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101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管、插管气囊、指示气囊、雾化器、插管支路;插管气囊固定在插管主管的末端;指示气囊通过穿过插管主管管壁与插管气囊连通;插管支路的一端与插管主管连通,且连通位置位于插管气囊的上方;雾化器产生雾化颗粒,雾化器的出口与插管支路的另一端连通。其优点在于增加插管旁路,增加雾化装置,可雾化起到湿润气道水,缓解患者的干燥症状;也可雾化配合治疗的药物;且雾化颗粒较小,不易积水。不易积水。不易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一般气管插管插入后,会连接呼吸机,提供不能自主呼吸的患者或者不能满足氧气供应的患者。但是长时间的通气,会导致气道内干燥,患者会较为不适,同时有需要药物时,还需要通过专门的雾化器进行雾化治疗,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现有临床上一般在呼吸机端加入湿化罐进行湿润。这样成本较高,同时使管路较为复杂,且效果一般,另外管路中还易造成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增加插管旁路,增加雾化装置,可雾化起到湿润气道水,缓解患者的干燥症状;也可雾化配合治疗的药物;且雾化颗粒较小,不易积水;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管1、插管气囊3、指示气囊2、雾化器4、插管支路5;插管气囊3固定在插管主管1的末端;指示气囊2通过穿过插管主管1管壁与插管气囊3连通;插管支路5的一端与插管主管1连通,且连通位置位于插管气囊3的上方;雾化器4产生雾化颗粒,雾化器4的出口与插管支路5的另一端连通。
[0005]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雾化器4包括:储液槽41、吸液管42、雾化片43或雾化发生器;储液槽41储存需要雾化液体;吸液管42的下端深入储液槽41内,将需要雾化液体吸取上来;吸液管42的上端固定在雾化片43或雾化发生器上。
[0006]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雾化器4还包括:下壳体46a和上壳体46b;上壳体46b与插管支路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连通;雾化片43设置在上壳体46b上;下壳体46a与上壳体46b可拆卸连接;下壳体46a的内腔为储液槽41。
[0007]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上壳体46b具有支撑横板46c;支撑横板46c上具有通孔,通孔与吸液管42的外径相配;雾化片43设置在支撑横板46c上;吸液管42的下端穿过支撑横板46c的通孔,深入储液槽41内。
[0008]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下壳体46a与上壳体46b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吸液管42包括吸液壳体421和海绵422;海绵422设置在吸液壳体421内,将储液槽41内的液体吸附至雾化片43;吸液壳体421圆周均布若干个透液槽421a。
[0010]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雾化片43通过线缆44与雾化接头45连接;雾化接头45可外接雾化发生驱动器。
[0011]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插管主管1的上端具有机器接头1a;机器接头1a可连接呼吸管路。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中可雾化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实施例中吸液壳体的外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6]实施例
[0017]本实施例中,可雾化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管1、插管气囊3、指示气囊2、雾化器4、插管支路5。
[0018]插管气囊3固定在插管主管1的末端。指示气囊2通过穿过插管主管1管壁与插管气囊3连通。挤压指示气囊2可对插管气囊3充气,插管气囊3的外壁与气道内壁贴合;但插管主管1内通道畅通。插管主管1的上端具有机器接头1a;机器接头1a可连接呼吸管路,如呼吸机等。
[0019]插管支路5的一端与插管主管1连通,且连通位置位于插管气囊3的上方。本实施例中,连通位置紧邻机器接头1a。
[0020]雾化器4产生雾化颗粒,雾化器4的出口与插管支路5的另一端连通。
[0021]本实施例中,雾化器4包括:储液槽41、吸液管42、雾化片43、下壳体46a和上壳体46b。
[0022]上壳体46b与插管支路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连通。雾化片43设置在上壳体46b上;下壳体46a与上壳体46b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下壳体46a的内腔为储液槽41。储液槽41储存需要雾化液体;吸液管42的下端深入储液槽41内,将需要雾化液体吸取上来;吸液管42的上端固定在雾化片43。雾化片43通过线缆44与雾化接头45连接;雾化接头45可外接雾化发生驱动器。
[0023]本实施例中,上壳体46b具有支撑横板46c。支撑横板46c上具有通孔,通孔与吸液管42的外径相配;雾化片43设置在支撑横板46c上;吸液管42的下端穿过支撑横板46c的通孔,深入储液槽41内。
[0024]吸液管42包括吸液壳体421和海绵422。海绵422设置在吸液壳体421内,将储液槽41内的液体吸附至雾化片43;吸液壳体421圆周均布若干个透液槽421a。
[0025]可雾化气管插管的工作过程:
[0026]当需要时,将下壳体46a拧下,将药水放入储液槽41内。然后,将下壳体46a与上壳体46b啮合固定。
[0027]储液槽41内的药水透过透液槽421a流入吸液壳体421内,海绵422会将药水吸附上来至雾化片43。雾化接头45外接雾化发生驱动器启动,雾化片43震动,产生气体。
[0028]雾化气体从上壳体46b通过插管支路5最终进入插管主管1中。
[0029]本实施例中,雾化器4内只设置雾化器片43,然后通过线缆外接雾化发生驱动器,这样可以减轻可雾化气管插管的整体重量,也降低每个可雾化气管插管的成本。若将雾化发生驱动器放置在雾化器4内,也可以是同样可实现,相对来说成本高,产品重量重。
[0030]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雾化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管主管(1)、插管气囊(3)、指示气囊(2)、雾化器(4)、插管支路(5);其中,所述插管气囊(3)固定在所述插管主管(1)的末端;所述指示气囊(2)通过穿过所述插管主管(1)管壁与所述插管气囊(3)连通;所述插管支路(5)的一端与所述插管主管(1)连通,且连通位置位于所述插管气囊(3)的上方;所述雾化器(4)产生雾化颗粒,所述雾化器(4)的出口与所述插管支路(5)的另一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雾化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雾化器(4)包括:储液槽(41)、吸液管(42)、雾化片(43)或雾化发生器;所述储液槽(41)储存需要雾化液体;所述吸液管(42)的下端深入所述储液槽(41)内,将需要雾化液体吸取上来;所述吸液管(42)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雾化片(43)或所述雾化发生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雾化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雾化器(4)还包括:下壳体(46a)和上壳体(46b);所述上壳体(46b)与所述插管支路(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两者连通;所述雾化片(43)设置在所述上壳体(46b)上;所述下壳体(46a)与所述上壳体(46b)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体(46a)的内腔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萍赵成成常婷婷王玉洁单文轩李建平刘成斌刘磊苏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瑞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