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240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该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和透明前盖,主壳体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透明前盖盖合在容纳槽的开口上;主壳体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透明前盖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卡骨,卡骨插装于凹槽内;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一软胶圈,第一内侧壁通过第一软胶圈与第一卡骨侧壁过盈配合;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二软胶圈,第二内侧壁通过第二软胶圈与第二卡骨侧壁过盈配合。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可提高防水性能。移动终端保护壳可提高防水性能。移动终端保护壳可提高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保护壳
,具体的,涉及一种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的保护壳结构设计一般只能对移动终端的边框和背面进行包围保护,此类结构的移动终端保护壳不具有防水的功能,当使用者遇到暴雨天气、游泳或潜水活动时,其无法对移动终端进行防水保护。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市面上出现了一些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套或移动终端保护壳。一种方案是在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前壳部分与后前壳部分设置扣合结构连接,并前壳部分与后前壳部分扣合接触的位置设置弹性软胶进行防水,但是,这种方案中仅有一层防水功能,并且当壳体受到热胀冷缩影响外形尺寸变化时,或者跌落撞击变形时,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开合手机壳,从而导致前壳部分与后前壳部分的扣合位置会发生形变时,弹性软胶无法密封扣合接触的位置,防水功能会下降甚至失效,从而降低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防水性能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和透明前盖,主壳体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透明前盖盖合在容纳槽的开口上;主壳体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透明前盖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卡骨,卡骨插装于凹槽内;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一软胶圈,第一内侧壁通过第一软胶圈与第一卡骨侧壁过盈配合;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二软胶圈,第二内侧壁通过第二软胶圈与第二卡骨侧壁过盈配合。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本技术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主壳体沿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一软胶圈,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卡骨朝向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凹槽的第二软胶圈,使得凹槽可通过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以侧压钳制的方式压紧卡骨,且卡骨可以随着主壳体的形变而形变,不受环境热胀冷缩尺寸变化和跌落撞击变形等情况影响,从而确保压紧卡骨,起到密封的作用,此外,通过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可具有双重的密封防水作用,从而提高防水性能。而且,防水保护壳拆装简便,无需锁螺钉和卡扣固定。
[0007]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软胶圈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第二软胶圈设置于第二内侧壁,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相对设置。
[0008]由此可见,第一软胶圈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第二软胶圈设置于第二内侧壁,可减小
软胶圈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0009]进一步的方案中,主壳体包括软胶部和硬胶部,软胶部沿硬胶部的外周环绕设置;容纳槽和凹槽位于硬胶部,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部一体化设置。
[0010]由此可见,主壳体通过在硬胶部的外周环绕设置软胶部,可起到减震防摔的作用,同时,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部一体化设置,可便于提高密封等级和简化缩小结构尺寸空间优势。
[0011]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软胶圈设置于第一卡骨侧壁,第二软胶圈设置于第二卡骨侧壁,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相背设置。
[0012]由此可见,第一软胶圈和第二软胶圈安装于第二卡骨上,使得软胶圈随着卡骨形变,便于卡骨插入凹槽。
[0013]进一步的方案中,卡骨套装有软胶套,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套一体化设置。
[0014]由此可见,卡骨套装有软胶套,并将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与软胶套一体化设置,可便于将第一软胶圈、第二软胶圈安装在卡骨上,同时,提高密封等级和简化缩小结构尺寸空间优势。
[0015]进一步的方案中,主壳体设置有喇叭通孔、用于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的开关板和环绕设置在喇叭通孔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喇叭通孔与容纳槽相通,开关板与第一密封圈过盈配合。
[0016]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喇叭通孔、用于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的开关板和环绕设置在喇叭通孔的周向上的第一密封圈,在关闭喇叭通孔时,开关板与第一密封圈通过过盈配合,可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同时,在打开时,还可以不影响喇叭播放的音质和音量。
[0017]进一步的方案中,喇叭通孔内设置有导槽,开关板设置有导块,导块可滑动式卡装在导槽内,开关板可滑动式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
[0018]由此可见,开关板可滑动式关闭或打开喇叭通孔,可减小主壳体的体积,同时,利用导槽和导块的结构设置,可确保密封防水效果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方案中,在喇叭通孔位于容纳槽一侧的周向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向容纳槽的方向凸起。
[0020]由此可见,在喇叭通孔位于容纳槽一侧设置第二密封圈,并向容纳槽的方向凸起,可在移动终端安装到容纳槽时与移动终端的壳体抵接,从而可以起到第二层密封防水的作用,而由于移动终端的喇叭属于防水元器件,即使打开喇叭通孔的开关板有水进入移动终端的喇叭部位,也不会进入移动终端内部和容纳槽的其他位置,从而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
[0021]进一步方案中,主壳体上还设置有充电口通孔和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的堵头,堵头可插拔式插装在充电口通孔内,堵头的一部分插入容纳槽内;在主壳体与充电口通孔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卡凸,卡凸位于容纳槽内靠近开口的位置。
[0022]由此可见,设置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的堵头,可用于密封充电口通孔的同时,还可以在移动终端安装到容纳槽时,将堵头的一部分插入移动终端的充电口内,同时配合容纳槽内靠近开口位置的卡凸,可对移动终端进一步固定,避免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移动终端脱出保护壳。
[0023]进一步方案中,透明前盖包括窄边装饰件、钢化玻璃膜和吸附膜,窄边装饰件点胶安装在钢化玻璃膜的外周,吸附膜安装在钢化玻璃膜朝向容纳槽的一侧。
[0024]由此可见,透明前盖通过设置钢化玻璃膜,可便于保护移动终端,同时还可进行移动终端的操作使用,而且,在钢化玻璃膜朝向容纳槽的一侧设置吸附膜,可便于透明前盖盖合主壳体后,通过吸附膜自动吸附贴合到移动终端的屏幕上,让移动终端的显示和操作达到最佳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6]图2是本技术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7]图3是本技术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主壳体的结构分解图。
[0028]图4是本技术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前盖的结构分解图。
[0029]图5是本技术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分解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0030]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31]图7是本技术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第一实施例在主壳体和透明前盖盖合状态下凹槽与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主壳体和透明前盖,所述主壳体设置有容纳移动终端的容纳槽,所述透明前盖盖合在所述容纳槽的开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沿所述容纳槽的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透明前盖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卡骨,所述卡骨插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第一内侧壁与所述卡骨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第一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所述凹槽的第一软胶圈,所述第一内侧壁通过所述第一软胶圈与所述第一卡骨侧壁过盈配合;所述凹槽的第二内侧壁与所述卡骨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的第二卡骨侧壁之间设置有环绕所述凹槽的第二软胶圈,所述第二内侧壁通过所述第二软胶圈与所述第二卡骨侧壁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胶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软胶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软胶圈和所述第二软胶圈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软胶部和硬胶部,所述软胶部沿所述硬胶部的外周环绕设置;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硬胶部,所述第一软胶圈、所述第二软胶圈与所述软胶部一体化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胶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卡骨侧壁,所述第二软胶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卡骨侧壁,所述第一软胶圈和所述第二软胶圈相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钳制式双层防水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仁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山海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