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资源协同承载力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06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

水资源协同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水文
,具体为一种生态

水资源协同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承载力最初的含义是指建筑物不发生破坏时的最大荷载能力。为了衡量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干扰强度,判断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途径,承载力的概念已经从工程力学领域拓展至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等多个领域。以往的研究以及实践过程中,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承载力是分开进行评价的。在生态承载力评价时,并没有或者只考虑了个别水资源相关指标;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时,也只是片面考虑了植被蒸腾或者蒸散发等极少数指标。
[0003]从本质上讲,水资源与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上的交换或转移。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时空间分异格局直接关系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变化又会通过蒸腾作用、产汇流变化、水土流失等过程直接或者间接改变水资源承载能力。针对单一对象的承载力评价无法系统科学地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

水资源协同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总目标层:总目标层为绿色协同发展,总目标层进一步可以分为准则层、指标层;S2、确定准则层一级指标:准则层指标包括:水资源安全状况、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生态水文特征、科技进步及社会支持力;S3、确定指标层二级指标:根据S2中确定的准则层指标制定如下指标体系:水资源安全状况的二级指标、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二级指标、生态水文特征的二级指标、科技进步及社会支持力的二级指标;S4、指标正逆向性质确定:对于S3中确定的指标,如果当其指标值增加时,对S1中目标层和S2中准则层指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那么判断该指标为正向指标;如果当其指标值减小时,才对S1中目标层和S2中准则层指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那么判断该指标为逆向指标;S5、数据量纲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通过公式1进行处理;对于逆向指标通过公式2进行处理,data
ij
=(data

ij

Min(data

ij
))/(Max(data

ij
)

Min(data

ij
))
ꢀꢀꢀꢀ
公式1data
ij
=(Max(data

ij
)

data

ij
)/(Max(data

ij
)

Min(data

ij
))
ꢀꢀꢀꢀꢀ
公式2data

ij
为S3中指标j在其样本i中的取值,data
ij
为data

ij
量纲化处理以后的取值,Max和Min分别为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运算;S6、指标层优化:对S3中确定的所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当存在相关系数大于0.8的指标时,将指标进行合并或者删减,合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以第一主成分PC1或者第一和第二主成分PC1、PC2代替相关系数在0.8以上的指标;当指标之间相关系数均不大于0.8时,通过S7中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的筛选,减小指标相关性对承载力评价的影响;S7、确定指标层指标权重:当S6中存在相关系数在0.5到0.8之间的指标时,优先选择独立性权重法或CRITIC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通过权重调整减小指标之间相关性对承载力评价的影响;当相关系数均小于0.5时,可选择CRITIC权重法或信息量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S8、确定准则层一级指标权重:将S3中每一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当前三个主成分PC1、PC2、PC3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不小于75%时,选择PC1、PC2、PC3的得分系数以及方差解释率用于计算一级指标权重,否则选取前四个主成分PC1、PC2、PC3、PC4的得分系数以及方差解释率计算一级指标综合得分S,再根据每一个一级指标综合得分S
h
占所有一级指标综合得分之和的比值,确定一级指标权重W
h
,一级指标综合得分S以及准则层一级指标权重W计算公式如下:指标权重W计算公式如下:指标权重W计算公式如下:S
h
=v1×
S
PC1
+v2×
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飞徐晓民韩振华梁文涛廖梓龙纪刚李凯旋焦瑞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