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其制备方法及路基填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52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其制备方法及路基填料方法,属于路基填料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建筑垃圾;针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包括砖混废弃物、片状废弃物和复合类废弃物,砖混废弃物包括烧结砖和混凝土,片状废弃物包括瓷砖和瓦片,复合类废弃物包括钢筋、塑料、橡胶;针对砖混废弃物进行破碎;针对片状废弃物进行破碎;针对复合类废弃物进行分拣;得到路基填料。该填料基于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该路基填料方法包括:获取待填料路基对应的道路工程中使用用途和设计速度要求条件;应用路基填料进行填料。其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较好的利用,并且,经过该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路基能够满足渗水、隔水、路基承载力的要求。基承载力的要求。基承载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其制备方法及路基填料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填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其制备方法及路基填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建筑的改造与拆建活动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烧结砖、废瓷砖、废瓦片、废混凝土块、钢筋以及弃料等。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物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总量高达10亿吨,但由于建筑垃圾中的种类繁多,其力学特性差异大、形状各异、颗粒粒径分布不均,通常被分拣、加工后应用于不同领域,应用途径分散,加工后的产品质量差,导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其制备方法及路基填料方法,其能够对建筑垃圾进行较好的利用,并且,经过该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路基能够满足渗水、隔水、路基承载力的要求,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获取建筑垃圾;
[0007]针对所述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包括砖混废弃物、片状废弃物和复合类废弃物,所述砖混废弃物包括烧结砖和混凝土,所述片状废弃物包括瓷砖和瓦片,所述复合类废弃物包括钢筋、塑料、橡胶;
[0008]针对所述砖混废弃物进行破碎,得到第一类粒状物;
[0009]针对所述片状废弃物进行破碎,得到第二类粒状物;
[0010]针对所述复合类废弃物进行分拣,得到分拣后的复合类废弃物;
[0011]根据所述第一类粒状物、第二类粒状物、分拣后的复合类废弃物,得到路基填料,其中,所述路基填料包括胶凝材料、隔水层材料、可用钢筋和减震垫层材料。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3]作为优选,针对所述第一类粒状物,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4]向所述第一类粒状物中粒径<300μm的微粉中掺入碱性激发剂,得到所述胶凝材料。
[0015]作为优选,所述碱性激发剂包括Na2O和Na2SiO3,其中,
[0016]所述Na2SiO3的模数取值范围为1.2

1.6,添加量为所述粒径<300μm的微粉质量的0.5%

3.5%。
[0017]作为优选,针对所述第一类粒状物、第二类粒状物,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8]将所述第一类粒状物、第二类粒状物按照粒状物的粒径划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其中,
[0019]所述巨粒的粒径取值范围为60mm

300mm;
[0020]所述粗粒的粒径取值范围为0.075mm

60mm;
[0021]所述细粒的粒径取值范围为<0.075mm。
[0022]作为优选,针对所述第一类粒状物,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3]按照物理指标,将所述第一类粒状物分为四个分组中的任一或者几个分组:
[0024]A组:再生骨料良好级配,其中,不均匀系数C
u
≥10,1≤曲率系数C
c
≤3,粒径>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粗粒、细粒的总质量百分含量<15%,吸水率<8%,压碎指标<8%,其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2016)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15)中A1组填料要求,其适用于重载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铁路、设计速度为200km/h的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床,压实系数≥0.96,地基系数≥150MPa/m;
[0025]B组:再生骨料粒径为间断级配或良好级配,其中,间断级配要求不均匀系数C
u
≥10,曲率系数C
c
<1或曲率系数C
c
>3;良好级配要求不均匀系数C
u
≥10,1≤曲率系数C
c
≤3;粒径>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粗粒、细粒的总质量百分含量<15%,吸水率<12%,压碎指标<12%,其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2016)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15)中路基设计规范A2组填料要求,其适用于设计速度为120

160km/h的铁路、二级公路的基床,压实系数≥0.95、地基系数≥130MPa/m;
[0026]C组:再生骨料颗粒级配无要求,粒径>20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黏土质量百分含量<30%,压碎指标<20%,其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2016)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15)中路基设计规范B1组填料要求,其适用于设计速度为120km/h的铁路,三、四级公路的基床,压实系数≥0.94、地基系数≥100MPa/m;
[0027]D组:再生骨料级配无要求,粒径>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或<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粗粒质量百分含量<30%,塑性指数I
P
≥10,液限w
L
≥40,压碎指标<20%,其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2016)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15)中路基设计规范B2组填料要求,其适用于设计速度为120km/h的铁路,三、四级公路的基床,压实系数≥0.94、地基系数≥100MPa/m。
[0028]作为优选,针对所述分拣后的复合类废弃物,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9]针对所述钢筋进行除锈和/或拉直处理,得到所述可用钢筋;
[0030]针对所述塑料、橡胶进行清洗和/或粉碎,得到所述减震垫层材料。
[0031]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由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33]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路基填料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路基填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获取待填料路基对应的道路工程中使用用途和设计速度要求条件;
[0036]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进行填料。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建筑垃圾;针对所述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包括砖混废弃物、片状废弃物和复合类废弃物,所述砖混废弃物包括烧结砖和混凝土,所述片状废弃物包括瓷砖和瓦片,所述复合类废弃物包括钢筋、塑料、橡胶;针对所述砖混废弃物进行破碎,得到第一类粒状物;针对所述片状废弃物进行破碎,得到第二类粒状物;针对所述复合类废弃物进行分拣,得到分拣后的复合类废弃物;根据所述第一类粒状物、第二类粒状物、分拣后的复合类废弃物,得到路基填料,其中,所述路基填料包括胶凝材料、隔水层材料、可用钢筋和减震垫层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类粒状物,还包括以下步骤:向所述第一类粒状物中粒径<300μm的微粉中掺入碱性激发剂,得到所述胶凝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激发剂包括Na2O和Na2SiO3,其中,所述Na2SiO3的模数取值范围为1.2

1.6,添加量为所述粒径<300μm的微粉质量的0.5%

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类粒状物、第二类粒状物,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类粒状物、第二类粒状物按照粒状物的粒径划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其中,所述巨粒的粒径取值范围为60mm

300mm;所述粗粒的粒径取值范围为0.075mm

60mm;所述细粒的粒径取值范围为<0.07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建筑垃圾的路基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类粒状物,还包括以下步骤:按照物理指标,将所述第一类粒状物分为四个分组中的任一或者几个分组:A组:再生骨料良好级配,其中,不均匀系数C
u
≥10,1≤曲率系数C
c
≤3,粒径>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粗粒、细粒的总质量百分含量<15%,吸水率<8%,压碎指标<8%,其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2016)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15)中A1组填料要求,其适用于重载铁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铁路、设计速度为200km/h的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床,压实系数≥0.96,地基系数≥150MPa/m;B组:再生骨料粒径为间断级配或良好级配,其中,间断级配要求不均匀系数C
u
≥10,曲率系数C
c
<1或曲率系数C
c
>3;良好级配要求不均匀系数C
u
≥10,1≤曲率系数C
c
≤3;粒径>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粗粒、细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平李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盛诺艾普绿色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