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防爆电动执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30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型防爆电动执行机构,整机由动力部分、主传动部分、“反馈传动部分、力矩过载保护部分、手动操作离合部分、行程限制及报警部分、智能控制单元以及隔爆壳体部分组成。蜗轮和手轮均与传动轴可相对转动,扳动转换柄,齿条推动拨环将支板支起,离合器与手轮啮合;电动时蜗轮旋转拨倒支板,离合器在弹簧作用下与蜗轮啮合自动进入电动状态。实现安全离合切换;智能控制单元为电控部分核心,隔爆壳体部分由罩壳与底座组成,输出轴内孔与阀杆或其他减速器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具有良好的防爆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自动化仪表
,尤其是一种智能型防爆电动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自动化仪表产品需求量增长迅猛。国内市场销售额以年均8%的比例递增,其中执行机构产品年市场份额已达40亿以上。仪器仪表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发展方向上紧跟国际步伐。 然而,我国在机电一体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工业仪表方面起步较晚。虽然热工仪表智能化的设想早已出现,人们也曾经历过多次尝试,但终因电子元器件及其装置的性能、质量及可靠性等未过关而屡遭失败。而随着集成电路、大功率晶闸管以及微型计算机日益完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体积日趋减小。使得机-电一体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找到了可靠的基础,产生了新的生长点,使得这一技术思想的实现具有了物质保证。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化电动执行机构产品。而国际上机电一体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执行机构已相当成熟,如德国的"西博思"、"奥马""德瑞默",英国的"罗托克",美国的"里米托克"等品牌产品。长期以来凭借着其性能、质量和品牌优势占据着国内自动化仪表高端市场,被大型冶金、电力,石化等工业领域列为必选产品。这一垄断格局的形成不仅使我们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国内技术进步与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限制了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我们感受到进口产品虽然技术含量高,产品性能与可靠性呈优势,但价格昂贵,许多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而且进口产品还存在着供货期限、备品备件的提供与售后服务以及工况适应性、使用专业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弊端限制了高端产品的广泛应用与推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能源、环保等问题的凸显,冶金、电力等工业部门正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钢厂、电厂改建扩建项目不断实施,锅炉、机组的装机容量大幅度提高。国内市场对高端执行机构产品的需求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目前国内同类产品大多处于中低档水平,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也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型防爆电动执行机构,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现场使用的"环境干扰问题"。当输入信号中断时,执行机构能够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保位方式全开、全关或保持原位自动执行,避免了误动作。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型防爆电动执行机构,整机由动力部分、主传动部分、"反馈传动部分、力矩过载保护部分、手动操作离合部分、行程限制及报警部分、智能控制单元以及隔爆壳体部分组成,动力部分由电动机14与分相电容器13组成,作为机构的动力源;主传动部分主传动链由第一级蜗轮副第二级蜗轮副组成,完成机构降速、增力的动力传递;反馈传动部分由一级平齿轮25变速后传至电位器9和行程开关7,获得机-电转换需要的转角范围;力矩过载3保护部分由位移碟簧5、保护机构26与保护开关4组成,其动作原理为第二蜗杆1承载时 压縮位移碟簧5产生轴向位移,通过机构转换旋转凸轮片,机构过载时调好的凸轮片压下 开关切断电源实现保护;手动操作离合部分其动作原理为第一蜗轮16和手轮18均与传 动轴23可相对转动,二者只有通过与传动轴花键连接、可轴向滑动的离合器17啮合才能传 递扭矩,扳动转换柄22,齿条21推动拨环20将支板27支起,离合器与手轮18啮合,进入手 动操作状态;电动时第一蜗轮16旋转拨倒支板27,离合器17在弹簧19作用下与蜗轮啮合 自动进入电动状态。实现安全离合切换;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11为电控部分核心, 其作用为信号处理、位移校正、行程标定、电机驱动、状态显示等;隔爆壳体部分由罩壳10 与底座6组成,其各接合面防护等级IP65;防爆类型Exd II BT3 ;各圆筒隔爆接合面参数 L > 12. 5ic < 0. 15 ;各平面隔爆接合面参数L > 12. 5 ic < 0. 10 ;输出部分由输出轴 3与安装法兰2组成,输出轴3内孔与阀杆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 来困扰现场使用的"环境干扰问题"。当输入信号中断时,执行机构能够按照用户预先设定 的保位方式全开、全关或保持原位自动执行,避免了误动作,提高了安全性。具有良好的防 爆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第二蜗杆,2、安装法兰,3、输出轴,4、力矩开关,5、位移碟簧,6、底座,7、行程开 关,8、接线端子,9、电位器,10、罩壳,11、智能控制单元,12、显示窗,13、电容器,14、电动机, 15、第一蜗杆,16、第一涡轮,17、离合器,18、手轮,19、弹簧,20、拨环,21、齿条,22、转换柄, 23、传动轴,24、第二涡轮,25、平齿轮,26、保护机构,27、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第二蜗杆1、安装法兰2、输出轴3、力矩开关4、,位移碟 簧5、底座6、行程开关7、接线端子8、电位器9、罩壳10、智能控制单元11、显示窗12、电容 器13、电动机14、第一蜗杆15、第一涡轮16、离合器17、手轮18、弹簧19、拨环20、齿条21、 转换柄22、传动轴23、第二涡轮24、平齿轮25、保护机构26、和支板27构成。 本技术整机由动力部分、主传动部分、"反馈传动部分、力矩过载保护部分、手 动操作离合部分、行程限制及报警部分、智能控制单元以及隔爆壳体部分组成,动力部分 由电动机14与分相电容器13组成,作为机构的动力源;主传动部分主传动链由第一级蜗 轮副第二级蜗轮副组成,完成机 构降速、增力的动力传递;反馈传动部分由一级平齿轮25变速后传至电位器9和行程开 关7,获得机-电转换需要的转角范围;力矩过载保护部分由位移碟簧5、保护机构26与保 护开关4组成,其动作原理为第二蜗杆1承载时压縮位移碟簧5产生轴向位移,通过机构转 换旋转凸轮片,机构过载时调好的凸轮片压下开关切断电源实现保护;手动操作离合部分 其动作原理为第一蜗轮16和手轮18均与传动轴23可相对转动,二者只有通过与传动轴花 键连接、可轴向滑动的离合器17啮合才能传递扭矩,扳动转换柄22,齿条21推动拨环20将支板27支起,离合器17与手轮18啮合,进入手动操作状态;电动时第一蜗轮16旋转拨倒支板,离合器17在弹簧19作用下与蜗轮啮合自动进入电动状态。实现安全离合切换;智能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11为电控部分核心,其作用为信号处理、位移校正、行程标定、电机驱动、状态显示等;隔爆壳体部分由罩壳10与底座6组成,其各接合面防护等级IP65 ;防爆类型ExdlIBT3 ;各圆筒隔爆接合面参数L > 12. 5 ic < 0. 15 ;各平面隔爆接合面参数L > 12. 5 ic < 0. 10 ;输出部分由输出轴3与安装法兰2组成,输出轴内孔与阀杆连接。执行机构的控制单元采用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即片上系统技术。该技术采用高集成度设计,把原先许多位处理器片外的功能全部集成到了小体积的芯片内。从而具备了体积縮减、功能强大、可靠性更高的优势。采用模块化结构,融入EMA抑制技术以及硬件WATCHDOG和软件冗余、陷阱、数字滤波等安全保护技术;采用新型单片开关电源确保仪表可在较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智能型防爆电动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整机由动力部分、主传动部分、反馈传动部分、力矩过载保护部分、手动操作离合部分、行程限制及报警部分、智能控制单元以及隔爆壳体部分组成,动力部分:由电动机(14)与电容器(13)组成,作为机构的动力源;主传动部分:主传动链由第一蜗杆(15)与第一蜗轮(16)及第二蜗杆(1)与第二蜗轮(24)组成;反馈传动部分:由平齿轮(25)变速后传至电位器(9)和行程开关(7),力矩过载保护部分:由位移碟簧(5)、保护机构(26)与保护开关(4)组成,第二蜗杆(1)承载时压缩位移碟簧(5)产生轴向位移,通过机构转换旋转凸轮片,机构过载时调好的凸轮片压下开关切断电源实现保护;手动操作离合部分:第一蜗轮(16)和手轮(18)均与传动轴(23)可相对转动;齿条(21)推动拨环(20)将支板(27)支起,离合器(17)与手轮(18)啮合,电动时第一蜗轮(16)旋转拨倒支板(27),离合器(17)在弹簧(19)作用下与蜗轮啮合自动进入电动状态;隔爆壳体部分由罩壳(10)与底座(6)组成,输出部分由输出轴(3)与安装法兰(2)组成,输出轴(3)内孔与阀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琴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利嘉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