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89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其包括烟囱套、外壳体、活动导烟板、弹簧和追风装置,所述的外壳体上设置有进烟口、进风口和出烟口,进烟口位于外壳体的底部;进风口与出烟口分别位于外壳体的相反侧所述的追风装置安装在外壳体上,外壳体的进风口在追风装置的作用下正对风向,所述活动导烟板的一侧边缘与外壳体内腔底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转动连接,活动导烟板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烟囱上方外套烟囱罩,并通过活动导烟板的设置形成进风口与进烟口,有效实现大风天气烟囱内烟气正常排出,避免由于大风形成的烟气倒灌。避免由于大风形成的烟气倒灌。避免由于大风形成的烟气倒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囱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

技术介绍

[0002]民用的取暖炉子或者柴火灶的烟囱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室外风比较大时,风很容易顺着烟囱倒灌进炉膛或灶膛,使室内充满烟雾,非常不利于室内居住者的健康。目前的烟囱罩主要是防水或者防风功能,以遮挡为主。比如CN201377803Y公开了一种防倒风烟囱罩,在上方设置了一个伞形罩,在侧边固定一个多半圆形挡风板来实现防风防雨的功能,而实际上挡风板在对风遮挡后背风的一面仍然会出现扰流,影响自然排烟,所以效果并不显著。CN204063086U公开了一种顺风烟囱罩,设置了一个与竖直烟道相交接的横烟道,并加装了风翅,使烟囱方向与风向一致,避免了逆风倒灌的问题,但这个装置仍然是被动防风,对烟的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其包括烟囱套、外壳体、活动导烟板、弹簧和追风装置,所述的外壳体上设置有进烟口、进风口和出烟口,进烟口位于外壳体的底部;进风口与出烟口分别位于外壳体的相反侧;所述的追风装置安装在外壳体上;外壳体的进风口在追风装置的作用下正对风向。
[0005]所述活动导烟板的一侧边缘与外壳体内腔底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转动连接,活动导烟板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对活动导烟板施加向靠近进风口翻转的弹力。
[0006]所述活动导烟板将外壳体的内腔分隔为活动导烟板上方的导风通道,以及活动导烟板下方的导烟通道;导风通道的输入口连接至外壳体的进风口;导烟通道的输入口连接至外壳体的进烟口;导风通道的输出口与导烟通道的输出口均连接至出烟口,外壳体内腔中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活动导烟板远离外壳体的进风口的一侧。
[0007]存在气流输入外壳体的进风口的状态下,活动导烟板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向靠近导烟通道的一侧翻转,导烟通道在从输入口到输出口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
[0008]作为优选,该促进拔风的烟囱罩还包括连接杆和导风板,导风板的一侧边缘与外壳体内腔顶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转动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活动导烟板的中部转动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导风板的中部转动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采用拉伸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导烟板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外壳体的进风口固定。
[0010]作为优选,活动导烟板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无风极限位置和有风极限位置,无风极限位置下,活动导烟板通过弹簧保持位置不变,有风极限位置下,活动导烟板受到限位块的限位。在活动导烟板从无风极限位置向有风极限位置翻转的过程中,带动导风板向靠近活动导烟板的方向翻转;同时,导烟通道的输出口减小。
[0011]作为优选,该促进拔风的烟囱罩还包括轴承,所述的底板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轴承的外圈固定,所述的烟囱套的顶端与轴承的内圈固定,底板上的通孔作为进烟口。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追风装置采用追风板。追风板与外壳体固定,追风板与所述的外壳体进风口分别位于烟囱套中心轴线的相反侧。
[0013]作为优选,该促进拔风的烟囱罩还包括水平杆;水平杆的一端与追风板固定;水平杆的另一端与外壳体的顶部固定。
[0014]作为优选,该促进拔风的烟囱罩还包括引风罩,引风罩固定在外壳体的进风口,引风罩由内向外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结构。
[0015]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体包括底板、固定导烟板、侧板和顶板;相互正对设置的两块侧板的底部边缘与底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两块侧板的顶部边缘与顶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固定导烟板的两侧边缘与两块侧板的同一侧边缘分别固定,出烟口为顶板与固定导烟板之间的间隔区域,固定导烟板呈弧形,且外凸面朝向靠近导烟通道的一侧。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活动导烟板呈弧形,且外凸面朝向靠近导风通道的一侧。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在烟囱罩中设置导风通道,并将导风通道的输出口与导烟通道的输出口连接在一起,利用风力在导风通道输出口形成的高速气流使得导烟道的输出口处形成负压,从而在大风环境下加速烟囱内的烟气排出,避免现有烟囱在大风中烟气倒灌问题的出现。
[0019]2.本专利技术在烟囱罩中设置导风板,在大风时通过翻转导风板与活动导烟板,使得导风通道成输入口截面积大,输出口截面积小的风道结构,从而增大大风在通过导风通道时的流速,进一步促进导烟通道输出口处负压的形成。
[0020]3.本专利技术在烟囱罩中设置导风通道,并将导风通道的输出口与导烟通道的输出口连接在一起,利用风力在导风通道输出口形成的高速气流使得导烟道的输出口处形成负压,通过负压的产生,带动导烟通道内气体的流动,主动对烟囱的排烟内排出的烟进行扩散,同时为保持气压平衡,外界空气将流入炉膛内,使炉膛内燃烧的氧气更充足。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烟囱套;2、轴承;3、外壳体;4、限位块;5、弹簧;6、引风罩;7、顶板;8、水平杆;9、追风板;10、导风板;30、底板;31、活动导烟板;32、固定导烟板;33、侧板;7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包括烟囱套1、轴承2、外壳体3、活动导烟板31、弹簧5、引风罩6、导风板10和追风板9。烟囱套1根据烟囱的大小调节尺寸,可以套接在烟囱顶端。烟囱套1的顶端与轴承2的内圈固定。外壳体3包括底板30、固定导烟板32、侧板33和顶板7;相互正对设置的两块侧板33的底部边缘与底板30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两块侧板33的顶部边缘与顶板7的两侧边缘分别固定。固定导烟板32的两侧边缘与两块侧板33的同一侧边缘分别
固定。底板30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轴承2的外圈固定,使得烟囱套1输出的烟气能够进入外壳体3内。
[0026]外壳体3上设置有进烟口、进风口和出烟口,进烟口用于输入烟气;进风口用于输入水平气流;出烟口用于输出外壳体3内的烟气和气流。进烟口为底板30上的通孔,出烟口为顶板7与固定导烟板32之间的间隔区域;进风口与出烟口分别位于外壳体3的相反侧;引风罩6固定在外壳体3的进风口。引风罩6呈喇叭状结构,其远离外壳体3的端部的通流截面积大于靠近外壳体3的端部的通流截面积,能够起到增大外壳体3的进风口的进风量的作用。
[0027]活动导烟板31的底部边缘与底板30靠近引风罩6的边缘转动连接。导风板10的一侧边缘与顶板7靠近引风罩6的边缘转动连接。连接杆71的一端与活动导烟板31的中部转动连接。连接杆71的另一端与导风板10的中部转动连接。
[0028]活动导烟板31的两侧边缘与两块侧板33靠近引风罩6的边缘分别通过弹簧5连接,弹簧5用于对活动导烟板31提供拉力。两块侧板3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包括烟囱套(1)和外壳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导烟板(31)、弹簧(5)和追风装置;所述的外壳体(3)上设置有进烟口、进风口和出烟口;进烟口位于外壳体(3)的底部;进风口与出烟口分别位于外壳体(3)的相反侧;所述的追风装置安装在外壳体(3)上;外壳体(3)的进风口在追风装置的作用下正对风向;所述活动导烟板(31)的一侧边缘与外壳体(3)内腔底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转动连接;活动导烟板(31)与外壳体(3)之间设置有弹簧(5);弹簧(5)对活动导烟板(31)施加向靠近进风口翻转的弹力;所述活动导烟板(31)将外壳体(3)的内腔分隔为活动导烟板(31)上方的导风通道,以及活动导烟板(31)下方的导烟通道;导风通道的输入口连接至外壳体(3)的进风口;导烟通道的输入口连接至外壳体(3)的进烟口;导风通道的输出口与导烟通道的输出口均连接至出烟口;外壳体(3)内腔中固定有限位块(4);限位块(4)位于活动导烟板(31)远离外壳体(3)的进风口的一侧;存在气流输入外壳体(3)的进风口的状态下,活动导烟板(31)在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向靠近导烟通道的一侧翻转;导烟通道在从输入口到输出口的方向上截面积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其特征在于:该促进拔风的烟囱罩还包括连接杆(71)和导风板(10);导风板(10)的一侧边缘与外壳体(3)内腔顶部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转动连接;连接杆(71)的一端与活动导烟板(31)的中部转动连接;连接杆(71)的另一端与导风板的中部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5)采用拉伸弹簧;弹簧(5)的一端与活动导烟板(31)固定;弹簧(5)的另一端与外壳体(3)的进风口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拔风的烟囱罩,其特征在于:活动导烟板(31)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无风极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东江霞杨华云马建峰章芸王磊孙燕曹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