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45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包括腔体和浸在该腔体内冷却液中的电路板,该腔体侧壁上设有供向腔体内输送冷却液的输入管路穿过绝缘冷却介质入口和供向腔体外输送冷却液的输出管路穿过的绝缘冷却介质出口;所述腔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器组,每个散热器组包括至少一个贴在电路板热源上的散热器;各个散热器组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中的其中一个与输入管路或输出管路连通,另一个与腔体内冷却液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通过散热器对对电路板上较高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保证其散热效果,各发热器件温度一致性好。致性好。致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大数据、云时代所催生的大型超级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能源消耗,其中冷却系统能耗所占比例很大;先进、高效冷却技术的使用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当电子元器件的温度达到80℃以上时,其工作能力即迅速下降直至失效,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不仅如此,超级计算机芯片、航空电子设备、雷达电子设备及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微纳电子器件、生物芯片等发展都受到散热的制约。
[0003]浸没冷却方式,把器件甚至是整机直接浸泡在绝缘液体中,再通过液体循环或者液体蒸发相变把热量带出去。浸没式冷却系统采用绝缘冷却介质,由于冷却介质的比热容及导热系数均比空气的大,其散热效果好于强迫风冷,并且具有安全可靠、全面散热等优点。
[0004]但现有的浸没冷却方式仍无法实现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浸没冷却方式把器件甚至是整机直接浸泡在绝缘液体中,当局部热流密度过高时,仅靠浸没冷却无法实现散热。
[0005]此外,浸没冷却散热还存在发热器件温度一致性不佳以及无法实现精确控温的问题。当各发热器件功耗基本一致时,温度一致性好,但各发热器件的热功耗一般会存在较大差异,此时,各发热器件将会出现较大温差。由于浸没冷却系统内部冷却介质流动不受控制,无法实现精确控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使其能够通过控制介质流动从而实现对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以提高发热器件的散热能力和温度一致性。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包括腔体和浸在该腔体内冷却液中的电路板,该腔体侧壁上设有供向腔体内输送冷却液的输入管路穿过绝缘冷却介质入口和供向腔体外输送冷却液的输出管路穿过的绝缘冷却介质出口;所述腔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器组,每个散热器组包括至少一个贴在电路板热源上的散热器;各个散热器组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中的其中一个与输入管路或输出管路连通,另一个与腔体内冷却液连通。
[0008]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9]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中所述的各个散热器组之间通过接管并联后再与输入管路或输出管路连接。
[0010]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同一散热器组件中多个散热器通过连接管串联或混联布置。
[0011]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流道出口与输出管路连通的散热器组,其流道入
口通过入口管路与腔体内冷却液连通。
[0012]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流道入口与输入管路连通的散热器组,其流道出口通过出口管路与腔体内冷却液连通。
[0013]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所述绝缘冷却介质出口和绝缘冷却介质入口分布在腔体壁体的不同侧。
[0014]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所述绝缘冷却介质入口位于腔体侧壁上部,绝缘冷却介质出口位于腔体侧壁下部。
[0015]前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散热器组连接的出口管路远离绝缘冷却介质出口布置,入口管路远离绝缘冷却介质入口布置。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散热器对电路板上热流密度较高发热器件进行浸没散热之外的散热,以增强热流密度较高发热器件的散热强度,满足其散热需求。且本技术散热器散热和浸没散热结合,增强了腔体内冷却液的流动性,从而增强散热效果。
[0018]本技术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通过散热器对对电路板上较高发热器件进行散热,保证其散热效果,各发热器件温度一致性好。
[0019]本技术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可通过控制冷却介质流动路径,实现对各发热器件的精确控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的组成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的组成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的组成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的组成示意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腔体
[0026]2:绝缘冷却介质入口
[0027]3:绝缘冷却介质出口
[0028]4:输入管路
[0029]5:输出管路
[0030]6:第一热源
[0031]7:第二热源
[0032]8:连接管
[0033]9:第三热源
[0034]10:入口管路
[0035]11:出口管路
[0036]12:其余发热器件
[0037]13:第一散热器
[0038]14:第二散热器
[0039]15:第三散热器
[0040]16: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2]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实施例1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的组成示意图,该散热模块包括充有冷却液的腔体1和浸泡在该腔体1冷却液中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具有若干发热器件,其中热流密度较高的发热器件为热源,在该实施例中,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热流密度较高的发热器件,即该电路板上具有两个热源,分别为第一热源6和第二热源7。
[0043]所述第一热源6和第二热源7分别与第一散热器13和第二散热器14贴合,通过第一散热器13增强第一热源6的散热,通过第二散热器14增强第二热源7的散热。该电路板上除热源外的发热器件外的其余发热器件12浸泡在腔体1内的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直接散热。
[0044]所述第一散热器13和第二散热器14内的冷却液与腔体1内的冷却液相同,且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13和第二散热器14的冷却液流道通过连接管8连通,且第二散热器14的流道出口端还设有用于将其内冷却液排放至腔体1内的出口管路11。第一散热器13流道的入口端与由腔体1侧壁上的绝缘冷却介质入口2穿入的输入管路4连接,从而使得由输入管路4输送的冷却液直接进入第一散热器13内的流道内,在依次流过第一散热器13和第二散热器14后由第二散热器14流道出口端的出口管路11排放至腔体1内。
[0045]所述腔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将冷却液排出的绝缘冷却介质出口3,输出管路5通过该绝缘冷却介质出口3将腔体1内冷却液排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冷却介质出口3和绝缘冷却介质入口2分布在腔体1壁体的不同侧,且绝缘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包括腔体和浸在该腔体内冷却液中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腔体侧壁上设有供向腔体内输送冷却液的输入管路穿过绝缘冷却介质入口和供向腔体外输送冷却液的输出管路穿过的绝缘冷却介质出口;所述腔体内还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器组,每个散热器组包括至少一个贴在电路板热源上的散热器;各个散热器组的流道入口和流道出口中的其中一个与输入管路或输出管路连通,另一个与腔体内冷却液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个散热器组之间通过接管并联后再与输入管路或输出管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换热浸没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同一散热器组件中多个散热器通过连接管串联或混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长松黄胜利张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