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相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38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相分离装置,包括沉淀单元、除气单元、分离单元和取样单元,它们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沉淀单元的作用是采集离析后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样品转移至取样单元,除气单元的作用是盛装水样以及离析溶解气体,取样单元的作用是收集离析出的气体,以供分析。分离单元包括第二流量检测件、压力变送器、止回件、调节件等,分离单元分别与沉淀单元顶部与除气单元底部连接,可为取样单元的吹扫和鼓泡提供氮气。由于储样状态下除气单元与沉淀单元不连通,进而液体样品仅流入除气腔,经由鼓泡结构进行鼓泡从而充分分离样品中的气相与液相,避免液体样品流入沉淀腔后因除气腔空腔压力无法完全流入除气腔,导致液体样品无法充分分离。充分分离。充分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相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相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气体含量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获得:一是采用在线溶解气体分析仪(如在线溶解氢分析仪、在线溶解氧分析仪等)对水中的溶解气体进行在线检测;二是采用取样的方法,将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分离出来,送实验室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从而得到采集到的水样中溶解气体的含量。第二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取样装置。
[0003]公开号为CN100578187C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相分离器,其包括取样单元、用于对取样单元抽真空的真空管路和用于向取样单元输入氮气或惰性气体的鼓泡管路,所述的取样单元包括采样

除气腔,在采样

除气腔下方设有同采样

除气腔可连通或断开的除气腔,在采样

除气腔上方设有同采样

除气腔可连通或断开的取样瓶。在除气腔下部空腔中心处设有鼓泡元件。
[0004]但是,上述结构的相分离器,由于在测定水中溶解氢的含量时,尤其是在进行液体样品取样和向鼓泡结构一侧输送样品时,液体样品会首先流入沉淀腔,且在气体压力的驱动下,样品才会从沉淀腔流入除气腔中,由于除气腔中存在空气,样品无法完全流入除气腔,导致样品中气相与液无法实现充分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相分离器中液体样品无法完全流入除气腔导致样品气液相无法实现充分分离。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相分离装置,包括除气单元,沉淀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除气单元包括除气腔和鼓泡结构,所述鼓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除气腔内,所述除气腔适于容纳样品,所述沉淀单元设有沉淀腔,所述分离单元与鼓泡装置连接,所述分离单元适于与分离介质源连通,所述气液相分离装置具有所述除气腔与样品源相连通以使得样品存储在所述除气腔内的储样状态;以及,分离单元通过所述鼓泡结构以分离所述除气腔内样品中的气态介质、且气态介质经由除气腔向沉淀腔传输的分离输样状态;其中,在所述储样状态下,所述除气腔和所述沉淀腔不连通。
[0007]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除气单元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连通除气腔和外界样品源,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连通除气腔和外界,在所述储样状态下,所述除气腔通过第一管路与样品源相连通、且通过第二管路与外界连通以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形成稳流。
[0008]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除气单元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件和第一开关件,所述第一流量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上,适于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开关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通断。
[0009]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
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以及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二开关件设置在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之间,所述第一支管连通除气腔,所述第二支管与沉淀腔连通,所述第三支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共同形成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开关件适于控制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相互连通。
[0010]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分离单元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二流量检测件,所述鼓泡结构通过第三管路与分离介质源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量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适于对所述第三管路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检测。
[0011]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分离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的第三开关件,调节件,至少一个止回件和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三开关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管路的通断,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三管路内的介质流量,所述止回件被配置为阻止第三管路内的介质逆向流通,所述压力变送器适于反馈所述第三管路内的压力信息。
[0012]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还包括清排结构,所述清排结构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两端适于连通沉淀腔和清洁介质源,所述第五管路的两端适于连通除气腔和外界,所述气液相分离装置具有清洁介质源内的清洁介质通过第四管路流入沉淀腔后,经由除气腔向沉淀腔并经由第五管路向外界传输的清排状态。
[0013]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包括第四支管、第五支管、第六支管以及第四开关件,所述第四开关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支管、第五支管和第六支管之间,第四支管与除气腔连通,所述第五支管与外界连通,所述第六支管适于连通分离介质源,所述第四支管和所述第五支管共同形成所述第五管路,所述第六支管与所述第四支管共同形成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开关件适于控制所述第四支管、第五支管和第六支管的相互连通。
[0014]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清洁介质源与所述分离介质源内介质相同;和/或所述清洁介质源与所述分离介质源均为氮气源。
[0015]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三连通结构,所述第三连通结构包括第七支管、第八支管、第九支管以及第五开关件,所述第五开关件设置在所述第七支管、第八支管和第九支管之间,第七支管与氮气源连通,所述第八支管与沉淀腔连通,所述第九支管与所述除气腔连通,所述第七支管和所述第八支管共同形成所述第四管路,所述第七支管、所述第九支管和第四支管共同形成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五开关件适于控制第七支管、第八支管和第九支管之间的相互连通。
[0016]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沉淀腔还适于与负压源连通,所述气液相分离装置具有负压源对所述除气腔和所述沉淀腔抽真空的抽空状态;在所述抽空状态下,所述除气腔和所述沉淀腔连通。
[0017]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还包括取样单元,所述取样单元包括取样瓶,所述取样瓶与所述沉淀腔相连通,且在所述分离输样状态,所述沉淀腔内的气态介质向取样瓶一侧输出;所述取样瓶设置在所述负压源和所述沉淀腔之间,且通过快装接头相连通。
[0018]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沉淀单元还包括温度计,所述温度计与所述沉淀腔连接,适于反馈所述沉淀腔内介质的温度信息。
[0019]可选地,上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所述除气腔和所述沉淀腔外侧罩设有防护屏蔽
件,所述防护屏蔽件适于减少所述除气腔与所述沉淀腔内的样品介质对外界的放射性。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包括除气单元,沉淀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除气单元包括除气腔和鼓泡结构,所述鼓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除气腔内,所述除气腔适于容纳样品,所述沉淀单元设有沉淀腔,所述分离单元与鼓泡装置连接,所述分离单元适于与分离介质源连通,所述气液相分离装置具有所述除气腔与样品源相连通以使得样品存储在所述除气腔内的储样状态;以及,分离单元通过所述鼓泡结构以分离所述除气腔内样品中的气态介质、且气态介质经由除气腔向沉淀腔传输的分离输样状态;其中,在所述储样状态下,所述除气腔和所述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气单元,所述除气单元包括除气腔(11)和鼓泡结构(12),所述鼓泡装置设置在所述除气腔(11)内,所述除气腔(11)适于容纳样品;沉淀单元,所述沉淀单元设有沉淀腔(21);分离单元,所述分离单元与鼓泡装置连接,所述分离单元适于与分离介质源连通;所述气液相分离装置具有所述除气腔(11)与样品源相连通以使得样品存储在所述除气腔(11)内的储样状态;以及,分离单元通过所述鼓泡结构(12)以分离所述除气腔(11)内样品中的气态介质、且气态介质经由除气腔(11)向沉淀腔(21)传输的分离输样状态;其中,在所述储样状态下,所述除气腔(11)和所述沉淀腔(21)不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单元还包括第一管路(15)和第二管路(16),所述第一管路(15)的两端连通除气腔(11)和外界样品源,所述第二管路(16)的两端连通除气腔(11)和外界;在所述储样状态下,所述除气腔(11)通过第一管路(15)与样品源相连通、且通过第二管路(16)与外界连通以在第一管路(15)和第二管路(16)内形成稳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单元还包括第一流量检测件(13)和第一开关件(14),所述第一流量检测件(13)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15)和/或第二管路(16)上,适于对所述第一管路(15)和/或第二管路(16)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开关件(14)适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15)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结构4,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包括:第一支管(41)、第二支管(42)、第三支管(43)以及第二开关件(44),所述第二开关件(44)设置在第一支管(41)、第二支管(42)以及第三支管(43)之间,所述第一支管(41)连通除气腔(11),所述第二支管(42)与沉淀腔(21)连通,所述第三支管(43)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支管(41)和所述第三支管(43)共同形成所述第二管路(16),所述第二开关件(44)适于控制所述第一支管(41)、所述第二支管(42)和所述第三支管(43)的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还包括:第三管路(37),所述鼓泡结构(12)通过第三管路(37)与分离介质源相连通;第二流量检测件(31),所述第二流量检测件(31)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37)上,适于对所述第三管路(37)内的介质流量进行检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37)上的:第三开关件(32),所述第三开关件(32)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管路(37)的通断;调节件(33),被配置为调节所述第三管路(37)内的介质流量;至少一个止回件,被配置为阻止第三管路(37)内的介质逆向流通;压力变送器(34),适于反馈所述第三管路(37)内的压力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排结构,所述清排结构包括:第四管路(51)和第五管路(52);
所述第四管路(51)的两端适于连通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丽萍李博李庆华刘亚光赵斌于沛刘江李中熙马韦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