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2571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养殖工船起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包括:吸鱼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吸鱼筒,通过进鱼管与养殖舱底部连接;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吸鱼筒内部;海水泵,将养殖舱内的鱼水混合物抽取至吸鱼筒内;储鱼箱,与吸鱼筒的排鱼口连通;排空泵,与吸鱼筒的底部连接,排鱼结束后,所述排空泵将所述吸鱼筒内剩余海水全部排出;海水泵从吸鱼筒内抽水,鱼水混合物一起进入吸鱼筒,海水被海水泵抽至舷外,渔获被截流在吸鱼筒内;吸鱼筒内渔获达到一定量后,提升组件将吸鱼筒内的渔获提升至排鱼口,并在提升过程中实现鱼水分离,在高处渔获滑至排鱼管,完成一次起捕操作,可设置多个吸鱼筒交替进行吸鱼、排鱼操作。排鱼操作。排鱼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工船起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深远海养殖业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世界渔业发达国家发展深远海养殖工程装备的主要途径是构建大型养殖网箱和浮式养殖平台,其中浮式养殖平台以专业化大型养殖工船为代表。
[0003]对于一艘十万吨级的养殖工船来说,每个养殖舱的养殖水体深度可达15m,养成鱼可达100多t,如何有效聚鱼以及高效自动起捕成为养殖工船面临的一个技术问题。
[0004]目前在起捕过程中普遍使用的真空式吸鱼泵和离心式吸鱼泵,受限于其工作原理,吸程较低,一般不超过7m。另外,真空式吸鱼泵和离心式吸鱼泵使用的前提条件是,需提前使用网具将鱼聚集在一起使其达到一定的鱼水密度,否则吸鱼效率极低。
[0005]因此,开发一种大吸程、起捕效率高的起捕系统成为养殖工船起捕设备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去聚鱼步骤、实现大吸程起捕的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包括:
[0008]吸鱼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吸鱼筒,所述吸鱼筒通过进鱼管与养殖舱底部连接;
[0009]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吸鱼筒内部,用于将所述吸鱼筒内的渔获提升至所述吸鱼筒的排鱼口处;
[0010]海水泵,与所述吸鱼筒的排水口连接,将所述养殖舱内的鱼水混合物抽取至所述吸鱼筒内,所述吸鱼筒内的鱼水混合物超过所述吸鱼筒的所述排水口时,超出所述排水口的海水通过所述海水泵排出至舷外;
[0011]储鱼箱,与所述吸鱼筒的排鱼口连通,用于存储所述吸鱼筒内排出的渔获;
[0012]排空泵,与所述吸鱼筒的底部连接,排鱼结束后,所述排空泵将所述吸鱼筒内剩余海水全部排出。
[0013]本技术方案中,吸鱼筒组件中的每个吸鱼筒均与养殖舱连通,海水泵从吸鱼筒内抽水,鱼水混合物一起进入吸鱼筒,海水被海水泵抽至舷外,渔获被截流在吸鱼筒内;吸鱼筒内渔获达到一定量后,采用提升组件将吸鱼筒内的渔获提升至高处的排鱼口,并在提升过程中实现鱼水分离,在高处渔获滑至排鱼管,从而完成一次起捕操作,为提高起捕效率,可设置多个吸鱼筒交替进行吸鱼、排鱼操作。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组件的结构,包括:
[0015]托鱼盘,设置在所述吸鱼筒内部,用于提升渔获,所述托鱼盘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在提升过程中实现鱼水分离;
[0016]升降绳,固定在所述托鱼盘的四周,将所述托鱼盘稳定地移动,不发生偏重翻转;
[0017]电机,为正反转电机,设置在所述吸鱼筒内部的顶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绳连接;
[0018]所述电机正转时,所述升降绳回收,所述升降绳带动所述托鱼盘向上移动;所述电机反转时,所述升降绳下放,所述升降绳随所述托鱼盘下降。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鱼筒的底部设置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设置有排空阀,所述排空管与所述排空泵的进水管连接。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鱼筒的排水口上设置有拦鱼网,防止吸鱼筒内的渔获从排水口进入所述海水泵内。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鱼筒上进鱼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排水口100

300mm,以便鱼类进入吸鱼筒后不受排水口剧烈扰动的水流干扰,快速向吸鱼筒底部游去,避免鱼类之间因水流剧烈扰动造成碰撞摩擦而损伤。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鱼筒的进鱼口低于所述养殖舱底部的出鱼口,便于所述养殖舱内所有的鱼水混合物均能进入吸鱼筒。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吸鱼筒内部的顶部,能够避免复杂的密封结构,且所述电机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养殖舱内海水的最高液面,防止由于连通器原理,养殖舱内的海水进入所述吸鱼筒内,淹没电机,造成电机损坏。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吸鱼筒上设置有不少于2处观察孔,且所述观察孔位于所述吸鱼筒底部与所述排水口之间,便于观察吸鱼筒内的渔获分布以及密度情况。
[002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鱼筒的排水口上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为自动阀门,所述养殖舱的底部设置有出鱼管,所述出鱼管与所述吸鱼筒的进鱼管连接,所述出鱼管上设置有舱底阀,所述进鱼管上设置有进鱼阀,所述吸鱼筒的排鱼口上连接排鱼管,所述排鱼管上设置有排鱼阀,所述舱底阀、所述进鱼阀、所述排鱼阀均采用自动刀闸阀。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海水泵、所述排空泵均为离心泵。
[00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的起捕系统,海水泵从吸鱼筒内抽水,鱼水混合物一起进入吸鱼筒,海水被海水泵抽至舷外,渔获被截流在吸鱼筒内;吸鱼筒内渔获达到一定量后,采用提升组件将吸鱼筒内的渔获提升至高处,并实现鱼水分离,在高处渔获滑至排鱼管,从而完成一次起捕操作。为提高起捕效率,可使用多个吸鱼筒交替进行吸、排鱼操作;
[0028]整个吸鱼、排鱼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可实现大吸程起捕,省去聚鱼步骤。
附图说明
[00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
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中起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0、养殖舱;11、舱底阀;12、出鱼管;20、海水泵;21、进水管;22、出水管;30、第一吸鱼筒;31、第一电机;32、第一排鱼管;321、第一排鱼阀;322、第一排鱼口;33、第一升降绳;34、第一排水管;341、第一排水阀;342、第一排水口;35、第一拦鱼网;36、第一进鱼管;361、第一进鱼阀;362、第一进鱼口;37、第一观察孔;38、第一托鱼盘;39、第一排空管;391、第一排空阀;40、第二吸鱼筒;41、第二电机;42、第二排鱼管;422、第二排鱼口;421、第二排鱼阀;43、第二升降绳;44、第二排水管;441、第二排水阀;442、第二排水口;45、第二拦鱼网;46、第二进鱼管;461、第二进鱼阀;462、第二进鱼口;47、第二观察孔;48、第二托鱼盘;49、第二排空管;491、第二排空阀;50、储鱼箱;60、排空泵;61、排空泵进水管;62、排空泵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鱼筒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吸鱼筒,所述吸鱼筒通过进鱼管与养殖舱底部连接;提升组件,设置于所述吸鱼筒内部,用于将所述吸鱼筒内的渔获提升至所述吸鱼筒的排鱼口处;海水泵,与所述吸鱼筒的排水口连接,将所述养殖舱内的鱼水混合物抽取至所述吸鱼筒内,所述吸鱼筒内的鱼水混合物超过所述吸鱼筒的所述排水口时,超出所述排水口的海水通过所述海水泵排出至舷外;储鱼箱,与所述吸鱼筒的排鱼口连通,用于存储所述吸鱼筒内排出的渔获;排空泵,与所述吸鱼筒的底部连接,排鱼结束后,所述排空泵将所述吸鱼筒内剩余海水全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的结构,包括:托鱼盘,设置在所述吸鱼筒内部,用于提升渔获,所述托鱼盘上设置有多个漏水孔,在提升过程中实现鱼水分离;升降绳,固定在所述托鱼盘的四周,将所述托鱼盘稳定地移动,不发生偏重翻转;电机,为正反转电机,设置在所述吸鱼筒内部的顶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升降绳连接;所述电机正转时,所述升降绳回收,所述升降绳带动所述托鱼盘向上移动;所述电机反转时,所述升降绳下放,所述升降绳随所述托鱼盘下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工船养殖舱起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鱼筒的底部设置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上设置有排空阀,所述排空管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树坡崔铭超徐志强张耀明谭永明谌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