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假顶处理塌冒巷道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井巷施工
,具体为一种人工假顶处理塌冒巷道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影响巷道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工程地质特征、埋藏特点和施工工艺等多因素决定。一是围岩岩性差。岩性是决定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岩石强度高,支撑能力强,一般一次支护可以控制巷道变形。二是地应力影响显著。地应力与埋深成线性关系,埋深越大,地应力也越大,巷道破坏的情况就更为严重。三是受采动影响较大。巷道受采动影响、动压影响等支撑压力影响时,采动压力可达3~5倍,引起巷道的变形破坏;随着巷道周边采场的开采,工程体开挖造成支撑压力相互叠加,常常引起应力叠加集中;当应力峰值超过围岩强度时,就会使围岩发生变形、破坏。四是受断层构造影响明显。当巷道布置在断层构造区时,断层附近破碎严重,地压活动频繁,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致使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维护困难。当巷道发生严重塌冒时,破碎岩石会充满巷道,给支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安全隐患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方法进行处理,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予以研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假顶处理塌冒巷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紧靠冒顶区砌筑厚400mm的片石隔墙(3),封闭冒落区;S2:用小型地质钻机向S1的冒落区打注浆孔,并向内设置注浆管(2),并连接注浆机(4);S3:先向冒落区注入砂子,充填冒落区岩石空隙,以节约浆液;S4:注入固化剂,固化剂为水泥
‑
水玻璃浆液,在冒落区固结岩石形成人工假顶;S5:打开片石隔墙(3),在人工固结的假顶掩护下,采用短段掘砌法,穿过冒落区岩石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假顶处理塌冒巷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假顶处理塌冒巷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满岱,张国勇,刘财林,郝显福,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矿冶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