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2549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它属于碳化硅技术领域,包括水处理箱和压滤机,水处理箱外侧设有控制器,水处理箱内依次设为中和室、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和过滤室,中和室上端连通有药液箱,第一絮凝室连接有絮凝剂A箱,第二絮凝室连接有絮凝剂B箱,中和室内安装有与第一水泵相配合的检测组件,第一絮凝室与第二絮凝室之间设有上开口连通,第二絮凝室与沉淀室之间设有下开口,沉淀室与过滤室之间设有连通口连通,过滤室设有出水口,第一絮凝室下端、第二絮凝室下端和沉淀室下端均设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阀,控制器分别与中和室、第一水泵、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和压滤机电连接。滤机电连接。滤机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碳化硅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碳化硅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碳化硅污水中含有碳化硅微粉,溶于水的碳化硅微粉既会污染环境,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中和、沉淀后,通过压滤机持续工作对沉淀后的碳化硅微粉进行回收,但是由于碳化硅污水中微粉的含量较少,压滤机需要隋大量污水进行处理、工作的负荷较高,造成污水中碳化硅微粉回收的性价比较低、甚至亏损,同时压滤机的高负荷工作会导致设备的磨损加剧,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水处理箱可持续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沉淀室的设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凝聚的碳化硅微粉会在沉淀室后聚集,不好碳化硅微粉的水经过滤室过滤后外排,使水处理箱内留存污水的碳化硅含量升高,碳化硅含量升高后的污水采用压滤机进行过滤,可有效提高压滤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压滤机的工作时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箱和压滤机,所述水处理箱外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水处理箱内依次设为中和室、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和过滤室,所述中和室上端连通有药液箱,所述第一絮凝室连接有絮凝剂A箱,所述第二絮凝室连接有絮凝剂B箱,所述中和室与第一絮凝室之间设有第一水泵连通,所述中和室内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水泵相配合的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水泵与检测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室靠近第二絮凝室一侧的上端设有上开口,所述第二絮凝室靠近沉淀室的一侧的下端设有下开口,所述沉淀室靠近过滤室一侧的上端设有连通口,所述过滤室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絮凝室下端、第二絮凝室下端和沉淀室下端均设有与所述压滤机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中和室、第一水泵、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和压滤机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中和室、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均设有混合搅拌组件,所述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与沉淀室内还设有破碎搅拌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混合搅拌组件包括混合驱动轴,所述混合驱动轴一端穿过所述水处理箱连接有混合电机,所述混合驱动轴另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所述混合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破碎搅拌组件包括两拼平行设置的破碎搅拌轴,所述破碎搅拌轴一端穿过所述水处理箱连接有破碎电机,所述破碎搅拌轴另一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破碎叶片,所述破碎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两所述破碎搅拌轴分布在对应所述第一絮凝室、第二絮
凝室与沉淀室内上下两端的异侧。
[0009]优选的,所述中和室内的所述混合驱动轴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絮凝室与第二絮凝室内的所述混合驱动轴与破碎搅拌轴均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混合驱动轴与破碎搅拌轴相互平行,所述沉淀室内的破碎搅拌轴也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设为水位传感器与PH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PH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沉淀室内还设有辅助输送机构,所述辅助输送机构包括连通所述过滤室与沉淀室的第二水泵,位于所述沉淀室内的所述第二水泵一端连接有长度可调节的水管,所述第二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沉淀室上还设有用于观察水管位置的观察口。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0013]本技术中通过对水处理箱进行不同功能区的设计,可使碳化硅微粉进行逐步沉降,利用水处理箱内留存污水中碳化硅微粉含量的升高,利于污水中碳化硅微粉的集中处理,既可以提高压滤机的工作效率,又可以降低压滤机的工作负荷,有利于提高污水中碳化硅回收的性价比,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0014]本技术中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与沉淀室内的两破碎搅拌组件位于上下两端的异侧设计,既可以利用两破碎搅拌组件对对应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与沉淀室内沉淀的碳化硅微粉进行破碎,方便碳化硅微粉的输送,又可以促进对应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与沉淀室内污水进行上下方向的循环流动,使污水中沉淀凝聚的碳化硅微粉破碎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压滤机、2

控制器、3

中和室、4

第一絮凝室、5

第二絮凝室、6

沉淀室、7

过滤室、8

药液箱、9

絮凝剂A箱、10

絮凝剂B箱、11

第一水泵、12

出料管、13

混合搅拌组件、14

破碎搅拌组件、15

水位传感器、16

PH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箱和压滤机1,所述水处理箱外侧设有控制器2,所述水处理箱内依次设为中和室3、第一絮凝室4、第二絮凝室5、沉淀室6和过滤室7,所述中和室3上端连通有药液箱8,利用控制器2控制药液箱8内药液的滴入,所述第一絮凝室4连接有絮凝剂A箱9,所述第二絮凝室5连接有絮凝剂B箱10,所述中和室3与第一絮凝室4之间设有第一水泵11连通,所述中和室3内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水泵11相配合的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水泵11与检测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设为水位传感器15与PH传感器16,所述水位传感器15与PH传感器16均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利用水位传感器15与PH传感器16的数值的设定,所述控制器2可对中和室3内满足水位与PH 设定的污水通过第一水泵11导入第一絮凝室4,所述第一絮凝室4靠近第二絮凝室5一侧的上端设有上开口,所述第二絮凝室5靠近沉淀室6的一侧的下端设有下开口,所述沉淀室6靠近过滤室7一侧的上端设有连通口,所述过滤室7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絮凝室4下端、第二
絮凝室5下端和沉淀室6下端均设有与所述压滤机1连通的出料管12,所述出料管12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2电连接的控制阀,所述控制器2分别与所述中和室3、第一水泵11、第一絮凝室4、第二絮凝室5、沉淀室6和压滤机1电连接,通过对水处理箱进行不同功能区的设计,可使碳化硅微粉进行逐步沉降,利用水处理箱内留存污水中碳化硅微粉含量的升高,利于污水中碳化硅微粉的集中处理,既可以提高压滤机1的工作效率,又可以降低压滤机1的工作负荷,有利于提高污水中碳化硅回收的性价比,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0019]其中药液箱8、絮凝剂A箱9与絮凝剂B箱10上可通过设置由控制器2控制的料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水处理箱和压滤机,所述水处理箱外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水处理箱内依次设为中和室、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和过滤室,所述中和室上端连通有药液箱,所述第一絮凝室连接有絮凝剂A箱,所述第二絮凝室连接有絮凝剂B箱,所述中和室与第一絮凝室之间设有第一水泵连通,所述中和室内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水泵相配合的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水泵与检测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絮凝室靠近第二絮凝室一侧的上端设有上开口,所述第二絮凝室靠近沉淀室的一侧的下端设有下开口,所述沉淀室靠近过滤室一侧的上端设有连通口,所述过滤室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絮凝室下端、第二絮凝室下端和沉淀室下端均设有与所述压滤机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控制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中和室、第一水泵、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沉淀室和压滤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和室、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均设有混合搅拌组件,所述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与沉淀室内还设有破碎搅拌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碳化硅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混合搅拌组件包括混合驱动轴,所述混合驱动轴一端穿过所述水处理箱连接有混合电机,所述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桂英辛国栋窦宪军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凯华碳化硅微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