至600℃~640℃,再以10℃/s~20℃/s的速率快速冷却至450℃~470℃,入锌锅镀锌之后冷却至室温,光整延伸率为1.8%~2.2%。其强度级别远低于780MPa,未对拉矫破鳞、酸洗工艺等进行描述,不利于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0005]CN108486500 A公布了一种冷轧热镀锌复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5~0.13%,Si:0.1~0.5%,Mn:1.5~2.5%,P≤0.015%,S≤0.015%,Al:0.1~0.6%,Cr:0.2~0.6%,Mo:0.1~0.5%,Nb:0.01~0.06%,Ti:0.01~0.06%,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钢坯的加热温度为1100~1300℃;带钢热轧终轧温度为850~910℃;其热轧卷取温度为620~670℃,冷轧压下率为50%~75%,预加热至220℃,再加热至760℃~820℃保温;保温后的带钢缓冷至660℃~740℃,冷却速率为10~20℃/s。缓冷后的带钢经高氢冷却快冷至镀锌温度为450~460℃,冷却速率为20~40℃/s。镀锌结束后经冷却至410~430℃;所述带钢经镀锌后风冷冷却,冷却塔顶辊温度为250~300℃。其添加的Al含量较高(0.1~0.6%)会造成钢铁粘度增大,浇铸时堵水口而造成冶炼困难,同时也会导致Al2O3夹杂增多降低表面质量;此外本专利技术为冷基热基镀锌复相钢的厚度与热基镀锌复相钢差异较大,工艺也显著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在热轧制备出复相钢组织,后经拉矫破鳞、酸洗后改变带钢表面质量,后采用相对较低的均热温度,在尽量保持热轧组织的前提下利用热镀锌产线制备出要求厚度规格、力学性能满足要求、表面质量较好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以满足用户要求。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8]一种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所述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
[0009]C:0.06~0.12%,Si:0.10~0.40%,Mn:1.50~1.90%,P≤0.025%,S≤0.015%,Mo:0.20~0.33%,Nb:0.020~0.05%,Ti:0.030~0.080%,Als:0.010~0.070%,N≤0.0050%,其余元素是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0]进一步地,所述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
[0011]C:0.07~0.10%,Si:0.15~0.30%,Mn:1.65~1.80%,Mo:0.20~0.28%,N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6~0.12%,Si:0.10~0.40%,Mn:1.50~1.90%,P≤0.025%,S≤0.015%,Mo:0.20~0.33%,Nb:0.020~0.05%,Ti:0.030~0.080%,Als:0.010~0.070%,N≤0.0050%,其余元素是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组成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7~0.10%,Si:0.15~0.30%,Mn:1.65~1.80%,Mo:0.20~0.28%,Nb:0.025~0.040%,Ti:0.030~0.055%,Als:0.030~0.060%,P≤0.020%,S≤0.010%,N≤0.004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微观组织由25~30%的铁素体、15~20%马氏体和50~60%的贝氏体构成,其屈服强度为570~720MPa,抗拉强度为810~890MPa,伸长率A
80
值为13.5~18.0%,扩孔率为65~85%。4.一种如权利要求1
‑
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冶炼工序:根据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化学成分进行冶炼,通过铸造获得板坯;步骤二、热轧工序:将板坯经过加热、除鳞、粗轧、精轧和层流冷却后获得热轧卷,即热轧带钢;步骤三、酸洗工序:将热轧带钢经过开卷、拉矫破鳞及调控板形后,进行浅槽紊流酸洗,获得酸洗带钢;步骤四、热镀锌工序:将酸洗带钢经过热镀锌后,制得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加热过程的加热温度为1210~1255℃;总在炉时间为280~400min,精轧开轧温度为1040~1130℃,终轧温度为860~930℃,热轧厚度为2.5~4.5mm;进入精轧机组前利用热卷箱将带头带尾进行调整;分别在粗轧入口和精轧入口进行高压水除鳞处理,高压水的压力均为18~22MPa,粗轧入口和精轧入口的除鳞水量分别为540m3/h和450m3/h,喷嘴与板坯/带坯的距离分别为120mm和90mm。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780MPa级热基镀锌复相钢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灿生,郑之旺,常智渊,郑昊青,苏冠侨,王亮赟,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