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232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包括主套板,所述主套板的两侧均卡接有扩展支撑板,且两个扩展支撑板的底部均连接有复合支架,两个所述复合支架的顶部均贯通连接有第三过渡管件;所述主套板中部的内侧套装有喷水盘,且喷水盘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喷头,所述喷水盘中部的内侧卡接有第一过渡管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主套板、两个扩展支撑板以及两个复合支架组成除尘装置主体框架,后续使用过程,能实现使用时扩展,提供内部通行空间和避水空间,进而降低对现场施工人员移动的干扰的同时避免场施工人员淋湿不适,而在闲置时,除尘装置主体框架可进行收缩调节,降低占地空间,优化自身的使用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装置
,具体为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施工建筑是人们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按照特定的设计蓝图,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它包括从施工准备、破土动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部生产过程。
[0003]目前在施工建筑的现场,常会出现大量灰尘悬浮飘散的现象,因此,为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经相关科研人员研究后公开一些解决方案,例如现公告号为CN217119717U的技术,其提出的一种效率高的隧道施工用除尘装置,在说明书记载了“,通过设置转动柱、轴承、齿条、L形放置座、电机、减速器、转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条板,能够使高压喷水器往复进行摆动,进而改变喷洒角度,使喷洒范围更加广泛”。
[0004]从上述公开的技术内中可看出,现有技术关于解决施工建筑的现场的大量灰尘悬浮飘散的问题的核心技术方案是晒水降尘,虽能除尘效果,但现有技术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即大量灰尘悬浮飘散产生的原因是施工建筑的现场中人员设备的移动、材料的输送所造成,晒水固然能降尘,但是水滴会使施工人员的衣服潮湿造成不适,尤其在冬季,而若在降尘过程施工人员退出施工建筑的现场,一来一回的距离移动浪费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包括主套板,所述主套板的两侧均卡接有扩展支撑板,且两个扩展支撑板的底部均连接有复合支架,两个所述复合支架的顶部均贯通连接有第三过渡管件;
[0007]所述主套板中部的内侧套装有喷水盘,且喷水盘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喷头,所述喷水盘中部的内侧卡接有第一过渡管件,且第一过渡管件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二过渡管件;
[0008]所述主套板顶部的内侧套装有动力输出设备,且动力输出设备的输出端连接在喷水盘中部的底面。
[0009]精选的,所述主套板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T形槽,且两个T形槽相互对称但互不贯通。
[0010]精选的,两个所述扩展支撑板的一侧均为T型结构,且两个扩展支撑板的一侧分别卡接在两个T形槽的内部。
[0011]精选的,所述复合支架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前后端结构均固定连接有中空管体,两个所述中空管体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管体顶部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两个所述中空管体的顶部与对应的扩展支撑板的底部焊接固定。
[0012]精选的,所述两个所述中空管体的底部均安装有行走轮,且支撑架为X形结构。
[0013]精选的,所述喷头的一端与喷水盘的顶面之间呈三十度至六十度的夹角,且喷水盘的底面与主套板的顶面不接触。
[0014]精选的,所述动力输出设备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套装在主套板中部的内侧,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的端头与喷水盘中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壳体的外侧套装有外保护壳体,且外保护壳体的内壁与伺服电机壳体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外保护壳体的底部外开放端,且伺服电机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在主套板中部的底面。
[0015]精选的,所述第一过渡管件由输水管体和输水管体一端表面固定连接的支撑座组成,且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主套板的顶面,所述输水管体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套装在喷水盘顶部的内侧。
[0016]精选的,所述第二过渡管件由伸缩折叠管和伸缩折叠管一端固定连接的过渡连接管组成,且缩折叠管的一端与第一过渡管件的一端贯通连接。
[0017]精选的,所述第三过渡管件由主输送管以及主输送管一端固定套接的两个支管组成,且两个支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中空管体贯通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所设置的主套板、两个扩展支撑板以及两个复合支架组成除尘装置主体框架,后续使用过程,能实现使用时扩展,提供内部通行空间和避水空间,进而降低对现场施工人员移动的干扰的同时避免场施工人员淋湿不适,而在闲置时,除尘装置主体框架可进行收缩调节,降低占地空间,优化自身的使用效果。
[0020]2、本技术所设置的喷水盘、喷头、动力输出设备以及第一过渡管件、第二过渡管件综合组装后,形成扩展式洒水除尘结构,后续与现有泵水设备,如水泵组合使用后,可在将水通过第二过渡管件、第一过渡管件泵输至喷水盘内部的后,由动力输出设备传动至喷水盘、喷头进行离心晒水扩散,降尘面积大的同时效率更高。
[0021]3、本技术所设置的复合支架、第三过渡管件组合后,可形成吸取集尘结构,后续与现有的吸尘设备组合使用后,可对于施工现场的灰尘进行另一种除尘作业,扩展整体装置的使用效果和实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中:1、主套板;2、扩展支撑板;3、复合支架;31、支撑架;32、中空管体;33、进气孔;4、喷水盘;5、喷头;6、动力输出设备;7、第一过渡管件;8、第二过渡管件;9、第三过渡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图2、图5,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包括主套板1,主套板1的两侧均卡接有扩展支撑板2,主套板1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T形槽,且两个T形槽相互对称但互不贯通,两个扩展支撑板2的一侧均为T型结构,且两个扩展支撑板2的一侧分别卡接在两个T形槽的内部,T形槽为主套板1与扩展支撑板2的防脱套装提供让位空间,进而保证主套板1与扩展支撑板2能往复套装安装的同时维持主套板1、扩展支撑板2组合结构的稳定性,且两个扩展支撑板2的底部均连接有复合支架3,复合支架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31,且支撑架31的前后端结构均固定连接有中空管体32,两个中空管体32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管体32顶部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33,两个中空管体32的顶部与对应的扩展支撑板2的底部焊接固定,两个中空管体32的底部均安装有行走轮,方便后续整体装置的移动,且支撑架31为X形结构,以上述的主套板1、两个扩展支撑板2以及两个复合支架3组成除尘装置主体框架,后续使用过程,能实现使用时扩展,提供内部通行空间和避水空间,进而降低对现场施工人员移动的干扰的同时避免场施工人员淋湿不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包括主套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板(1)的两侧均卡接有扩展支撑板(2),且两个扩展支撑板(2)的底部均连接有复合支架(3),两个所述复合支架(3)的顶部均贯通连接有第三过渡管件(9);所述主套板(1)中部的内侧套装有喷水盘(4),且喷水盘(4)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喷头(5),所述喷水盘(4)中部的内侧卡接有第一过渡管件(7),且第一过渡管件(7)的一端贯通连接有第二过渡管件(8);所述主套板(1)顶部的内侧套装有动力输出设备(6),且动力输出设备(6)的输出端连接在喷水盘(4)中部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板(1)两侧的内部均开设有T形槽,且两个T形槽相互对称但互不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扩展支撑板(2)的一侧均为T型结构,且两个扩展支撑板(2)的一侧分别卡接在两个T形槽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支架(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架(31),且支撑架(31)的前后端结构均固定连接有中空管体(32),两个所述中空管体(32)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管体(32)顶部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33),两个所述中空管体(32)的顶部与对应的扩展支撑板(2)的底部焊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建筑工程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中空管体(32)的底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婧雅丰美娜李晔冯喜杰樊会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天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