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255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该方法如下:选用合适的基板,对基板表面进行打磨。给基板进行预热,使基板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调试好等离子电弧设备的电流,选定送丝速度以及焊接速度参数;调整电弧焊枪和激光出射头的相对位置,并设定电弧电流脉冲与激光脉冲的协同工作模式,在熔池后方附加两道对称的分时扫描激光热源,尾部再附加一道水平横向扫描的激光热源,激光器出射特定参数的激光束,同时引弧使电弧开始工作、金属丝材开始送丝,开始成形制造至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增材过程中采用电弧和激光两种不同的热源,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热源的能量,以达高沉积效率的同时还可以精美的控制焊道的形状。道的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三维成形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逐层堆积建造,最终制造出结构性能优异的实物产品的先进制造技术,并且是被誉为有望产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经过短短数十余年的时间,这一技术已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航空航天、微小结构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金属构件增材制造的技术基础是焊接/连接,近20年来,国内外增材制造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是由早期的激光快速成形光敏树脂等非金属材料制品向金属结构件的成形制造发展;其二是把激光、电子束、电弧等高能束流热源的柔性和焊接成形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金属结构订制式无模制造,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0003]增材制造优势在于制造周期短、适合单件个性化需求、大型薄壁件制造、钛合金等难加工易热成形零件制造、结构复杂零件制造,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产品开发阶段,计算机外设发展和创新教育上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目前,增材制造技术是传统大批量制造技术的一个补充,相对于传统制造技术还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金属构件的增材制造应用于产品研发,还存在使用成本高、制造效率低、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等问题。其工艺与装备研发也尚不充分,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应用。
[0004]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可控参数多、力学性能良好、金属材料的适用性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成型精度与净成型零件有一定的差距、残余应力较大、熔池可控性不好等。在传统焊接技术中,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具有焊接焊接电流大、焊接效率较高等优点,但电弧不稳定,成形过程中熔池容易外溢和塌陷;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稳定,但焊接电流小,焊接效率低。
[0005]电弧用于增材制造具有热效率高、熔滴沉积率高等优点,但电弧的热输入较高,容易造成金属结构内部晶粒组织粗大。开放的气体保护电弧作用环境也容易在成形过程形成气孔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其能够拓宽焊道,降低焊道余高,大幅提高结构致密度,提高熔池尾部的异质形核率,促进均匀形核,使熔池凝固过程晶粒生长得以显著细化。
[0007]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利用电弧热源提供熔化金属丝材、形成熔滴和金属材料结构成形所需要的主要能量,借助高频脉冲
激光能量振荡熔池,使得熔池变宽,焊道也随之变宽。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选用钛合金作为基板,并用砂轮机对基板表面需要增材的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的打磨,去除表面的一些污渍和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去除氧化层;然后给基板进行预热,使基板整体温度均匀达到预定温度;
[0009]步骤2,调试好两个激光器的功率和扫描模式、等离子电弧增材设备的电流电压,选定激光器出射功率、保护气体种类和气流量、送丝方式和送丝速度以及焊接速度等参数;
[0010]步骤3,调整电弧焊枪和激光出射头的相对位置,并设定电弧电流脉冲与激光脉冲的协同工作模式,在熔池后方附加两道对称的分时扫描激光热源,在两道分时扫描激光尾部再附加一道横向扫描的激光热源;两道对称激光扫描热源包含在电弧熔池内部,并且在熔池尾部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位置,两道激光热源的宽度应比电弧熔池宽度小;最后面的横向扫描激光应在分时扫描激光的下方,并且横跨整个拓宽后的熔池宽度;
[0011]步骤4,输送氩气,让整个增材过程中杜绝与空气的接触。启动等离子弧增材成形制造程序,使激光器工作,出射特定参数的激光束,同时引弧使电弧开始工作、金属丝材开始送丝,形成一定宽度的熔池;电弧熔池的宽度4mm≤B1/2≤5mm,复合激光后熔池宽度8mm≤B2/2≤11mm;
[0012]步骤5,让整个增材设备按照预定好的路线不断前进增材,直到形成一道完整的焊道;
[0013]步骤6,重复步骤5的操作,直到整个构件成形;
[0014]步骤7,将增材好的构件在氩气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
[0015]进一步的,步骤1和步骤7中基板的预热处理具体为以下几个流程:
[0016]在开始增材前,将基板进行预热,使基板在30分钟内预热至200~300℃,保温5~10min后进行增材;
[0017]增材过程中,为了提高构件的力学性能,降低持续热输入带来的热积累进而产生粗大柱状晶的问题,采用在基板下方增加冷却液循环系统方式辅助散热;
[0018]增材结束后,将基板温度调至100~200℃范围内,保持在30~50min后停止,消除残余应力。
[0019]进一步的,步骤2中,为了实现不同直径焊丝的增材,等离子电弧的参数包括等离子电弧输出功率Q
[0020]Q=U
·
I
[0021]其中电压20V≤U≤22.5V,其电压为连续输出的交流电弧电压;电流60A≤I≤200A,其电流为连续输出的直流电弧电流或交流电弧电流;
[0022]送丝速度3.0m/min≤WFS≤4.0m/min,送丝方式为同轴送丝或旁轴送丝;焊接速度6mm/s≤TS≤8mm/s;两个激光器出射功率1200W<P<4500W;等离子电弧的直径8mm≤D≤11mm。
[0023]沉积率R是反映成形效率的有效指数,沉积率越大表明效率越高;
[0024]R=πd
·
V
W
·
ρ/4
[0025]其中d是焊丝的直径,V
W
是送丝速度,ρ是焊丝的密度。由公式可以知道对于给定的丝材,沉积率取决于送丝速度,而送丝速度必须与热源能量相匹配以保障丝材能够及时被融化,多个热源就可以使得送丝速度更大,从而增材效率更高。
[0026]进一步的,步骤3中调整电弧焊枪和分时扫描激光出射头的相对位置,使得电弧出射方向沿铅锤线分布,分时扫描激光出射方向与电弧出射方向夹角为0~5
°
,尾部横向扫描激光出射方向与电弧出射方向夹角为10~15
°
,且以工作台前进方向为参照,电弧热源作用点在前,分时扫描激光出射作用点在中间,尾部横向扫描激光在后,使得激光能量作用于电弧熔池尾部区域。
[0027]进一步的,步骤3中调整光弧间距,即电弧熔化焊丝位置与分时扫描激光束之间的距离H,两者之间距离如果过大则会形成两个热源,形成的焊道就可能出现断裂的焊珠或者中间内部形成裂纹空洞等缺陷,距离较小则激光出射头可能与电弧焊枪向撞且能量池重叠过大,削弱扩大焊道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距离:熔池长度L≤H≤4L/5+激光扫描长度M/2,12mm≤L≤15mm,8mm≤M≤10mm,所以12.00mm≤H≤17.00mm。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选用钛合金作为基板,并用砂轮机对基板表面需要增材的区域进行一段时间的打磨,去除表面的一些污渍和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去除氧化层;然后给基板进行预热,使基板整体温度均匀达到预定温度;步骤2,调试好两个激光器的功率和扫描模式、等离子电弧增材设备的电流电压,选定激光器出射功率、保护气体种类和气流量、送丝方式和送丝速度以及焊接速度参数;步骤3,调整电弧焊枪和激光出射头的相对位置,并设定电弧电流脉冲与激光脉冲的协同工作模式,在熔池后方附加两道对称的分时扫描激光热源,在两道分时扫描激光尾部再附加一道横向扫描的激光热源;两道对称激光扫描热源包含在电弧熔池内部,并且在熔池尾部的左右两边的边缘位置,两道激光热源的宽度应比电弧熔池宽度小;最后面的横向扫描激光应在分时扫描激光的下方,并且横跨整个拓宽后的熔池宽度;步骤4,输送氩气,让整个增材过程中杜绝与空气的接触;启动等离子弧增材成形制造程序,使激光器工作,出射特定参数的激光束,同时引弧使电弧开始工作、金属丝材开始送丝,形成一定宽度的熔池;电弧熔池的宽度4mm≤B1/2≤5mm,复合激光后熔池宽度8mm≤B2/2≤11mm;步骤5,让整个增材设备按照预定好的路线不断前进增材,直到形成一道完整的焊道;步骤6,重复步骤5的操作,直到整个构件成形;步骤7,将增材好的构件在氩气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电弧与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7中,基板的预热处理具体为以下几个流程:在开始增材前,将基板进行预热,使基板在30分钟内预热至200~300℃,保温5~10min后进行增材;增材过程中,为了提高构件的力学性能,降低持续热输入带来的热积累进而产生粗大柱状晶的问题,采用在基板下方增加冷却液循环系统方式辅助散热;增材结束后,将基板温度调至100~200℃范围内,保持在30~50min后停止,消除残余应力,进一步提升所得构件的性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为了实现不同直径焊丝的增材,所述等离子电弧的参数包括等离子电弧输出功率QQ=U
·
I其中电压20V≤U≤22.5V,其电压为连续输出的交流电弧电压;电流60A≤I≤200A,其电流为连续输出的直流电弧电流或交流电弧电流;送丝速度3.0m/min≤WFS≤4.0m/min,送丝方式为同轴送丝或旁轴送丝;焊接速度6mm/s≤TS≤8mm/s;两个激光器出射功率1200W<P<4500W;等离子电弧的直径8mm≤D≤11mm;沉积率R是反映成形效率的有效指数,沉积率越大表明效率越高;R=πd
·
V
W
·
ρ/4其中d是焊丝的直径,V
W
是送丝速度,ρ是焊丝的密度;由公式知道对于给定的丝材,沉积率取决于送丝速度,而送丝速度必须与热源能量相匹配以保障丝材能够及时被融化,多个
热源就使得送丝速度更大,从而增材效率更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电弧与双激光复合热源实现超宽超薄焊道的增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调整电弧焊枪和分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顺张欢卢军勇顾介仁王克鸿周琦彭勇黄勇刘捷李一男周杰薛鹏冯曰海章晓勇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